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专题 4功与能(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专题 4功与能(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4-20 20:5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2022年中考二轮复习专题:4功与能
一、单选题
1.对下面的图片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 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 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 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2.如图是空调遥控器,需要安装干电池才能使用。使用时,摁下按键,就能遥控空调。则干电池内具有的能、遥控空调时所利用的能,分别是( )
A. 电能 电磁能 B. 化学能 电磁能 C. 化学能 电能 D. 电能 电磁能
3.小明同学以一定速度将弹性球扔向地面,弹性球经地面和墙壁两次反弹,重新在同一高度用手接住,碰撞时小球能量损失不计,1处和2处是同一高度。如果1处小球的动能大于2处,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处的机械能一定大于2处 B. 1处的动能一定大于4处
C. 3处的动能一定大于4处 D. 接到小球时的速度一定小于扔出时的速度
4.利用等重滑轮,分别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提升同一重物,升高相同高度.若绳重和摩擦不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乙绳自由端移动距离较大 B. 乙绳自由端作用力较小
C. 两种方式所做额外功相等 D. 乙装置的机械效率较大
5.高空抛物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是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较大的( )
A. 动能 B. 重力势能 C. 体积 D. 重力
6.光发动机是一种把光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主要结构如图所示.在太阳光照射下,化学反应室内密封着的气态物质N2O4发生反应: N2O4=O2+2NO,导致室内气压增大:在无光条件下,室内发生“逆向反应”,导致室内气压减小。当窗口有光射入时,活塞移动;该过程相当于汽油机四个冲程中的( )
A. B. C. D.
7.近年来,杭州新能源电动车(如图所示)迅猛发展。下列用电器能量转换的形式与新能源电动车相同的是( )
A. 电风扇 B. 电灯 C. 收音机 D. 电饭锅
8.热机的出现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环境问题。如图所示为汽油机工作原理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a是吸气冲程 B. 图b中气体温度升高
C. 图d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靠惯性完成的冲程是a、d、e
9.如图甲是热机的能量流向图。图乙显示的是甲、乙两热机的参数。甲、乙相比,甲的( )
A. 有用机械能较大 B. 损失能量较小 C. 燃料的化学能较大 D. 热机效率较低
10.下列生活现象中,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B. 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分子之间有斥力
C. “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D. 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
11.关于图中几幅图的依次对应表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酒精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B. 乙图中 10kg 酒精比 1kg 煤油的热值大
C. 丙图中金属丝用久了会变细,电阻会变大 D. 丁图中滑轮机械效率随提升物块的高度升高而变大
12.继高铁之后,“华龙一号"核电装置成为了我国的另一“国之重器”,目前已经和多个国家签订了核能发电项目。如下图是核电站工作流程图,关于流程中各装置的能量变化,正确的是( )
核反应堆→蒸汽轮机→发电机→应用:电采暖
A. 核反应堆:核能转化为内能 B. 蒸汽轮机: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C. 发电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 电取暖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3.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 B.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 物体的内能越大,其含有的热量就越多 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14.如图,把同一小球从同一高度,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分别沿斜向上和水平方向抛出,小球第一次落地速度为v1 , 第二次落地速度为v2 , 不计空气阻力,则v1和v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v1>v2 B. v1=v2 C. v115.下列情况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
A. 人用力推木箱却没有椎动 B. 手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
C.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D. 人推着车在水平路面上向前匀速运动
二、填空题
16.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3月9日报道,五角大楼已签署3份合同,开始进行移动式小型核反应堆的设计工作。移动式小型核反应堆也可以用于发电,核能发电利用了 原理(请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发电机是利用 原理工作的。
17.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会观察到棉花着火了,同时活塞向上弹起。
(1)棉花着火说明筒内空气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因为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气体内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造成的;
(2)以下属于做功使物体内能改变的是____
A.放在室内的热水温度逐渐降低
B.热水瓶内的水蒸气将瓶塞顶起
C.冬天,用“哈气”的办法取暖
D.“流星”进入大气层时燃烧发光
18.如图为原子核聚变(原理是让上个原子核发生聚合作用,生成质量更大新的原子核)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③原子核未画出),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聚变前后的微粒种类不变,各微粒总数也不变。
(1)仿照①②,在图中的③中画出其原子核;
(2)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 (选填序号)。
19.如图所示,隔着石棉网同时加热两支规格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初温均为20℃的煤油和水。若加热时间相同,则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 (填“相同”或“不同”),若煤油和水的温度都升高至55℃,则 需要加热较长的时间。(已知:水的比热大于煤油)
20.我国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投入运行,使中国跻身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核电站是利用核反应堆发生核 (裂变/聚变)时提供的能量发电的,反应堆冷却系统采用水冷方式是利用 (做功/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内能
21.一种装有乙醚液体的玻璃瓶,瓶子分上下两部分,中间由一段弧形玻璃细管连接,如图所示。把热的手捂在下面装有液体的部位时,液体会顺着瓶子里的玻璃细管喷涌向上,沸腾起来;松开手,液体就会流回底部。
(1)手捂住下部时,手掌的热通过 (填“做功”或“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了乙醚的内能。
(2)乙醚沸腾时,导致玻璃瓶上部气压增大。松开手后,玻璃瓶上方乙醚蒸汽经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流回底部。
(3)乙醚的沸点约为35°C,比热容为2.4×103J/ (kg·°C),将10g乙醚溶液从室温20°C加热到沸腾,需要吸收 焦的热量。
22. 2021年5月10日,成都市某小区的个别居民为图方便,将电瓶车停在电梯内过夜,从而发生一起电瓶车自燃事故。
(1)电瓶车自燃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由于电源短路,形成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的热。这一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 能。
(2)电瓶车在电梯内比空旷车库里更易自燃,原因是 。
(3)电动汽车一般由电池包供电。若电池包意外进水,可能引发电动汽车自燃,其机理如下:水电解→可燃性气体累积→遇明火,气体燃烧→引燃整车
这里产生可燃性气体的化学方程为 。
23.如图,甲、乙为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两个冲程示意图,其中能表示汽油机做功冲程的是 图。 丙、丁是教材中两个演示实验示意图,其中与汽油机压缩冲程原理相同的是 图。
24.滑板是深受青少年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如图是U型滑台和运动员姿势的简化示意图。运动员在滑台A处下滑,仅依靠滑行,滑到与A相同高度的滑台B处时静止。请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过程中动能最大的位置是 , 机械能最大的位置是 (选填“A”、“O”或“B”)。
(2)若想滑到C点,小金提出只要增加“用力竖直向上跳起一段高度”这个操作即可实现,则在 (选填“A”、“O”或“B”)点起跳有可能达到该目的。
25.图甲的滑轮组提升重200N的物体,已知拉力F为80N,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反映绳子自由端运动的图线是 (选填“A”或“B”),动滑轮重为 N,3s 内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 J。
三、实验探究题
26.小和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他发现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就越长。这是因为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它的初始动能也越大,上坡过程中转化而来的 就越大。
(2)他进而又提出两个猜想:猜想一: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猜想二: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斜坡的倾角大小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一:他将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的长木板以一定的倾角θ固定,如图甲所示.实验时为了让不同质量的小球以相同的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他在左侧放置了一个固定的斜面A。
①请说明使用斜面A进行实验时的操作要点: ;
②小和发现:当不同质量的小球以相同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时,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均相同。这说明猜想一是错误的。在验证猜想二的实验中,小和让一小球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分别滑上不同倾角的长木板,测得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6
木板倾角θ 10° 30° 53° 75° 85°
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m 0.50 0.40 0.36 0.39 0.43
③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小球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与倾角θ的关系是:当倾角θ增大时,
27.小金同学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质量关系”实验,先采用课本实验方案,将质量大的铜球和质量小的钢球从光滑斜面的hi高处静止自由滑下,到达斜面底端撞击纸盒,纸盒在水平桌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停下来。实验结果如图甲、乙,虚线纸盒为纸盒的停留位置。
(1)甲、乙实验中,可通过测量 来表示物体动能的大小;
(2)根据图甲、乙的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接着小金设计了如图丙的实验进行替代,舍去小球和纸盒,让金属块从光滑斜面的h高处静止自由滑下,下滑后金属块直接在水平桌面上滑行,测量其在水平桌面上滑行的距离s,改用材质相同、质量不同的金属块,重复图丙的实验,记录数据,所得实验结果为如表,请你分析出现表格中这种实验结果的原因?
质量m/千克 0.10 0.15 0.20 0.25 0.3 0.3 0.35 0.40
滑行距离s/米 0.42 0.41 0.43 0.42 0.43 0.42 0.42 0.42
28.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大小,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两个电路。其中两电源的电压相等、所用器材都能安全工作;四个烧瓶完全相同,其中装有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或煤油,并分别配上规格完全相同的温度计和阻值相同的电阻丝R1、R2。实验提供秒表若干。
同学们选择了其中一个电路进行连拔,并通过实验得到了以下数据:
物质 质量/g 初温/℃ 末温/℃ 升高温度/℃ 1
水 300 20 30 10 12
煤油 300 20 30 10 6
(1)由数据可知,同学们是通过____(选填字母)的方法来比较两者吸热能力大小的;
A.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升高大小
B.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多少
(2)表中①处需要填写的测量内容是 ;
(3)实验中,当电热丝开始加热时,眼睛应观察 ;
(4)从节约电能的角度考虑,同学们应选择 电路(选填“甲"或“乙”)进行实验。
29.小敏同学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纺想一: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物体的电力势能大小可能与物体所在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利用小桌、沙子、质不同的重物和刻度尺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将小桌桌腿创下放在平整的沙面上,把重物从距桌面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在桌面的中心部位,记录桌腿进入沙子的深度。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其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铁块质量m/g 铁块距桌面高度H/cm 桌腿进入沙子的深度h/cm
1 20 20 1.9
2 20 30 2.9
3 20 40 3.8
4 30 20 2.9
5 40 20 4.1
(1)实验中通过比铰 来判断物体 重力势能的大小;
(2)为了验证猜想一,需选择表中 (填实验序号)三组数据进行分析;
(3)分析表中①②③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0.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大小,小金采用如图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仪器做实验,它们使用相同的电源给加热件供电加热。
(1)物质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导热性,导热性越好,则热量在该物质中传递越容易。本实验仪器中,容器应该选择导热性 (选填“好”或“差”) 的材料来制作。
(2)将质量、初温都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装入两个容器,加热至两者的末温也相同,通过比较 来判断谁吸收的热量更多。
(3)如果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而初、末温度都不相同,只要水和煤油 都相同,也能用和(2)一样的方法做出相应的判断。
四、解答题
31.过年前,很多农村家庭开始烧制上好的农家烧酒。其过程主要分为两步:发酵和蒸馏。粮食发酵后产生酒精,然后把酒槽中的酒精蒸煮至汽化出来。其装置如图所示,蒸锅实际上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密封后仅通过输气管与外界相连,然后将“酒气”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烧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mL烧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比如50度烧酒是指气温在20℃时,100mL烧酒中所含酒精为50mL。
试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密度/(kg/m3) 比热/[J/(kg·℃)] 沸点/(℃,标准气压)
水 1.0×103 4.2×103 100
酒精 0.8×103 2.4×103 78.5
(1)在制作烧酒的两个过程中:发酵属于 变化,蒸馏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冷凝池中用水冷却,主要利用的是水的 大的特点,升高相同的温度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3)制作烧酒时远远就能闻到酒香,这说明了酒精分子
(4)若产生了45度的烧酒,则20℃时100mL此烧酒中所含酒精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32.如图是现代家庭使用的升降衣架的结构示意图,它可以很方便晾起洗好的衣服,其实就是通过一些简单机械的组合来实现此功能的.已知晾衣架上所挂衣服质量为4kg,杆和晾衣架总质量为0.5kg.小燕同学用12.5牛的力F拉动绳子自由端,在5s时间内使衣服匀速上移0.5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装置结构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2)拉力F的功率P;
(3)将衣服质量增加到7千克,使衣服匀速上移0.5m,拉力F做多少功
33.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缠绕滑轮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0牛,在保证绳子未断的情况下,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动滑轮重 80牛,摩擦及绳重不计)
(1)物体重为200N,在10s内被匀速拉升1m.求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拉力做功的功率为多少?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为多少?(精确到 0.1%)
(2)利用该滑轮组能提起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34.小科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抬升重为200N的物体。
(1)如图甲,将物体匀速竖直向上抬升3m, F甲所做的功为 。
(2)如图乙,斜面长5m,高3m,拉力F乙=150N,沿斜面匀速拉动物体至斜面顶端,计算该斜面工作时的机械效率。
(3)如图丙,在20s内将重物匀速提升3m,已知动滑轮的重为10N。请计算拉力F丙做功的功率为 。(不计绳重及摩擦)
35.室温为10℃时,小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外界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小金用平均为50牛的力将活塞压下12厘米,发现底部浸有0.001千克乙醚的棉花并没有出现燃烧现象。(乙醚的比热容约为1.8×103J/kg·℃,着火点为160℃)
(1)小金的实验没有成功,请帮助他分析原因。
(2)小金对活塞做功多少焦?
(3)0.001千克乙醚温度从10℃升高到着火点至少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五、综合说理题
36.把一个塑料瓶的盖和底各开两个对应的小孔,将两根橡皮筋的一端分别穿入瓶底的两个小孔,另一端再穿过瓶盖的两个孔,并使橡皮筋在瓶内成交叉状 再系紧瓶盖外的橡皮筋的两端。用一段细金属丝的一端紧紧系住一个质量约为 50克 U 型的小铁。金属丝的另一端将小铁块系紧在橡皮筋的中间交叉处,扣上瓶盖,拉直橡皮筋,使小铁块位于瓶子的中部,如图所示。
将制成的塑料瓶从较为平缓的斜面滚下,可观察到瓶子从高处滚下时,先由慢到快再变慢,最后塑料瓶子又会从斜面底部自动往上滚,如此往复多次。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塑料瓶如此运动的科学原理。
37.进行《内能》学习时,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在塑料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塞紧塞子后,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当瓶塞弹出时,看到瓶内有白雾出现。请你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图甲: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则空气的内能增大,故A错误;
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则空气的内能减小,故B错误;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则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故C正确;
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则气体的内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能量形式的知识判断。
【解答】干电池内为化学药品,因此它具有的能为化学能。当它遥控空调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电磁能,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 C
【解析】【分析】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1处和2处的高度相同,则小球的重力势能相同;1处的动能大于2处,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1处的机械能大于2处,即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有能量损失,且运动时间越长,能量损失越大,故A、B正确不合题意,而C错误符合题意;
接到小球时的机械能肯定小于出手时的机械能,即接到小球时的动能肯定小于出手时的动能,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 C
【解析】【分析】(1)根据s=nh分析判断;
(2)根据比较;
(3)根据W额=G动h判断;
(4)根据公式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甲和乙中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2,根据s=nh可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同,故A错误;
B.根据可知,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相等,故B错误;
C.根据W额=G动h可知,两种方式所做的额外功相等,故C正确;
D.根据公式可知,两种方式的机械效率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重力势能的定义判断。
【解答】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这就是高空抛物具有巨大安全隐患的原因,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热机的能量转化过程判断。
【解答】当窗口有光射入时,反应发生,室内气压增大,推动活塞向右移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A.火花塞点火,为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符合题意;
B.进气门打开,为吸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B不合题意;
C.排气门打开,为排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C不合题意;
D.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 A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能量转化过程即可。
【解答】电动机行驶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A.电风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符合题意;
B.电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B不合题意;
C.收音机,将电能转化为声能,故C不合题意;
D.电饭锅,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对热机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图a中,一个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动,则为吸气冲程,故A正确不合题意;
图b中,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气体温度升高,故B正确不合题意;
图d中,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为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不合题意;
d为做功冲程,这是四个冲程中唯一获得能量的冲程,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提取信息,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甲的有用的机械能为2000J,而乙有用的机械能为4000J,故A错误;
B.甲损失的能量为500J,乙损失的能量为5000J,故B正确;
C.甲燃料的化学能:2000J+1500J+500J=4000J,乙燃料的化学能:4000J+5000J+3000J=12000J,故C错误;
D.甲的热机效率: , 乙的热机效率: , 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和改变内能的方式的知识判断。
【解答】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是因为水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没有引力,故A错误;
B.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分子之间有引力,故B错误;
C.“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
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 C
【解析】【分析】(1)根据甲图比较条形图的高度,条形图越高,则比热容越大;
(2)根据乙图比较条形图的高度,高度越大,热值越大;
(3)根据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判断;
(4)根据判断。
【解答】A.在甲图中,表示煤油的条形图更高,则煤油的比热容大于 的比热容,故A错误;
B.在乙图中,表示酒精的条形图更低,则酒精的热值小于煤油的热值,故B错误;
C.丙图中,金属丝用久了会变细,即横截面积变小,则电阻会变大,故C正确;
D.丁图中,根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块上升的高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核电站的工作原理以及能量转化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A.核反应堆:核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
B.蒸汽轮机:内能转化为动能,故B错误;
C.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电取暖器:电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13.【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对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的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A.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正确;
C.热量是过程量,只能描述为“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故C错误;
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机械能守恒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同一小球在同一高度时,它们的重力势能相同。以相同的速度向不同方向抛出时,它的动能相同。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此时它的机械能相等。
当小球落地时,由于不计空气阻力,即没有能量损失,因此小球的机械能仍然相同。由于此时重力势能为零,所以动能相等,即v1=v2。
故选B。
15.【答案】 D
【解析】【分析】做功的两个要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解答】A.人用力摊木箱却没有推动,木箱受到推力,但是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因此人对物体不做功,故A错误;
B.手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时,手对水桶的拉力竖直向上,而水桶却在水平方向上通过距离,因此人对水桶不做功,故B错误;
C.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杠铃受到竖直向上的举力,但是没有在这个方向上通过距离,因此人对杠杆没有做功,故C错误;
D.人推着车在水平路面上向前匀速运动时,车受到向前的推力,且车在这个方向上通过距离,因此人对车做功,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6.【答案】 核裂变;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根据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解答。
【解答】移动式小型核反应堆也可以用于发电,核能发电利用了核裂变原理;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17.【答案】 (1)增加
(2)B,D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2)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解答】(1)棉花着火说明筒内空气温度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因为压缩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造成的;
(2)A.放在室内的热水温度逐渐降低,即内能转移到空气中,属于热传递,故A不合题意;
B.热水瓶内的水蒸气将瓶塞顶起,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属于做功,故B符合题意;
C.冬天,用“哈气”的办法取暖,即内能从呼出的气体转移到手上,属于热传递,故C不合题意;
D.“流星”进入大气层时燃烧发光,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18.【答案】 (1)
(2)①②
【解析】【分析】(1)首先弄清聚变前各种微粒的总个数,然后根据“聚变后微粒种类和个数不变”确定③中原子核的结构。
(2)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聚变前,共有2个 , 3个 和2个 。聚变后,已经出现2个 和1个 , 那么③中原子核应该包括2个 和2个 , 如下图所示:
(2)比较可知,聚变前后,原子核中的1个 变成2个 , 则 肯定为质子。由于①和②中质子数相等,所以它们为同种元素。
19.【答案】 相同;水
【解析】【分析】(1)同一个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时间越长,放出的热量越多;
(2)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加热时间越长。
【解答】(1)若加热时间相同,则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2)若煤油和水的温度都升高至55℃,根据公式Q=cm△t可知,水的比热容大,它吸收的热量多,自然加热的时间更长。
20.【答案】 裂变;热传递
【解析】【分析】(1)根据核电站的工作原理解答;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①做功;②热传递,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核电站是利用核反应堆发生核裂变时提供的能量发电的;
(2)反应堆冷却系统采用水冷方式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内能。
21.【答案】 (1)热传递
(2)液化
(3)360
【解析】【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①做功,本质是能量的转化;②热传递,本质是能量的转移;
(2)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进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3)根据公式Q=cm△t计算即可。
【解答】(1)手捂住下部时,手掌的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乙醚的内能。
(2)松开手后,玻璃瓶上方的乙醚蒸汽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又流回底部。
(3)乙醚吸收的热量:Q=cm△t=2.4×103J/ (kg·°C)×0.01kg×(35℃-20℃)=360J。
22.【答案】 (1)热(内)
(2)电梯内空气不流通,不易散热,温度易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2H2O2H2↑+O2↑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解答;
(2)物质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可从空气的流动性的角度分析是否容易散热即可;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1)瓶车自燃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由于电源短路,形成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的热。这一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热能。
(2)电瓶车在电梯内比空旷车库里更易自燃,原因是:电梯内空气不流通,不易散热,温度易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水电解的过程,即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2H2O 2H2↑+O2↑ 。
23.【答案】 甲;丁
【解析】【分析】(1)根据气门的关闭情况和活塞的运行方向确定冲程的名称;
(2)根据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分析解答。
【解答】(1)甲: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为做功冲程;
乙: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冲程。
(2)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丙:当锥形瓶内的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瓶塞跳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丁:活塞向下运动时,压缩空气,将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
则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原理相同的是丁。
24.【答案】 (1)O;A
(2)O、A
【解析】【分析】(1)根据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分析。在下滑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即运动时间越长,机械能的损耗越大。
(2)根据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知识判断。
【解答】(1)在下滑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而动能增大,此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O点时的高度最小,则转化成的动能最多,因此动能最大的位置在O点。A点时刚开始运动,机械能还没有损失,则机械能最大的位置在A点。
(2)根据图片可知,要想滑到C点,则需要有更多的机械能,如果在到达B点之前能够向上跳起,从而增大重力势能,进而增大机械能,就能达到目的,则选O或A。

25.【答案】 A;40;300
【解析】【分析】(1)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
(2)根据计算动滑轮的重力;
(3)首先根据乙图确定3s内物体上升的高度,再根据W有=Gh计算出对物体做的有用功。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3,根据s=nh可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物体上升高度的3倍。根据图乙可知,当物体上升2s时,B对应的距离为1m,A对应的距离为3m,则A是B的3倍,那么A为绳子自由端运动的曲线。
(2)根据得到:;
解得:G动=40N。
(3)根据图乙可知,3s内物体上升的高度h=1.5m,则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W有=Gh=200N×1.5m=300J。
三、实验探究题
26.【答案】 (1)重力势能
(2)让小球从斜面A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上滑的最大距离s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分析】(1)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高度增大时重力势能增大,根据动能与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解答;
(2)①物体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即物体在斜面上的高度相同时,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③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小球上滑的距离与斜面倾角大小的变化规律。
【解答】(1)因为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它的初始动能也越大,上坡过程中转化而来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2)①为了保证物体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那么使用斜面A的操作要点为:让小球从斜面A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③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斜面倾角小于53°时,随着倾角的增大小球上滑的距离减小;当斜面倾角大于53°时,随着倾角的增大小球上滑的距离增大,因此得到结论:当倾角θ增大时,小球上滑的最大距离s先减小后增大。
27.【答案】 (1)纸盒被撞击移动的距离
(2)当速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物体从同一高度滑下来,质量大,重力势能大,转化得到的动能大,质量大对水平面的压力大,摩擦力大,由W=fs可知其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可以大致相等。
【解析】【分析】(1)小球撞击纸盒后,纸盒克服水平面的阻力做功。根据W=fs可知,纸盒运动的距离越远,则克服阻力做功越大,那么小球的动能越大。
(2)分析甲和乙中,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
(3)根据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结合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以及公式W=Fs分析解答。
【解答】(1)甲、乙实验中,可通过测量纸盒被撞击移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动能的大小;
(2)在甲和乙中,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时的高度相同,则它们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铜球的质量大,纸盒运动的距离远,那么得到结论:当速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分析表格数据发现,虽然小球的质量在不断增大,但是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原因为:物体从同一高度滑下来,质量大,重力势能大,转化得到的动能大,质量大对水平面的压力大,摩擦力大,由W=fs可知其在水平面滑行的距离可以大致相等。
28.【答案】 (1)B
(2)加热或通电时间
(3)温度计示数
(4)乙
【解析】【分析】(1)根据Q=cm△t可知,当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物质吸收的热量与比热容成正比,根据表格确定比较吸热能力大小的方法。
(2)根据Q=I2Rt可知,当电流和电阻大小相同时,加热时间越长,则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因此对应液体吸收热量越多;
(3)根据实验目的确定要记录的物理量即可;
(4)无论是甲,还是乙,相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一定的,但是加热过程中,散失的热量却不同,即加热时间越长,散失的热量越多。甲图中两个电阻串联,乙图中两个电阻并联,则总功率P乙>P甲 , 而加热时间t乙【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只有加热时间不同,因此比较吸热能力大小的方法为: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多少,故选B。
(2)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则表格中①处填写的内容为:加热或通电时间。
(3)实验中要记录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时的加热时间,因此眼睛应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4)从节约电能的角度考虑,同学们应选择乙电路进行实验。
29.【答案】 (1)桌腿进入沙子的深度
(2)①④⑤
(3)当质量相同时,物体所处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解析】【分析】(1)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撞击桌面时的力量越大,则桌腿进入沙子的深度越大;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3)分析实验①②③中,哪个因素不同,哪些因素相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即可。
【解答】(1)实验中通过比铰桌腿进入沙子的深度来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
(2)验证猜想一,即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要控制物体下落的高度相同,而物体的质量大小不同,故选实验①④⑤。
(3)在实验①②③中,物体的质量相同,而下落时的高度不同,那么得到结论:当质量相同时,物体所处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0.【答案】 (1)差
(2)通电加热的时间长短
(3)升高了的温度
【解析】【分析】(1)如果要增强散热效果,那么就要使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否则,就要使用导热性差的材料;
(2
)相同的热源,则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相同的热量,那么根据加热时间的长短,可以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
(3)根据Q=cm△t可知,决定物质吸热多少的是温度的变化量△t,而不是初温或末温。
【解答】(1)根据实验的要求可知,容器应该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即应该选用导热性差的材料来制作。
(2)将质量、初温都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装入两个容器,加热至两者的末温也相同,通过比较通电加热的时间长短来判断谁吸收的热量更多。
(3)如果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而初、末温度都不相同,只要水和煤油升高了的温度都相同,也能用和(2)一样的方法做出相应的判断。
四、解答题
31.【答案】 (1)化学;物理
(2)比热容
(3)在做无规则运动
(4)解:V=45ml=4.5×10-5m3 , m=ρV=0.8×103kg/m3×4.5×10-5m3=0.036kg=36g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的比热容最大,则它吸收的热量最多,冷却效果最好。
(3)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解答;
(4)首先根据“度数”的定义计算出100mL烧酒中所含酒精的体积,再根据m=ρV计算出所含酒精的质量。
【解答】(1)在制作烧酒的两个过程中:发酵时,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蒸馏时,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2)冷凝池中用水冷却,主要利用的是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升高相同的温度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3)制作烧酒时远远就能闻到酒香,这说明了酒精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32.【答案】 (1)改变力的方向
(2)拉力移动的距离s=nh=4×0.5m=2m;
拉力做的功W=Fs=12.5N×2m=25J;
拉力的功率:;
(3)衣服的质量增加到7kg,
则拉力做的功:W总=G总h=(7kg+0.5kg)×10N/kg×0.5m=37.5J。
【解析】【分析】(1)根据定滑轮的特点解答;
(2)首先根据s=nh计算出拉力移动的距离,再根据W=Fs计算出拉力做的功,最后根据计算出拉力的功率;
(3)拉力做的总功等于对衣服和晾衣架做的功的和,根据W总=G总h计算。
【解答】(1)装置结构中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33.【答案】 (1)解:F=280N/2=140N s=2h=2×1m=2m
W=Fs=140N×2m=280J P=W/t=28W
=W有用/W总=200J/280J=71.4%
(2)解:G=2×300N-80N=520N, m=G/g=52kg
【解析】【分析】(1)根据图片可知,承担重力的绳子段数n=2,首先根据 计算出绳子上的拉力,再根据s=nh计算出绳子移动的距离,接下来根据W总=Fs计算出拉力所做的功,最后根据 计算出拉力做功的功率。
根据W有=Gh计算出滑轮组做的有用功,再根据公式 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当提起物体的质量达到最大时,绳子上的拉力为300N,根据公式 计算出能够提起物体的最大重力,再根据 计算出提起物体的最大质量。
34.【答案】 (1)600J
(2)由题可知,斜面长s=5m,高h=3m,拉力F=150N,
那么总功W总=Fs=150N×5m=750J,
斜面的机械效率: ;
(3)31.5
【解析】【分析】(1)物体匀速上升,拉力克服物重做功,利用W=Gh计算;
(2)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可利用 求解;
(3)由 求出拉力,利用W=Fs求出拉力所做的功,由 求拉力F丙做功的功率。
【解答】(1)由图(甲)可知,拉力克服物重做功,可得:W甲=F甲h=Gh=200N×3m=600J;
(3)拉力 ,
绳子移动距离s′=2h=2×3m=6m,
则W丙=F丙s′=105N×6m=630J,
拉力F丙的功率: 。


35.【答案】 (1)推活塞的力太小,推动的距离太短,推动的速度太慢,乙醚汽化,氧气含量太低,,空气和筒壁发生热传递。(其它合理均可)
(2)W=F×S=50N×0.12m=6J
(3)Q=cm ΔT = 1.8×103J/kg·℃×0.001kg×(160℃-10℃)=270J
【解析】【分析】(1)筒内棉花要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有:①筒壁的保温性能要好,减小热传导;②有足够的氧气;③活塞做的功足够多,转化的内能足够大,温度足够高;
(2)根据W=Fs计算对活塞做的功;
(3)根据公式Q=cm△t计算出需要吸收的热量。

五、综合说理题
36.【答案】 (1)瓶子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2)机械能与弹性势能的转化 (3)瓶内小铁块的重力势能的变化 (4)弹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运动过程中需克服摩擦做功,瓶子最后的位置
答案示例:瓶子从较为平缓的斜面上滚下时,从高处滚下时,先由慢到快,是瓶子的重力势能减小变为动能,瓶子运动时橡皮筋会产生扭转,弹性势能增加,同时瓶内小铁块的位置升高,其重力势能增大,然后瓶子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减小,由快到慢滚到最低点,此时橡皮筋形变到最大程度,具有较大弹性势能,瓶内的小铁块的重力势能也最大。最低点时瓶子动能为零,此时橡皮筋开始变松弛,瓶内重物的高度逆向回落,小铁块重力势能又转化为瓶子的动能,瓶子会由斜面底部自动往上滚上去。如此往复多次,由于运动过程中需克服摩擦做功,瓶子最后的静止在最低处。
【解析】【分析】(1)动能与质量和速度大小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弹性势能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2)根据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的转化分析瓶子运动状态的改变;
(3)由于克服摩擦做功,则瓶子的机械能会不断转化为内能,最终静止下来,据此分析解答。
37.【答案】 塞紧塞子后,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活塞压缩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从而使瓶子里面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对塞子的压力增大。当塞子受到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塞子跳起,此时将空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此时温度降低,于是里面的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这就是看到的“白雾”。
【解析】【分析】(1)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向外放热,据此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