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源于生活_高于生活》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源于生活_高于生活》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4-24 14:0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教学方案
教材来源:七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七年级美术 下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主 题: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课 时:共 1 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课程,课标中要求应“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并且“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依据此标准,本课通过对画作创作过程草稿的分析,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与生活的关系,理解美术作品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是来自于画家对生活的体验感悟,是画家的创造性的劳动。通过欣赏作品,了解立体主义的特点,知道再现性美术作品和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
教材分析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内容,本课与七年级上册的两节欣赏评述课一脉相承,都是讨论美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画家是如何进行创造性的美术创作的,从而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而本节课对《血衣》的分析更加深入和详细,也更具有时代性,从而为学生未来的美术创作做出方法指导与榜样引领;也为之后美术作品的欣赏评述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对欣赏评述领域有过初步的学习,对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方法已经有了些许经验;因此,本节课将针对美术表现方法中的造型、构图、情绪等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理解。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美术表达基础和读图能力,赏析美术作品时可针对从美术表现方法的角度进行引导讨论;从而初步理解画家的艺术处理技法,以及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
通过对比、分析《血衣》不同时期的画稿,了解美术创作过程,知道美术作品产生所需要的条件。
通过对比《血衣》与《格尔尼卡》两幅作品,初步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和表现性美术作品。
三、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检测目标
任务 1:了解美术作品创作过程,知道美术作品产生所需要的条件。 标准 1.能针对任一表现方法,说出主要人物在不同时期画稿中的变化 检测目标 1
标准 2.可以从造型或构图方面,说出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检测目标 1
任务 2: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和表现性美术作品的不同。 较为准确判断并说出美术作品的表现类型。 检测目标 2
四、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初步感知《血衣》 目标 1 欣赏《血衣》说出初步感受。观看视频,说一说对应画稿的情绪。 了解一幅美术作品的诞生。出示作品《血衣》,请学生欣赏并说出初步感受。出示四幅画稿并观看视频。讲解历史背景及画家创作过程
深入赏析《血衣》 目标 1 寻找画面主要人物,说理由。玩找茬游戏,分小组讨论。每组选取任一人物从构图、造型、情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说一说四幅草稿中发生怎样的变化。 出示 1959 年《血衣》作品, 引导学生感受构图,寻找并画出主要人物。讲解讨论要求及回答注意事项。从构图、造型、情绪,三个方面分析三位主要人物。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代表上台指出人物变化之处并总结。学生自由补充。学生推测回答。师生共同总结: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并且不是生活的照搬。 教师引导赏析手持血衣的妇女。构图、造型、情绪发生什么变化?教师引导并板书。该人物构图中为何从无到有?师出示血衣照片并讲解。
小组代表上台回答并总结。学生自由补充。学生观察并自由回答。学生自由回答感受。 教师引导赏析地主的构图、造型、情绪的变化。出示地主形象大图,请学生观察细节,地主有怎样的情绪?教师针对历史背景进行引导。提问:逐渐下移意味着怎样的情绪变化?师总结,板书。
小组代表上台回答并总结。学生自由补充。学生自由回答感受。 1.教师引导赏析残疾人的构图、造型、情绪的变化并板书。2.教师升华学生分析的结果,引导分析残疾人的情绪。
聆听,群答。 教师总结分析,讲解板书要点。总结美术作品的产生原因及艺术家的表现方法。
对比分析《血衣》、《格尔尼卡》 目标 2 学生欣赏作品并聆听。学生对比欣赏并回答。聆听学生聆听并回答。 出示《格尔尼卡》并简要介绍历史背景和画家。对比《血衣》与《格尔尼卡》, 提问:视觉感受有何不同?教师总结再现性美术作品和表现性美术作品。引导分析《格尔尼卡》局部,总结立体主义特点。
因材施艺 目标 1 欣赏并说出材质。学生欣赏并回答。 出示《牛头》,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创意的巧妙。出示并讲解玉雕作品,总结因材施艺的特点。
总结并提出问题 目标 1、2 聆听。学生回答并思考。 教师总结美术作品产生所需要的条件。出示抽象作品提问:判断是再现性美术作品还是表现性美术作品?抽象艺术也来源于生活吗?
五、板书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一幅美术作品的诞生
构图 造型 情绪
持血衣妇女 无 有、视觉中心 正 侧 更悲伤
地主 逐渐下移 变化不大 节节败退
坐地上的人(残疾人) 变化不大 手、工具、朝向 无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