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

文档属性

名称 藤野先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04 14:12:16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藤野先生 同学们,七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鲁迅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教诲、瞥见、畸形”等重点词。理清课文的叙述线索,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基础起航要求
组长控制好小展示节奏,形成小组意见,准备在班级抢答,交流时间2分钟。
合作探究内容
1.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困惑。
2.导学案“质疑探究”部分的问题。
要求
(1)人人参与,热烈讨论,大声表达自己的思想。
(2)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先一对一分层讨论,再小组内集中讨论。
(3)没解决的问题组长记录好,准备质疑。
高效展示、精彩点评展示要求:
⑴口头展示,声音洪亮、表达清楚;书面展示要分层次、要概括、要点拨;书写要认真、规范,重点知识用红色笔标出。
⑵非展示同学BC层巩固基础知识、整理落实学案;A层同学做好拓展。不浪费一分钟,小组长做好安排和检查。 要求:
⑴ 先点评对错;再点评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力争进行必要的联系拓展。
⑵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记好笔记,大胆质疑。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教你一招:第一步,寻找相关段落;第二步,提取关键词语。主动关心“我”的学习
为“我”修改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的事 再教一招:选取能体现藤野先生品质的事件或细节,概括人物品质。 本文是如何抓住主要特征刻画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
参考答案:
(1)借用具体事例从不同的侧面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的精神;为“我”改正解剖图,表现了他尊重科学的态度;对“我”解剖实习的关心,表现了他对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一事,表现了他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求实的精神。
(2)用白描手法来勾画人物的特征。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穿衣服“模胡”,冬天穿旧外套,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文章以回忆藤野先生为主,为什么1—5段写见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24—31段写匿名信、看电影事件,这些是不是多余之笔?
①第1到第5段,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这是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铺垫。
②第24到第31段体现了当时弱国的软弱和腐朽已经影响到了青年留学生和许多国人,而鲁迅作为一个弱国的弱民,在那样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上进心,这些固然离不开鲁迅的爱国情怀,也离不开藤野先生一直以来对鲁迅的激励和希望。这实则是从另一个侧面烘托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可贵品格。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
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高效展示、精彩点评展示要求:
⑴口头展示,声音洪亮、表达清楚;书面展示要分层次、要概括、要点拨;书写要认真、规范,重点知识用红色笔标出。
⑵非展示同学BC层巩固基础知识、整理落实学案;A层同学做好拓展。不浪费一分钟,小组长做好安排和检查。
要求:
⑴ 先点评对错;再点评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力争进行必要的联系拓展。
⑵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记好笔记,大胆质疑。
语言品味:精句赏析
示例: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赏析:“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怪异打扮;“将脖子扭几扭”,写出了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这更显其滑稽可笑。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提示: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
赏析: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是伟大的呢?“我”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这句话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提示:“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在句中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
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赏析:“良心发现”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了触
动;“正人君子”是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御用文人所代表的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自由、民主、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的决心。 运用反语抒发自己的愤慨之情是本文语言运用的一大特色,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此段话中“标致”一词本义是“漂亮”,文中却表达了强烈的愤
懑、讽刺之情。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很能
反映他们的思想本质。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
朝决裂,而这些留洋学生既要学时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
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
的辫子进行似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
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另外还有“精通时事的人”也是讽刺的说法,嘲讽那些精通的
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的人;“正人君子”更是讽刺了那些为军阀政
客张目的御用文人。?
正是借助反语,作者辛辣地嘲讽了那些“清国”的留学生及御用文人。
拓展阅读:
本文材料繁多,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
参考答案: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述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东京(是作者前往仙台并结识藤野先生的缘由),接
着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衬托藤野先生),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暗线,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写作者弃医从文,都是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来组织的。因此,文章材料虽多,篇幅虽长,却井然有序,脉络分明。要求: 整理巩固探究问题 落实重点基础知识 梳理小结所学内容 整理巩固 课堂评价藤野先生
主备人:陈伟景
班级: 姓名:
知识链接
【走进作者】  鲁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篇》《且介亭杂文集》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背景链接】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1902年4月,22岁的鲁迅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书院复习日语。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10月12日,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写成了这篇文章。 基础起航  
1、标出文段序号,请同学朗读读全文一遍,并在文中圈划。
2、《藤野先生》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学过与本文同一出处的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驿(  )站  教诲(  ) 瞥(  )见  畸(  )形
  诘(  )责 不逊(  )  匿(   )名
我还积累了易读错的词语:
4、释义:  绯红: 诘责: 标致: 油光可鉴:
 落第: 不逊:
我还积累了重要词语:
5、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标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思考:重点写了在 的生活经历。
课中探究
探究一:
思考:1.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教你一招:第一步,寻找相关段落;第二步,提取关键词语,请在书上做标记。
2.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3. 再教一招:如何选镜头品评人物:就是选取能体现藤野先生品质的事件或细节
先生,您 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 的品质。
先生,您 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 的品质。
4、那我们所感受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是通过 方法概括出来的呢?概括人物形象也是考试时经常面对的问题
探究二:
1—5段是写见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24—31段是写匿名信、看电影事件,这些是不是多余之笔?谈谈你的理解
探究三:
运用抓细节、品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查找资料,探讨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从而了解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语言品味
示例: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品味: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我还能找到情感特别强烈的句子是:

品味

鲁迅作品的语言风格是: ☆☆☆(机动)
头脑风暴 ☆☆☆(机动)
先生的老师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中的伟大,细节中的卓越,这么好的老师鲁迅肯定盼望重逢,让我们朝花夕拾再续经典假使鲁迅与藤野先生阔别20年后,再次重逢,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藤野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段话,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先生:



周树人

学校
缙云实验中学
主备人
陈伟景
审核人
黄雪琴
课 题
1、藤野先生
目 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落第、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抑扬顿挫”等词语。    ⑵ 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    ⑴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⑵ 理清文脉,掌握本文的叙述线索。 3、德育目标:    ⑴ 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尚品质。    ⑵ 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同学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重难点
重点:1、理解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品评重点句段,领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 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导学单。
2.课件。
学 案
点 案(两课时)
知识链接
【走进作者】  鲁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篇》《且介亭杂文集》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背景链接】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1902年4月,22岁的鲁迅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书院复习日语。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10月12日,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写成了这篇文章。 基础起航  
1、《藤野先生》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学过与本文同一出处的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驿(  )站  教诲(  ) 瞥(  )见  畸(  )形
  诘(  )责 不逊(  )  匿(   )名
我还积累了:
 3、释义:  绯红:鲜红。  诘责:质问并责备。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文中指考试不和格。  不逊:无礼。逊,谦逊。 4、同学朗读全文,理清思路     考虑:    ⑴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标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了在 的生活经历。
课中探究
探究一:
让我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目的地筛选信息,思考:1.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2.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屏幕上显示)
1.用原文回答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2.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
师:给大家提示一下筛选信息的方法第一步,寻找相关段落第二步,提取关键词语
(屏幕上显示)
教你一招:第一步,寻找相关段落;第二步,提取关键词语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伟大”这一段是鲁迅先生情感的升华,是对藤野先生难忘原因的总结。
四件事:
主动关心“我”的学习
为“我”修改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的市
3.(屏幕上显示)
再教一招:就是选取能体现藤野先生品质的事件或细节,概括任务品质。
如:先生,您 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 的品质。
☆☆☆那我们所感受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是通过什么方法概括出来的呢?概括人物形象也是考试时经常面对的问题
探究二:
(屏幕上显示)
1—5段是写见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24—31段是写匿名信、看电影事件,这些是不是多余之笔?谈谈你的理解
①第1到第5段,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这是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铺垫
②第24到第31段体现了当时弱国的软弱和腐朽已经影响到了青年留学生和许多国人而鲁迅作为一个弱国的弱民,在那样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上进心,这些固然离不开鲁迅的爱国情怀,也离不开藤野先生一直以来对鲁迅的激励和希望这实则是从另一个侧面烘托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可贵品格。
(投影显示)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读出了辛酸和愤慨)
探究三:
我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运用抓细节、品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查找资料,探讨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从而了解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语言品味
示例: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品味: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我还能找到情感特别强烈的句子是:

品味


头脑风暴 ☆☆☆(机动)
先生的老师让我们看到了平凡中的伟大,细节中的卓越,这么好的老师鲁迅肯定盼望重逢,让我们朝花夕拾再续经典假使鲁迅与藤野先生阔别20年后,再次重逢,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藤野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段话,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先生:



周树人
(生写)
检查预习
根据预习情况给各小组打分。
导入新课(约5分钟)
导语设计   同学们,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这位给鲁迅以鞭笞的先生。   (板书文题、作者)
走进作者
背景链接
小结,点明体裁
三、合作交流“基础导航”
1、小组内展示
2、引导学生自主纠正。
3、帮助理清思路,突出重点
与先生的交往片段。
四、合作探究(15—25分钟)
1、教师分工,
2、小组合作完成课中探究一、探究二。
3、组内小展示。
4、全班大展示:
探究一:
①抓住细节描写句子
②品读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③其它同学补充评价。
板书:生活俭朴、 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热情诚实、循循善诱、没有民族偏见等
④引导学生归纳人物形象概括的方法
总结重点朗读37节
探究二
①正面与侧面结合品评人物
②齐读29段,体会情感
③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探究三:
①抓住人物细节描写句子
②品读鲁迅高贵品质。
③其它同学补充评价。
板书:爱国情怀
……
④巩固已归纳人物形象概括的方法
五、语言品味
①出示示例的句子
②品味语言
③体会鲁迅语言风格。
冷峻的语言风格
六、思维训练(机动)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