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必刷选择题(1)科学研究、操作、估测
一、科学研究方法
1.(2021·衢州)有人说:“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在南北半球,马桶下水的旋转方向不同。”小科为验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以下做法属于获取证据的是( )
①相信这种说法②建立新的假设③查找资料研究④亲自动手实验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2.(2018·台州)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某同学利用动物肝脏研究酶的某些特点,实验记录如下表:
试管 实验材料及处理 产生气泡快慢
1 5毫升5%H2O2溶液+2滴蒸馏水,常温 最慢
2 5毫升5%H2O2溶液+2滴3.5%FeCl3溶液,常温 较快
3 5毫升5%H2O2溶液+2滴肝脏研磨液,常温 最快
4 5毫升5%H2O2溶液+2滴肝脏研磨液,70℃水浴加热 较慢
分析实验结果,无法得出过氧化氢酶( )
A.具有专一性 B.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
C.具有高效性 D.活性受温度影响
3.(2021·普陀模拟)一百多年前,法国医生拉韦朗在疟疾病人的血液中发现了一种黑色的微小生物,他怀疑这种微小生物是引起疟疾的病原体,为了检验这一怀疑,他接下去首先应该进行的研究是( )
A.分析该微小生物呈黑色的原因
B.在其他疟疾病人血液中寻找该微小生物
C.培养该微小生物并了解其繁殖方式
D.研究能杀灭该微小生物的药物
4.(2020·路桥模拟)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九年级下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时,改变入射角,多次测量
③“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④“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⑤“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多次测量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5.(2020·宁波模拟)如图是今年2月11日微信朋友圈中出现的一种传言。针对这一网络传言,同学们讨论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你不赞同的是( )
A.微信上网络传言很多,我都不相信
B.上网收集各种资料信息,分析甄别信息真伪后思考判断
C.对竖立的扫把受力分析,根据扫把竖立需要的条件来推断
D.改天再用扫把来做该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这个说法的对错
6.(2020·永嘉模拟)在“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特征”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正在激烈讨论,甲的疑惑属于探究过程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7.(2020·江干模拟)近期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出现了“一罩难求”的情况,小金同学购买到N95口罩并查阅资料如下,根据所得资料和生活经验,他得出以下推理和结论,其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资料一: N95口罩能够阻挡直径在3μm(及以上)的颗粒,新冠病毒2019-nCOV直径为100纳米 资料二: 病毒通常不会单独存在于空气中,而是附着在飞沫、粉尘、皮屑等颗粒中 资料三: 口罩中有一重要材料。熔喷层,该材料通过熔喷静电驻极工艺,即通过高压放电使该材料带上电荷
A.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大于N95口罩能够阻挡的颗粒大小,所以佩戴N95口罩是有效的
B.带有病毒的飞沬直径可能大于3微米,所以N95口罩实际上可能挡住的是这部分飞沬
C.口罩带有静电,所以可能通过电荷的作用力,捕获直径小于3微米的颗粒
D.如果口罩保存在高温或高湿环境中,口罩的功效会减弱
8.(2019·杭州模拟)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如:
①“测量九年级下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时,用P与O2反应、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等多次各种化学反应,并对比每一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各自总质量的大小
③“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
④“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⑤“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9.(2022七下·义乌开学考)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他们选择两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蚂蚁的左、右侧触角,另一只蚂蚁不作任何处理,然后把它们放回原地,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假设是蚂蚁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
B.实验时应把剪掉触角的蚂蚁放在离蚂蚁窝较近的地方
C.若发现两只蚂蚁都回家了,则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
D.本实验存在的缺陷是蚂蚁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10.(2021八上·淳安期末)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 需要进行多次实验。下列实验中,多次 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①“用刻度尺进行反应快慢的测试”时,重复多次测量
②“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时,把水换成其它液体, 多次测量
③“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 ④“研究植物的向地性”时,选用多粒种子进行实验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二、科学操作
11.(2020·绍兴)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闻气味
C.测定溶液pH D.稀释浓硫酸
12.(2018·金华)用所给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就能顺利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选项 相应实验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A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量筒
B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C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的溶液 烧杯、玻璃、胶头滴管、量筒
D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烧杯、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
A.A B.B C.C D.D
13.(2021·上虞模拟)如图所示的几项测量,操作准确的是( )
A.测量木块长度 B.用天平测量木块质量
C.测量液体体积 D.将测力计倒置测量物体重力
14.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称量物体的质量 D.蒸发氯化钠溶液
15.(2021·越城模拟)科学实验中,有许多涉及操作上的“先”“后”问题。下列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测量不规则小石块密度时,先测量石块质量,后用排水法测量体积
B.换用高倍镜观察时,先转动转换器,后移动玻片并调节细准焦螺旋
C.用氨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移出水面
D.探究究温度对酶催化效率影响时,先将唾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后在不同温度水浴中加热
16.下列涉及“水”的实验中,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 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B.使刚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向外抽气
C. 结晶时待水完全蒸发,再停止加热
D.氧气收集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17.(2014·义乌)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 B.测量物体长度
C.过滤 D.体验氢氧化钠稀溶液的滑腻感
18.(2019·杭州模拟)小乐按图示操作进行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下别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中NaOH溶液易潮解和变质,需密封保存
B.②中酚酞试液变红,其原因是溶液中存在Na+
C.③中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台生成水
D.⑤中浓硫酸的稀释中,甲物质是水
19.(2019·鄞州模拟)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取用液体 B.量取液体
C.倾倒液体 D.加热液体
20.(2022九下·杭州月考)下列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仪器
名称 药匙 铁架台 滴瓶 试管夹
用途 添加粉末状的试剂 可测量液体体积,也可作反应容器 存放固体或液体试剂 夹持试管
A.A B.B C.C D.D
三、科学估测
21.(2021·杭州)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的温度约为22℃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20m/s
C.一枚一元人民币硬币的质量约为50g
D.一本《科学》课本的重力约为3N
22.(2018·湖州)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
A.一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50牛
B.食用油的密度约0.9千克/米3
C.一间教室的体积约200米3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0米/秒
23.(2022·杭州模拟)下列估测中,最可能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38.1℃
B.家用电冰箱的每小时消耗 1 度电
C.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为 20 米/秒
D.一位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5×104 帕
24.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枚一元人民币硬币的直径为2mm
B.人步行速度约为12m/s
C.人体感觉适宜的温度为37℃
D.一本《科学》课本的质量约为300g
25.(2020·余杭模拟)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
A.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为20米/秒
B.教室内空气的体积为200升
C.家用电冰箱的功率为200瓦
D.救护时,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200次/分
26.(2020·新昌模拟)“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具有计步统计、能量消耗统计和心率监测等功能。下图为小敏某天步行回家后从佩戴的手环液晶屏上观察到的信息。按照正常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幅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
A.当天小敏走过的路程大约为6000米
B.小敏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米秒
C.小敏的质量大约为500千克
D.步行后小敏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秒
27.下列几种估测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
B.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C.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
D.初中学生的体重一般为50N左右
28.(2019九下·长兴月考)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是5m/s
B.同学们感觉舒适的教室内温度是37℃
C.你手中科学试卷的宽度约为26cm
D.人脉搏跳动的频率约为70次/秒
29.(2019·杭州模拟)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
A.普通笔记本电脑的耗电功率大约是1kw
B.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70m2
C.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大约36km/h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340m/s
30.(2019·杭州模拟)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科学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的一些常见的科学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估测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科学书中一页纸张的厚度约为0.01m
B.一粒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20Pa
C.一个中学生从一楼走上二楼克服重力做的功约150J
D.教室里的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10mA
31.(2019·台州模拟)以下有关物理量的测量,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一支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B.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度约为37℃
C.中学生跑完50m用时约为4s
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额定功率约为200W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2.【答案】A3.【答案】B4.【答案】C5.【答案】A6.【答案】A
7.【答案】D8.【答案】C9.【答案】B10.【答案】A11.【答案】B12.【答案】D
13.【答案】C14.【答案】D15.【答案】A16.【答案】B17.【答案】D
18.【答案】C19.【答案】B20.【答案】D21.【答案】D22.【答案】C23.【答案】D
24.【答案】D25.【答案】C26.【答案】A27.【答案】C28.【答案】C29.【答案】B
30.【答案】B31.【答案】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