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 )
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
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B.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B.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C.不可知其源 以其境过清
D.心乐之 乃记之而去
3.下列句子的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卷石/底以出
C.皆若/空游无所依
D.四面竹树/环合
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篁竹(huáng) 清冽(liè) 幽邃(suì)
B.为坻(chí) 为嵁(kān) 为屿(yǔ)
C.参差(cēn cī) 佁然(yǐ) 卷石底(quán)
D.俶尔(shū) 翕忽(xī) 悄怆(qiǎo)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表大约的数)
B.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C.斗折蛇行(蛇在爬行)
D.俶尔远逝(忽然)
二、综合性学习
6.南湖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我爱茂名”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旅游观光
(1)读下面的两个景点材料,从中任选一处景点,写—则导游词。
【材料一】浮山仙泉——浮山仙泉位于浮山之水波洞,是一处天然构造的巨石裂隙涌泉。泉下成潭,潭水明净透澈、甘洌清甜、四季常盈。夜来明月照于潭中,玉盘映照。夏日沐于潭中,如浴瑶池,使人有超凡脱俗之感。相传潘仙于浮山参禅悟道时,曾以此泉炼丹,故得名“仙泉”。
【材料二】仙人湖——位于潘仙故址之后侧。湖面宽阔,由四周之山溪相汇而成,湖水清澈。四周林森树密,野趣盎然。湖平如镜,湖边景致倒影湖中,绰绰约约,晰然可观。阴雨天,湖中雾气氤氳,缥缈不散,疑是人间瑶池。相传潘仙于浮山之时,常浴于此湖,故名仙人湖。
我选的景点是____________,我设计的导游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地方风俗
(2)下面是同学搜集来的材料,请你为该材料拟恰当的标题。
年例是茂名地区民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它也是茂名地区最具特色的一个节日。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路旁插满彩旗,鞭炮声及参鼓声此起彼伏。各种民间艺术表演者力竭所能,尽献于众。粵剧、电影、歌舞、木偶戏、采茶戏、杂剧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纷纷亮相,其中尤以粤剧最受欢迎。此外,醒狮班前来舞狮助兴,也是年例日的必备项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厓④有巨人迹⑤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⑥弄珠璧。到家二皷⑦,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殆:大概,恐怕。③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上石头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④厓:岸边。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⑥掬(jū):双手捧取。⑦皷:古同“鼓”。⑧余甘:水果名。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日光下澈
(2)凄神寒骨
(3)折处辄为潭
(4)书以付过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9.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使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小溪岸势高高低低,凹凸不平,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悄怆幽邃”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一来到小石潭,心情就凄苦忧伤。他游山玩水,是为了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
C.“掬弄珠璧”写出了江月倒映水中,父子二人捧水弄影的幽雅情趣。
D.“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10.甲乙两文都写了水,结合画线句子,分析写法上有何不同,写出水怎样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①,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②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馀,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节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记》)
【注释】①冉水:即冉溪,又称染溪。②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_________
(2)俶尔远逝 俶尔:___________
1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3.语段【甲】第二段对游鱼进行了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4.语段【甲】【乙】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①,涓涓然②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③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④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注释】①石罅:石头缝隙。②涓涓然:细水慢流的样子。③伏行:从地下流。④潴:积聚。
15.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则 崖 上 松 竹 花 木 皆 在 水 底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
(1)心乐之( )
(2)日光下澈( )
(3)乃溢而西南流( )
(4)深不逾尺( )
17.【甲】【乙】两处画线句从描写角度上看,都是对于潭水的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潭水的____________特点。
18.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9.【甲】【乙】两文情景交融,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或志趣?请分别概括。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①,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③如虹,忽卷掣折④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 ①罅:缝隙,裂隙。②掉:摇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斜靠。
20.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悄怆幽邃 (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日光下澈 ( ) (4)而犹不忍去 ( )
21.翻译下列句子。
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⑵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22.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突出了水的_______________(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
23.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小石潭记》第二段,写的是鱼。“似与游者相乐”的前文“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主语是鱼,本句承前省主语,意为,(鱼)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似与游者相乐’‘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理解错误,故选B。
2.C
A.“乐”的意思依次为“高兴”“玩乐”;
B.“以”的意思依次为“作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C.两个“其”均做代词,代指“小石潭”。
D.“之”的意思依次为“代词,这件事”、“代词,这件事”。
故选C。
3.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C。改为:皆若空游/无所依。
4.D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D项不正确,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中“俶”应读chù。
5.C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C项解释有误,“蛇”在句中是名词用作状语,译为“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6. (1)浮山仙泉 示例:浮山仙泉游客们,大家好!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浮山仙泉。浮山仙泉是天然形成的一处泉水,泉水形成一个潭,潭水清甜,四周景物映照其中,会令人忘记了世俗的烦恼。而且,这里还有一个仙人悟道炼丹的传说。我们赶紧去瞧一瞧吧! (2)示例:魅力节日“年例”
7.(1)澈:穿透 (2)凄:使……感到凄凉(3)辄:就(4)书:写
8.(1)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2)(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
9.B
10.甲文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侧面描写,看似描写谭中的游鱼,实则为了衬托水的清澈。
乙文画线的句子使用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了水之深,让人印象深刻。
11. 大约。 忽然。
12.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3.从侧面衬托小石潭潭水的清澈透明。
14.语段【甲】潭水清冽,水声悦耳。语段【乙】上下游水流湍急,声势浩大;潭中水清澈平缓。
15.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16. 以……为乐 穿透 名作状,向西南 超过
17. 侧面 清澈见底
18.(1)它从山石的缝隙流出涓涓细流,冬季温暖而夏日清凉。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9.【甲】文借对小石潭之溪水的描写,感情时而欢悦、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之后试图寄情山水,却始终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乙】文写活水源之清,之源源不断,之使人依附,之润泽植物,具有君子的美德,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与亲近之情,以及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之意。
20. 深 大约 穿透 离开
21.(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判断句)。
22. 清 伟(或“奇”) 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
23.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乙】从庙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铺的小路。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条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的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
游人们有的坐在岩石上,有的斜靠在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中都是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离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