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第1节《图书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6单元第1节《图书馆》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21 07:2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
1.图书馆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从而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基于上述目标,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首先呈现出图书馆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激趣,重视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的和谐,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参与学习。在积极状态下解决问题。
2.注重培养认真仔细的笔算习惯。
一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中对位容易出错,所以要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感悟,进位“1”也是个容易出错的环节,因此教学时应突出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竖式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买新书了,我们先来看一下都有哪几种书吧。
设计意图:利用“图书馆”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可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这一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1)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根据图上的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提问,只要有价值教师就给予鼓励,集体选择有价值的问题。)
(3)提出问题。
共有多少本?
2.交流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28+4=( )。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出自己的结论;尊重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思考同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2)组内交流算法,对每种算法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进行组内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全班同学交流算法。
算法一:数小棒,先摆28根,再摆4根,然后把4根小棒一根一根地加到28根上,一边加,一边数,数出最后的结果。
算法二:先算28+2=30,再算30+2=32。
算法三:先算8+4=12,再算20+12=32。
算法四:列竖式计算。
(4)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今后在做题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增强学生优化计算方法的意识。
教师小结:通过帮助图书馆的阿姨计算图书的本数,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一定要记住表示进位的“1”,随时提醒自己“满十进一”,计算细心才能算正确。
三、拓展运用,巩固新知
(先请学生独立做题,然后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做题,学生的兴趣会更浓,主动性更高。
2.开放性练习。
(1)第二层书架上有多少本书?画一画,填一填。
第一层 OOOOOOOOOOOOO
第二层 □○□=□(本)
答:第二层书架上有 本书?
(2)第三层书架上有多少本书?画一画,算一算。
□○□=□(本)
答:第三层书架上有 本书。
(3)请你再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出自己补充和收集信息的余地,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课堂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想法?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学了本节课后,请你试着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自评,既关注学到了什么,又关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板书设计
图书馆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和 共有多少本? 28+4=3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