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巧辨皇冠真假》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阿基米德巧辨皇冠真假》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这节课在单元学习的最后,教科书通过数学文化栏目,介绍历史上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与体积知识相关的历史趣事。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拓展,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做一个善于思考和勤于探索的人。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去“探究”,体会“转化”,学会“应用”,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生活化的魅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通过观察,总结出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正确计算体积。
3.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测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交流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
老师:实验记录单、水槽、量杯。
学生:橡皮泥、石块、梨、乒乓球、螺丝帽、直尺、水。
【教学过程】
一、导趣乐学,情景设疑。
1.故事《阿基米德巧辨皇冠真假》。
师:阿基米德到底用什么方法巧妙的辨别出皇冠的真假,我们先来猜一猜。(质量、体积等)
2.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物品,你能求出谁的体积。
(1)总结规则物体可以利用体积公式求体积
(2)引出像梨、橡皮泥、石块等,能利用公式求出体积吗?引出“不规则物体”。
(3)举例生活中见过的不规则物体。
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故事里隐藏的数学知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板题)
二、启发诱导,合作探究。
1. 提出问题:课前交流中,对于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学生说方法。
老师:方法是否可行,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验证,是老师带着你们进行,还是自己尝试?
(敢于尝试,就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2.小组合作探究。
A.出示合作要求:
(1)小组交流:选择测量哪一种物体,需要哪些实验工具?
(2)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
(3)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4)实验完成后,思考如何测量剩下的物体?
温馨提示:要注意保持教室和桌面的卫生。
B.各小组展开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
3、交流汇报,总结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合作,相信同学们一定取得了不小的收获,下面请各小组派几名代表上台来分享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
汇报预设:
(1)可变形物体(橡皮泥)
小组1:“我们组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量出长,宽,高,算出它的体积是 ”
其他组补充回答。
师强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等体积变形)
(2)不可变形物体(梨、石块、螺丝帽)
小组1:先在量杯中放入-----毫升的水,然后放入石块,水面会上升,到------毫升,那么石块的体积就等于-------毫升(立方厘米),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师提出问题:“测量时要注意什么?需要记录几个数据 ”。
“为什么上升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小组2:先在量杯内放入石块,再倒入水,等水完全淹没石块时,测量水面为-----毫升,再拿出石块,水面会下降到-----毫升,那么石块的体积就等于-------毫升(立方厘米),下降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师提出问题:“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呢?”。
小组3: 先在放满水的量杯内放入石块,水溢出,再把溢出的水倒入一个没水的量杯内,溢出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师强调:装满水。
4.提出疑问,是否还有没解决的问题?
(1)比较小的物体(螺丝帽)。
师引导:可以先求多个的体积,再求一个的体积。
(2)比较轻的物体(乒乓球)。
师播放微课(排沙法)。
三、导学活用,拓展延伸。
1.利用水槽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提出问题:老师如果没有量杯,只有一个长方体的水槽,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观察这个长方体水槽,谁来教教我该怎么测量?
预设:从里面量出水槽的长宽,再倒入水,量出水的高度,再放入物体,量出水面上升后的高度......
(2)根据大屏幕上提供的数据,算出物体的体积。
(3)学生板验,交流计算方法。
四、反思总结,深化思想。
(1)讲述故事结尾(排水法测出皇冠的体积)。
(2)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等体积变形法
不规则物体 升水法
排水法 降水法 规则物体
溢水法
排沙法
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