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21 06:0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准备:直尺 练习本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引入:同学们,你们能用这些小棒搭一个长方体吗?我们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开想象,回忆长方体的特征。)
二、自我梳理 形成网络
(一)自主回忆
1.教师用大屏幕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请看大屏幕,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教师随着学生发言进行板书 (板书:特征、表面积、体积)
问:什么是体积? 什么是容积?什么是表面积? 让学生说一说
它们的特征又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描述呢?
(板书: 面、棱、顶点)
我们在研究立体图形时,一般都是从点线面开始研究的。
2.看来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还真不少,如果我们这样写下去,显得很乱,也太浪费时间了。有没有一个好的办法,可以把这些知识很清楚很有条理的展示出来,你们认为用什么形式比较好呢?(画表格)
3.现在就请你们一边回忆一边整理,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
整理完后,先在小组里和同学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整。一会我们请同学到前面进行展示。看谁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具体的整理出来。
(学生个人独立或几人合作汇报。)
(二)交流评价
师:谁愿意把你整理的知识向大家汇报一下?
(请几位学生上来展示,教师肯定他们的努力,并由学生互相评价,以寻找优点为主,指出不足为辅,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归纳总结
 出示表格:
形体 相同点 不同点 联系
面 棱 顶点 面的形状 面的面积 棱长
长方体 6 个面 12条棱 8个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 6 个面 12条棱 8个顶点 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学生汇报
除了表格中谈到的这些,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他们自由地独立或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
三、理解应用 走进生活
1.出示相应的长方体,根据上面所给出的条件想一想你能求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发挥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求出表面积、体积、棱长总和)
2.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2厘
米,这个长方体的侧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第一层次,学生用“(6×4+6×2)×2”计算;第二层次引号学生想象似面开图,得出面积的另一计算方法:“底面周长×高”-一(4+2)×2×6。)
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面积为10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侧面展开图正好是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画图发现长方体的底面边长是10厘米,侧面展开图的边长是40厘米,由此解决间题。)
改变底面积数为“30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引导学生思考:300不是某个数的平方,用我们现有的经验求不出底面的边长,能不能不求底面边长,而巧妙解决这个间題呢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转换思维方法,巧解面积问题。)
给出不规则图形——台阶,求台阶体积。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想出图形分割方法,用不同方法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进行体积计算。)
四、 课堂小节
求表面积与体积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在生活中有很多。这就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今后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物体,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
特征: 面 棱 顶点
表面积 体 积 容 积
计算公式 常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