《等待散

文档属性

名称 《等待散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5 23:56:00

文档简介

微型小说两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如何围绕写作意图选取典型事例、描绘典型情境。
2、学习小说的虚构艺术:留白、巧合、误会、映衬、对比。
3、了解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如何围绕写作意图选取典型事例、描绘典型情境。
【教学难点】小说的虚构艺术。
【教学内容】
1、概括《等待散场》的内容;通过比较,理解小说如何围绕写作意图选取典型事例、描绘典型情境。
2、分析《等待散场》运用的表现手法。
3、自学《差别》:归纳其主题,分析其表现手法。
4、比较两篇小说,体会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比较分析法;从学习到迁移。
【教学用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等待散场》,重点理解小说如何围绕写作意图描绘典型情境,并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第二课时自学《差别》,并比较两篇小说,体会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并适当作些迁移练习。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或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钟)
芭蕾舞、华丽guǐ异、棚檐、霏霏细雨、倏地、迷mǎng、阻挠、摩挲、发láosāo
二、导入新课,介绍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是小说文体的一种分支,一般篇幅不超过1500字,具有“立意新奇、结构严密、结尾惊奇、语言精练”(欧·亨利语)等四个主要特点。
艺术特色主要在于以小见大、以少胜多、言简意赅。
三、把握小说内容与主题。(20分钟)
1、请学生概括小说情节。
2、学生思考交流:小说主人公是谁?为什么?(根据小说主题来确定主人公,哪些人物最能体现小说主题,就是主人公。)
3、学生思考交流:为什么以“等待散场”为题?“永恒的爱情”为题不是更直截了当吗?
“永恒的爱情”太直白,无新意;而且以男女两主角“等待散场”的表现就冠以“永恒”,不太切合。“等待散场”是小说的中心情节,也是“永恒的爱情”的一种表现,是两位青年的真挚爱情的集中表现,以此为题,既合中心情节,同时也产生了悬念:为什么等待散场?从而吸引读者追读下文。
4、“等待散场”是小说的中心情节,谁在等待散场?
5、探究思考: “等待散场”可以表现出两位主角之间真挚的“爱情”吗?试比较下面文段。
老赵在戏院外等了近一个小时,早已不耐烦了:你倒好,在里面快活舒服,也不想想我在外面淋着雨站得两腿发软!什么婆娘!一点不懂得体谅人!想到这里,心里窝着的一股火蹿得更高。
剧场里,赵太太只觉这场戏索然无味,早点出去吧,转念一想:还是先不出去,让老赵在外面再等等,看他有没有这个耐性。他要真爱我,就能等。我要看看他在外面做些什么,如果居然很不耐烦,哼,有他好瞧的!想着,她离开座位,来到长廓上,向外张望。
讨论:同样是“等待散场”,这个片段能否说明两人“真挚的爱情”?为什么?课文里的两位主人公“等待散场”有什么不同的表现?自选比较角度来说明。
比较角度
等待中的表现
等待的心理动机
等待中的心情
人物形象
课文的主角

蔼然,张望,痴痴,守候
替对方着想,希望对方能享受高雅艺术带来的快乐。
牵挂,心甘情愿
一个执著诚挚、恪守承诺;一个温婉可人、善解人意。都能考虑对方处境,肯作自我牺牲。心中有真爱。

站在前廓门边,隔着玻璃朝外看,咬紧嘴辱,眼里闪出异样的光
替对方着想,不忍拂逆对方好意,又体谅对方等待的无聊。
牵挂,不安
材料的主角
老赵
不耐烦,窝火
气恨太太看戏,希望早点结束无聊的等待。
生气,无奈
只考虑自己,不顾别人感受。自私,无真爱。
赵太太
张望
故意不出去以考验丈夫的“爱”。
狐疑,窥测
小结:“等待散场”,同一事件,为什么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主题?可见,最能表现小说主题的,不仅仅在于你选择什么材料,更在于你怎样处理材料。也就是说,要表现写作意图,不但要重视选取典型事例,更应重视描绘典型情境,真实的细节最有说服力。我们写作也一样,要重视具体描绘的内容,主题是在具体的描写中表现出来的。
四、分析小说的的创作技巧。(15分钟)
1、我们学习了几篇小说,能说说小说有哪些创作手法吗?这篇小说又运用了什么手法?(教师先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了前面小说的基础上对小说创作手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反思。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
2、教师补充介绍小说的创作技巧。
(1)巧合。无巧不成书。巧合是小说创作的最常用手法。文中设置了什么巧合?巧遇男青年;巧遇女郎。
为什么要设置这些巧合?(以“我”为视角,不巧遇他们就无法展开情节。所以设置这些巧合是文章情节发展的需要。)
这些巧合可信吗?(为使“巧合”的合情合理,作者作了多处铺垫:下雨,迟到,檐下避雨,于是顺理成章地遇上男青年;好几扇门推不开,最左边上一扇虚掩,于是也自然而然与在门口犹豫的女郎相遇。
可见,设置巧合,如果没有合情合理的铺垫,就是不成功的巧合。
为什么要设置巧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
(2)留白。小说没有结尾,读者可以根据情节进行推测、想象。这种手法是小说常用的技巧,就是留白。留白,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使作品含蓄而耐人寻味。
(3)映衬。最后一段写到《天鹅湖》的剧情,这是用童话映衬现实,意在暗示爱情的主题从古至今、从童话到现实,都是“永恒的旋律”,从而升华主题。
(4)误会。请指出文中的误会,并说说这些误会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说家善于用“误会”来制造情节的波澜、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结: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它以生活为原形,却通过艺术的加工虚构来突出主题。艺术加工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所以,要能分辨小说的虚构技巧,更要分析它们的运用对表现主题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小说的创作意图。
五、作业:自学《差别》,按你认为读懂一篇小说的标准来阅读理解;并特别注意分析其写作技巧,准备课堂上交流发言。
第二课时
一、交流自学心得。
此环节应包括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学生一般会思考这个问题。这篇小说写了两种做事态度:主动与被动,或说是呆板与灵活。
二、集中思考探讨,检查上节课所学知识能否迁移运用:这篇小说运用了哪些虚构技巧?
误会、巧合、留白、对比。着重指出:技巧的运用不是为了“花巧好看”,而是着眼于“更好地表达主题”。请学生注意运用写作技巧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略)
三、比较两篇小小说,有什么共同特点?
1、学生思考交流。
2、总结:微型小说的特点:
短小精悍,意蕴深远? 截取片断,以小见大? 布局谋篇,独具匠心? 人物速写,传神写照
四、作业:阅读莫泊桑的《羊脂球》,阅读微型小说作品。
【课余阅读】
留白
“留白”是绘画里的一个术语,“留白”是让欣赏者有信马由缰的想象空间,在欣赏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心情揉入画卷,独自悠游于艺术所赋予的空灵氛围中,让尘事渐行渐远,心灵便在这泼墨山水间纵横驰骋。艺术大师往往是留白的大家,如齐白石先生的画,处处留白处处有意,空灵虚幽,虚实相映,方寸之间彰显天地之宽,“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   诗词歌赋讲究“含蓄”,其实“含蓄”也是一种艺术的留白。月光如水的夜晚,泡一杯香茗,捧一本好书,沉浸在世外桃源的清新意境中,给心灵一个幽静的居所,给疲惫一个休憩的机会。夏日,在唐诗中听取蛙声一片,秋天,在宋词里寻寻觅觅海棠是否依旧?于是,在岁月静好中,悄悄看时光流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音乐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也是一种“留白”,一首曲子如果用音符填满空拍,欣赏者没有了想象的空间,那么这音乐便没有了生命力。好的音乐会赋予我们美妙的梦幻般的思维,宛若流水一样融入我们的血液,散发着浓郁温暖的气息,蕴涵着深厚纯真的情感…… 在中国众多古琴曲中,无论《高山流水》、《阳关三叠》,还是《梅花三弄》,无不是一唱三叹,好似中国的水墨画,浓淡得当,疏密有致,从而让人感受到音乐予人的那种关爱和魅力。   留白是艺术的技巧,也是生命的艺术。人生也需留白,万丈红尘中,忙忙碌碌的我们,曾几何时忘了给自己的心灵留白,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幸福可言?散文家蒙田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必须保留属于自己的后厢房,自在地在这里营造我们真正的自由,以及我们的退隐和孤寂。”。   忙碌的生活,让很多人失去了自我,世俗的琐事、工作的压力让我们不堪重负,但是如果能在繁杂的生活里,摘掉伪饰,卸下心灵的重担,少一些苛责,多几分理解,少一些投机钻营,多几分超然豁达,那么我们的心灵就有了几分宽松的空间,才可能拥有清风明月的胸怀,才能拥有一片天马行空的蓝天,这样的人生将会更加润泽、丰腴和厚重。这也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人诗意地栖居于世上之时,静静地听着风声也能体味到真正的快乐。”
课件34张PPT。世界很小,微型小说很大微型小说两篇刘心武布鲁德·克里斯蒂安森等待散场差别今天我们要接触的是一种新的文体——微型小说,大家知不知道那个世界上最微型的小说吗?地球上最后的一个人坐在屋子里,这时候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这据说是地球上最精短的一部科幻小说,只有25字。尽管字数少,却渲染了一种气氛,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猎狮 伊莉获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伊莉获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具狮尸。她又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很快地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是小说文体的一种分支,一般篇幅不超过1500字,具有“立意新奇、结构严密、结尾惊奇、语言精练”(欧·亨利语)等四个主要特点。
艺术特色主要在于以小见大、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等待散场刘心武刘心武生于1942年,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当代著名作家。
1958年开始创作,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开山之作,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长篇小说《钟鼓楼》等。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细腻,作品具有社会思考性,意蕴深厚,风格严谨。初步感知快速浏览本文,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下面的结构图。
你觉得这篇小说的主角是谁?是“我”?还是小伙子,抑或妙龄女郎?
“我”是一个什么形象?人物地点时间事件我小伙子我妙龄女郎剧场门前小广场剧场大门前廊赶场?入场?晚上九点钟等待散场等待散场小伙子站在门外做什么?等待退票?
——为什么“我”给他票却不要?
等待散场?
——这说明了小伙子的什么性格特点?妙龄女郎站在前廊做什么?看芭蕾舞剧?
——为什么不进剧场去看?
等待散场?
——这说明了妙龄女郎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小伙子——一个执著诚挚、恪守承诺的男青年。
妙龄女郎——一个温婉可人、善解人意的女青年。男主角女主角探讨:在文中,作者“我”的作用是什么?
“我”在里面起了线索的作用,以“我”与小伙子的接触以及在剧场内所见到的姑娘联系在一起,将在剧场外等待散场的小伙子和在剧场内等待散场的姑娘之间的纯真的爱情表现出来了。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通过具体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请说说《等待散场》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等待散场》中使用最多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是白描。
具体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深层探究Ⅰ小说将故事安排在雨天进行,你觉得描写雨境对表现小说有什么作用?小说需要环境的渲染、烘托,雨境既为小说塑造了朦胧、缠绵的活动氛围,同时又在无声的语言中凸显了男女青年间纯洁美好的爱情。深层探究Ⅱ小说以《天鹅湖》最后一景的乐曲作为结局,这样写有什么深意?《天鹅湖》是一种象征,它是故事的起因,同时也见证着男女主人公的纯洁爱情,而幸福的结局似乎也隐喻着他们会有一个美满的未来。深层探究Ⅲ“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指无私、伟大、纯洁的爱情。两个爱好艺术的年轻人彼此相爱,互相守候,心牵对方,守护着圣洁的爱情,他们的爱情已经成为一种艺术,是人间永恒的美妙旋律。天鹅湖有一天,一位至高无上的王妃对儿子齐格弗里德王子说,她明天就得挑选一位少女做他的未婚妻,并邀请她参加他们的节日。王子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自己的心上人是谁???????? 王子在梦中遇到他的心上人,可是她在哪儿呢?这时他被一群天鹅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便跟随它们,这群天鹅把他带到一个偏僻已成废墟的城堡附近的湖岸。在湖岸,这群天鹅翩翩起舞,一只最美丽的白天鹅吸引了王子。这时天鹅突然间变成了一群少女,那位最美丽的姑娘向王子吐露了她们神秘而不幸的遭遇。
原来,那位美丽的天鹅就是被魔法禁锢的公主。一个恶毒的魔鬼用魔术使她和她的侍女们变成了天鹅,只有夜间,在这湖岸才能恢复人的形象。要解除巫术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一位年轻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才能使她和侍女们摆脱巫术。 王子深深地爱上了天鹅公主棗奥杰塔,并向她表示了他的爱慕之情。可是他们的谈话被恶毒的魔鬼洛特巴尔特偷听到了。 在节日舞会上,魔王洛特巴尔特带着他的女儿奥吉丽雅走进了大厅,奥吉丽雅是奥杰塔的复制品,其目的是迷惑王子,骗取他的爱情宣言。王子以为奥吉丽雅就是奥杰塔,因此宣布与她结婚。魔鬼洛特巴尔特狂笑着,带奥吉丽雅离去。这时王子才明白这是个圈套,王子万分绝望地向天鹅湖奔去。知道真相的奥杰塔无限感伤,决心不再宽恕王子。魔王狂喜地露出狰狞的凶相,王子不顾一切地向魔王冲去,在奥杰塔和群鹅们的帮助下,魔鬼被王子致死。从此巫术消失了。奥杰塔和侍女们恢复了人形。奥杰塔公主和齐格弗里德王子幸福地结合在一起…… 《天鹅湖》的音乐象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诗篇,每一场的音乐都极出色地完成了对场景的抒写和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性格和内心的刻划,具有深刻的交响性。这些充满诗情画意和戏剧力量,并有高度交响性发展原则的舞剧音乐,是作者对芭蕾音乐进行重大改革的结果,从而成为舞剧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
作品。其中许多音乐都是
流芳百世佳作。 资料链接《天鹅湖》写的是齐格弗里德王子被母亲逼迫挑选一名少女做未婚妻参与节日舞会,在湖岸认识了被魔法禁锢了的美丽的白天鹅公主奥杰塔,并深深爱上了她。后来两人历经误会和斗争,终于刺死了魔王洛特巴尔特,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结合在一起……“雨”是什么雨?为什么不是暴雨?
——“寒风烈雨遍天边”
为什么要是细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如何理解“永恒”?为什么《天鹅湖》能成为经典舞剧?
为什么我愿意把价值180元的票让给小伙子?我倏地忆及自己的青春主题这是一篇爱情小说。写的是一个小伙子在剧场外等待热恋中的女朋友散场的故事,热烈地赞美了永恒而纯洁的爱情。艺术特色: 剧场外的小伙子等待着剧场内的姑娘散场出来.
剧场内的姑娘因为不舍得浪费这一张带着深情厚意的票,一面看着剧场外的男友,一面焦急地等待着散场。
作者从这一故事中赞美了他们纯真的爱情。取材:从平凡事物中发掘出新的不平常的思想意义 请同学们精读《等待散场》,找出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几个转折点,体验作者的精妙构思。故事开端:“我”在剧院门口碰到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第一折:第二折:第三折:故事结局:“我”由小伙子及其女友的事,并随着《天鹅糊》的情节“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我”误以为小伙子想要“我”的票“我”误以为小伙子因为票价高而不要票“我”误把小伙子的女友认作售票员情节:一波三折——曲折结构:三个误会 两个巧合构思巧妙2、在结尾部分,“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永恒的旋律 ” 的含义有两个:
一指的是实在的舞剧,是作者真实听到的。
另一层含义指的是小伙子和女朋友之间永恒感人的爱情。
结尾:给读者遐想的空间
令人回味。结尾新奇微型小说特点1. 立意深刻
善于从平凡事物中发掘出新的不平常的思想意义,选材严,开掘深,立意新。
2. 构思巧妙
构思巧妙奇特,故事引人入胜,是微型小说的一大特点。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微型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有起伏,有波折,有悬念。
3. 结尾新奇
所谓新奇,就是要出人意外,给人回味的地方。
4. 语言精炼
微型小说篇幅短,人物少,矛盾冲突高度集中,语言要求极为简练。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模仿《等待散场》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和构思写一篇微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