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
※教学设想:
本课重在景色描写,较易理解。故在介绍作者、布置生字词以后,将全课内容设计为一套阅读练习题,由学生自读课文后独立完成,最后再由教师评讲,再阅读有关评价文章。这样作,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题能力。
※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珍惜和对宁静恬淡生活的追求。
2.学习本文善于观察和细腻描写的语言特色。
※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善于观察和细腻描写的语言特色。
2.难点:作者的生活态度。
※ 教学时数:
两课时
※ 教学步骤:
一、作者及作品:
亨利o梭罗(1817-18620,美国作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 1817年出生于康科德城,十六岁即进入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就学。次年,大思想家爱默生到哈佛大学作了题为《美国学者》的演讲,宣扬先知先觉的智慧,而正是这一次演讲,给了梭罗以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他的人生。
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本来前程似锦,但他避开闹市,住到爱默生家中。在担任数年中学校长后,毅然决定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为终生事业。梭罗受超经验主义领袖爱默生影响很深。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在爱默生的林地中的瓦尔登湖畔自建一个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专业从事写作。本书即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十年后,《瓦尔登湖》出版,但它不仅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反还遭到批评和讥讽。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本书的影响却越来越大,终而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著。
《瓦尔登湖》是一部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充满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个先觉者的超人智慧。梭罗在大学毕业后所写的第一篇日记中写道:"如果要孤独,我必须要逃避现在---我要我自己当心。在罗马皇帝的明镜大殿里我怎么能独特得起来呢?我宁可找一个阁楼。在那里是蜘蛛也不受干扰的,更不用打扫地板了,也用不到一堆堆地堆放柴火。"这样一种寻求孤独、在孤独中思索的观念贯穿了梭罗的一生。
《瓦尔登湖》不仅有独到的对生活感悟,对传统习俗的批判,而且有许多形象的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澄澈透明、山林的茂密苍翠,思想与景境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好的遐想和深沉的思考。读着这本书,顿时感到全身心地脱离了尘世的喧嚣和功利的羁绊,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自然中感悟人生,感悟哲理。
值得特别引起注意的是,这本书近年来在西方世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使人们不由得不向往那瓦尔登湖及其山林的清新的空气和澄澈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显然正是医治现代病的妙药良方。这恐怕正是《瓦尔登湖》所具有的价值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梭罗1862年因患肺病病逝,终年仅44岁,《瓦尔登湖》是他的第二本书。
二、生字词:
※ 生字:
深邃(suì) 终年不涸(hé) 俯瞰(kàn) 蜿蜒曲折 寒光熠熠(yì) 糅(róu)进 浮光耀金 晶莹清澈 一泓(hóng)湖水 凿(záo)水 陡峭 菖(chāng)蒲 水苔(tái)
璀(cuǐ)璨(càn)
※词解:
不足称道:不值得称赞。
罕有甚匹:极少有什么东西能跟它匹配。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三、集体朗读课文。
四、课堂自测:
1、本课划分层次有以下几种划法, 正确的为哪种?并写出各部分大意。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2、根据第一段内容,画出瓦尔登湖及周围景物。
3、瓦尔登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请用书中的词来概括。
4、课文中说,瓦尔登湖同时具有两种颜色,这是哪两种?
5、哪一段文字详细描写了宁静的瓦尔登湖变化莫测的颜色?
6、为什么文中说瓦尔登湖湖水"很值得让米开朗琪罗去琢磨一番"?
7、作者写钓狗鱼这件事,是为了什么?
8、第六自然段的描写突出了瓦尔登湖的什么特色?请用此段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9、哪处具体叙述瓦尔登湖"坚持着自身的纯洁"?
10、作者提及夏娃和亚当被逐出伊甸园一事,是为了突出什么?
11、把本课分别与《黄山记》和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比较,说说三位作者对自然的态度有何不同?你更欣赏谁的态度?为什么?
五、教师讲评
参考答案:
1、答: b。第一部分:总介瓦尔登湖及其特点。第二部分:描写瓦尔登湖湖水美丽多变的色彩。第三部分:描写瓦尔登湖湖水的清澈洁净。第四部分:从历史角度赞美瓦尔登湖美如钻石。
3、答:深邃,清澈。
5、答:第18页第9行-17行。
7、答:为了突出湖水的清澈。
8、答:清净无垢。
9、答:第7自然段。
10、答:从历史角度突出瓦尔登湖美如钻石。
11、答: 《黄山记》:赞美大自然伟大无比的创造力。
《瓦尔登湖》:赞美大自然的美丽和洁静,安心思考。
《归田园居》:沉缅于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逃避世俗。
六、辅助阅读:
《瓦尔登湖》的读法
杨灏
据说,诗人海子去山海关自杀时带着4本书,其中有一本是梭罗的《瓦尔登湖》,这和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到死不放王羲之的《兰亭序》颇为相似。看来对好的东西还真有死都舍不得的人。《瓦尔登湖》是1854年出版的著作,在中国有好几种版本,已经流传50年了。《瓦尔登湖》至少影响了中国两代人。一本100多年前出版的书,在另一个国度里仍然让许多人痴迷。
我们从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的论述中或许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哈丁说:《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4.作为一部文学名著;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更多的人愿意把《瓦尔登湖》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来读。因为梭罗经过实践发现,他能以28.12元来建立一个家,用0.27元来维持一周的生活。他以一年中6个星期的时间,去赚取足够一年的生活费用。剩余的46个星期,去做他喜欢做的事。因为如此《瓦尔登湖》在当时便具有了巨大的诱惑力,那几年里,梭罗的仿效者究竟有多少难以计数,他们引退林中,在瓦尔登湖畔建造茅舍,成为美国风行一时的时尚。更有趣的是梭罗曾在书中特地说:"我绝不希望有任何人采取我的生活方式?quot;谁也说不清是勾引者的提醒还是先见者的劝说?
乔治o艾略特在《西敏寺周报》上撰文指出:《瓦尔登湖》"深沉而敏感的抒情"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澄净和清新的空气。梭罗的《瓦尔登湖》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
在《瓦尔登湖》中有梭罗的题词:"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倒是想像在自己的栖所报晓的雄鸡/劲头十足地夸耀/哪怕只是为了提醒我的邻居"。这种夸耀其实就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梭罗不满当时的复杂生活,提出"人口膨胀"将导致"生活绝望";他断言当时所谓之进步是不必要的,?quot;成功"常常是"失败";他声言我们往往由于手段而搞不清目标,为了达成目的而误用了方法;甚至断言原始人的生活在某种情况下比现实快乐而完满。
哈丁提醒我们,可以把《瓦尔登湖》当作一种19世纪的《鲁滨逊飘流记》来阅读;并认为《瓦尔登湖》是现代美国散文最早的榜样;《瓦尔登湖》与其时代的作品,比如具有写作天赋的霍桑、梅尔维尔以及爱默生等人有截然不同之处,这种迥异之处具有20世纪散文的风格。梭罗深信如果人能专注于乐观,就能在人世间创造出一个美好的世界,而且他相信人类美好的未来。梭罗是一位彻底的超越论者,超越论者相信人有非凡的能力,用于在对与错之间做选择。不幸的是,目前的人类对内心的乐观需求变得冷酷无情,因此人类只有恢复那孩童们的天真无邪,才能在道德方面有所进展。把《瓦尔登湖》作为神圣的书来读的人,无疑关注了《瓦尔登湖》中人类灵性恢复这个主题。
感受《瓦尔登湖》
□袁敏杰 阅读亨利o梭罗的《瓦尔登湖》,仿佛置身于瓦尔登湖畔,为那美妙的湖光山色所陶醉。瓦尔登湖的四季风景、黎明傍晚、阳光雨丝、游船鱼虾、树木花草、飞鸟走兽,还有那个特立独行离群索居的年轻人的身影,以及他那宁静的心境,恬静的生活,智慧的思想,深深地感染着我。 捧读《瓦尔登湖》,为梭罗那朴实美好的文笔,以及对大自然深入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所折服;梭罗的平民意识、躬身耕种、采果垂钓的体验,俭朴的生活态度,让人深深感动。梭罗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真实的"世外桃源"意境,但却比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博大、深刻、积极得多,让人体会到一股向上的精神,体悟到生命的意义,也对美与宁静、对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有了一种真切而深切的体味。梭罗的一些议论实在精采睿智极了:"要是没有衣服,人们的相对身份还可以保持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要是没有衣服,你能够准确地告诉我,文明人中谁是属于最高贵的阶层吗?""许多国王疯狂地保留了大量经过仔细雕琢的石头,希望使自己永恒,假如他们用这些心思来雕琢自己的思想,又会如何?一件合乎理性的事情比高大的纪念碑更值得纪念。"读着这些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文字,灿烂的阳光一下豁亮了人的心灵。《瓦尔登湖》出版于1854年,是19世纪美国文学非小说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书籍。女作家乔治o艾略特称"《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
七、练习:
1、 抄写生字词。
2、 学习第22页《.浓妆浓抹总相宜》一文。
3、 结合旅游或休闲,描写一段自然景色。
课件26张PPT。瓦尔登湖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 美国杂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在担任数年中学校长后,毅然决定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为终生事业。在19世纪美国文化巨匠中,堪称一位“异人”。他和爱默生、富勒都是“简朴生活”的宗师,他们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这种思想不仅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文化,也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清新长风。。 生平:1817年7月12日生于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回到家乡,执教两年。他于1841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的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3月,他向《小妇人》的作者阿尔柯特借了一柄斧头,就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材,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来到瓦尔登湖畔之后,他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1847年才回到康科德城。1848年他又住在爱默生家里。此后他患了肺病,于1862年病逝于康科德城,年仅44岁。 《瓦尔登湖》的创作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来到瓦尔登湖畔。至1847年间,他独自一人幽居在自筑木屋中,渔猎、耕耘、沉思、写作,由此产生了意义深远的《瓦尔登湖》。 本书内容包括:简朴生活;诗意的添补;我活在何处,我为何而活;翻阅书卷;声音;隐居林中;访客;青青豆叶;村民;湖;雨中田园;更上一层的法则;邻居;野性难驯温暖的木屋;前代居民;冬日访客;过冬的动物;冰天的雪湖;春;终结的尾声…… 《瓦尔登湖》最早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徐迟于1949年译成中文出版。 评价: 一百五十年常销不衰的绿色心灵 圣经,它与《圣经》等同时被评为“塑 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哈丁:《瓦尔登湖》的五种读法 1、作为一部自然与人的心灵探索之书; 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指南; 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 4、作为一部纯文学名著; 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梭罗的理想生活模式及其主张 (一) 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二) 对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人类、侵蚀人性心怀忧虑,认为人类只有过简单淳朴的生活,才能享受到内心的轻松和愉悦。 (三)瓦尔登湖不仅是梭罗生活的栖息场所,也是他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故乡。 他喜欢孤身独处,但不是避世,不是隐居,他反对过美国的奴隶制度,反对过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他倡导过“公民的不服从”的思想,他曾因拒绝交税而坐过监狱,可看出他是积极走向人生的。 (四)梭罗注重生活的自由,他喜欢在大自然中过简朴生活,这是他对自由、对个人价值执着追求的表现。 本文的情节结构(一)(1)湖水的特点及周围的环境(总写)(二)(2-6)湖水的色彩变化、清澈(分说)(三)(7)湖的历史变迁及对湖的赞美(总括)分析瓦尔登湖如何坚持自身的纯洁瓦尔登湖的特点
深邃、清澈、清亮、深碧、终年不涸周围的环境山峦笔立、林木葱郁康科德湖泊颜色晴天夏日---蔚蓝远处望---蓝灰暴雨下---蓝黑瓦尔登湖水的色彩变化同一点---忽蓝忽绿山顶看---蓝近看--黄澄澄远看---淡绿阳光下---碧绿晴空万里时---湛蓝作者的心境朴素淡泊
怡然自乐湖水的清澈可看见鱼,条纹清晰
斧头掉下25英尺处清晰可见并捞了上来
湖里不长一根水草主题作者爱小木屋的天地,赞美瓦尔登湖——在那里可以播种真诚,抛洒朴实,传播真理,孕育信心,收获纯真。那里有最清的水,最绿的草,最善的心和最真的人。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