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B.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C.《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D.两篇短文均将难懂的科学知识说得通俗易懂,原因是多用解释说明,还擅于用假设来引导读者去理解。
E.课文由人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的方式。这样由人们熟知的事物导入对未知事物的说明,既自然又有吸引力,能体现作者构思的巧妙。
2.下列划线字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褶皱(zhě) 劫难(jié) 骨骼(gé)
B.遗骸(hái) 蟾蜍(yú) 撞击(zhuàng)
C.两栖(xī) 深渊(yuān) 鸟臀(tún)
D.追溯(suó) 衍射(yǎn) 溅到(iiàn)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是错别字,对其修改不正确的—项是( )
(1)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溶化。
(2)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贱到了平流层中。
(3)它的原子相据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4)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邹变形。
A.(1)中的“溶”改为“融” '
B.(2)中的“贱,改为“溅”
C.(3)中的“据”改为“距”
D.(4)中的“邹”改为“皱”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D.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各种特色美食更加丰富多样。土耳其的无花果干、越南的咖啡都进了中国消费者的购物车;沿线国家的美食料理,出现在了我们的日常菜单上。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B.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做好防疫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C.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D.四月的桂林,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充满了生机,是适合游玩的好季节。
6.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南与茶有着很深的渊源。云南是茶树和茶马古道的发源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云南深入挖掘茶文化中“茶马古道”等文化价值,收集、整理与云茶有关的历史、传说、传奇故事,积极开展了茶文化进校园活动。
①据文献记载云南茶文化已经有四五千年历史
②由于气温、土质、阳光适宜
③有着种植茶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④主要品种有滇红、绿茶、普洱茶、紧压茶、花茶五大类
⑤茶已经成为云南主要的一个代名词
A.②③④①⑤ B.⑤③④①② C.⑤④①③② D.②⑤④①③
二、综合性学习
7.综合实践
又到了冬雪飘飞的季节,所以我们冬天目力所见的皆是雪。学校为此要举行以“雪”为主题的活动。
(1)下面是“雪”这个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上边的字是“雨”;下边的字是“线”,意为一个人手拿扫帚。结合“雪”这个汉字的两部分,请你明确“雪”属于哪种造字法?怎样解读才能解释出它在表达“雪”的含义呢?
(2)雪还有很多雅称,比如:玉尘、琼花、寒英、寒酥等。请你结合雪的雅称对出下联。
上联:昨夜天宫落玉尘
下联:
(3)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冰雪环境中,我们自然也就发明创造出很多和这样的环境契合的生产、生活方式,当然也少不了带给大家快乐的与冰雪有关的娱乐方式。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一种我们东北小孩喜欢的与冰雪有关的游戏,让没见过冰雪没体会过这种快乐的朋友因为你的介绍“心驰神往”。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恐龙无处不在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⑤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⑥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⑦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⑧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⑨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⑩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8.简要叙述选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
9.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0.阅读回答什么是“泛大陆”?
11.早期恐龙出现时,地球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12.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泛大陆是由一个板块构成的。
B.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
C.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抬升。
D.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传染病仍然是人类大敌
①从传染病和人类历史角度看,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传染病做斗争的历史。疫病与社会紧密相联,社会和人的生活导致疫病,疫病又重新塑造社会。这种互为因果和表里的关系在人们应对疫病的理念和行动上体现出来。
②1980年5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天花已在世界范围内消灭,这一天成为人类历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分界线,它标志着在此之前主要是生物致病菌(病原菌)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③此后一些专家提出,当今世界的医学模式实际上已经转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治也应当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即以前人类的疾病主要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传染病,而当今及以后的主要疾病是由社会和心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引发的慢病,如癌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研究和教学上,一些国家的大学和医学院关闭了传染病学系,认为传染病问题已彻底解决,实践中,对传染病防治的关注和投入也减少。
④但事实是,即便在丰衣足食的今天,传染病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活动,而且从生物的相生相克和相互利用来看,很多微生物都需要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羁的宿主,除了大型动物,人类当仁不让。
⑤虽然人类的疾病谱确实发生了变化,如1950年代中国城市居民疾病死亡原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到了1980年代,死因变成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癌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但是,传染病从来没有退出过历史舞台。
⑥当今,人们所面临的传染病有无数种,新型和新发现的有埃博拉、克雅氏病、新克雅氏病(普里昂病) 、艾滋病、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还有原有的疾病以新形式的马甲出现,如莱姆病、登革热、猫抓病、军团病、结核病、西尼罗河病、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溃疡,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导致的淋巴细胞白血病,疟疾、霍乱、白喉、鼠疫,当然还得加上年年变异年年出现的流感等。
⑦各种新老传染病仍然有存在的方式,它们并没有完全灭绝,其一,【甲】_____;其二,【乙】_____;其三,【丙】_____。在此情况下,就不能把当代的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移简单地看作是慢病替代传染病,而是两大类疾病和两种医学模式并存,或者说是传染病与慢病的犬牙交错状态。
⑧虽然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但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并没有退出人们的生活领域。或者说,生物致病原本身就在与人类分享自然这一生态环境,并相互竞争。从近年来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看,人们低估了传染病原体极强的再生能力和它们产生抗药性的能力。
⑨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既是新老传染病的结合和交叉点,更是传染病一有机会就会痛下毒手的典型。如果对其放松警惕,人类付出的代价将极为沉重。
⑩2003年SARS肆虐之前, 艾滋病传播越来越严重之时, 世界卫生组织已认识到了传染病将永远伴随人类的这个趋势和事实,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
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再一次警示人类: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也不能因为种种困难放弃药物和疫苗的研发。
(作者:张田勘,选文有删改)
13.联系上下文,第⑦段“__________”处依次应填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随着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滥用抗生素)也会产生新的传染病,如每年的流感变异病毒引起的不同流感等;
B.变化是永恒的,新的传染病总是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比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C.旧有传染病会在新形式下爆发,而且有些疾病看似消灭了,但实际上是以新的形式死灰复燃,如结核病;
14.根据文章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注意: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1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由传染病和人类历史的关系入手,进一步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B.第④段主要说明了很多微生物把人类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宿主。
C.第⑤段加点词语“从来”,表明了传染病从古至今始终是人类社会的威胁。
D.第⑤段画线句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的疾病谱确实发生了变化。
16.结合文章的写作意图,请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改写 段中的画线句。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鸟儿为什么歌唱
从玉华
①英国大提琴演奏家哈里森每天都会在小树林练琴,有一天,一只夜莺突然飞来,与她的琴声合奏,接下来,越来越多的夜莺加入其中。1924年,BBC录下这些人与鸟的二重奏,在广播里播放,80多年过去了,这段录音成为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如今,人们把自然界的鸟儿组成一个交响乐团——键盘手乌鹊,背景音乐红尾雀,鼓手啄木鸟,电吉他苍头燕雀,歌手夜莺……
②鸟儿为什么歌唱?它们的大脑构造如此小巧,却将如此庞大的一部分用于音乐。让我们进入奇妙的探索之旅。
③一只澳大利亚琴鸟唱歌前通常要花好几个星期搭建它的舞台——一个直径约一米的土堆。园丁雄鸟要花费数个星期建造精巧复杂如同艺术品的窝,而且一定要用蓝色的物品来装饰爱巢,如果找不到蓝色花瓣,它会从数公里外的餐桌上带回蓝色的塑料汤匙。这些举动,其实都是为了最美妙音乐的来临。按照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理论,“鸟男们”如此特殊的歌舞只有一个解释——取悦雌性。因为澳大利亚的这片丛林,是个“男多女少”的卖方市场,琴鸟姑娘每年仅产卵一枚,受荷尔蒙困扰的小伙子们竞争格外激烈。
④这一学说得到了科学的印证。科学家研究了从38000只日本鹌鹑身上提取的大脑样本,然后将其分别放在光线下接受时间长短不一的照射。他们发现,当春天来临时,鸟儿就开始唱歌是因为春天日照时间比冬天长,在鸟类特殊的大脑细胞与阳光的共同作用下,其体内便开始分泌荷尔蒙。它们用唱歌来吸引异性。
⑤然而,这只是众多解释之一。另一种令人信服的理论指出,鸟儿歌唱是为保卫自己的领地。理论上,这叫“波盖斯提假说”,这个名字出自著名的同名电影,它讲述了一个法国士兵在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通过模仿许多士兵的说话声,使得敌人相信堡垒里驻满了军团而不是只有一个人,他靠自己的力量保卫了一个堡垒。鸟儿正是用这种方式保卫自己的领地,他们通过模仿其他生物的尖叫有效地赶跑敌人。
⑥还有更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快乐说”:鸟儿唱歌就是为了快乐。尽管这一观点还缺乏许多论据——科学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计算快乐的地步。
⑦理论越来越陷入无序,五花八门。甚至有科学家用诗歌来解释。他分析云雀歌唱的发音、节奏、韵律,得出的结论是:这就是一首捷克斯洛伐克诗歌。结局不难想象:这个鸟类研究学家最后真的成了诗人。
⑧当然,人们往往更加相信拿着手术刀的科学家。在鸟儿热情的歌唱开始之后,它的大脑被取出,在干冰中冻结,用机器将大脑组织切成只有10微米厚的切片。“一曲未终”的鸟儿换来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只有在鸟儿歌唱的时候才能进行蛋白合成。当一只成年金丝雀学习一首新歌的时候,它大脑的顶部会出现新的脑细胞,这跟人类18岁开始脑细胞将一个接一个地衰老死去的古老教条全然不同。
⑨全世界有近100个实验室在研究鸟类的大脑。有的实验室每年要杀死大约2000只鸟儿。“它低着头唱歌,脑袋就掉下来了。”鸟类没有签发同意手术的表格,所以科学家更喜欢用“牺牲”而不是“杀死”来描述鸟儿因科学研究而失去生命的那一刻。他们更愿意信奉:动物就是机器。
⑩如今很多动物保护者质疑这种科学实验伦理。或许正如有人所说:鸟儿是森林的喉舌,它们能告诉我们的比我们所知的更多。鸟儿为何歌唱?与我们人类歌唱的理由一样——因为我们能够歌唱。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改动)
17.对于“鸟儿为什么歌唱”,文中提出了哪几种解释?(写出三种即可)
18.第③节中“这些举动”指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19.第④、⑨节中的数据,有什么作用?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B. 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大陆的漂移。故选B。
2.A
B项中“蟾蜍(yú)”应为“蟾蜍(chú)”;
C项中“两栖(xī)”应为“两栖(qī)”;
D项中“追溯(suó)”应为“追溯(sù)”。
故选A。
3.A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的修改不正确,“溶”应该改为“熔”。“熔化”一般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变为液体。“溶化”是固体在液体里溶解。“融化”指(冰、 雪等)变成水。
4.C
C.“十七、八岁”之间不用标点符号。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故应改为“十七八岁”。
故选C。
5.C
A.缺少主语。可去掉“通过”或“使”;
B.句子成分残缺,可在“常态化”后加“阶段”;
D.搭配不当,可将“四月的桂林”改为“桂林的四月”或将“好季节”改为“好地方”;
故选C。
6.A
根据前文“云南是茶树和茶马古道的发源地”可知,下文所表述的内容应该先说“茶”,然后说“茶马古道”,而后文“云南深入挖掘茶文化中‘茶马古道’等文化价值”正是说的“茶马古道”,故空白部分应该阐述从“茶”到“茶文化”,形成一种过渡。
通读所给的五句话,正是由“茶”到“茶文化”的过渡,由此可以将这五句话进行分类,②③④是说“茶”,①⑤是由茶到茶文化的过渡。根据②中的“由于”可知,这是说原因,后面要紧跟结果,即③,然后有了地理条件,才有④,即茶品种之多;正是由于①云南茶文化悠久,才让茶成为云南的代名词,即⑤。故排序应为②③④①⑤。
故选A。
7.(1)会意字。围绕“天冷了,天上的雨变成了颗粒落到地上,需要用扫帚扫开”回答即可。
(2)下联:今朝人间开琼花
(3)在白雪皑皑的时节,作为“冰城”那真的是银装素裹,有着一派迷人的风景。与冰雪有关的游戏很多,我这里重点介绍堆雪人、打雪仗。我们不用江南的人在下雪的时节搜罗几处的雪泥才能做一个布娃娃一般大小的雪人。我们完全可以随手堆一个和真人等身的雪人,一句话资源太丰富了,俯拾即是。胡萝卜做鼻子,然后扫帚做手臂,再找一顶旧毡帽,雪人的基本雏形就大功告成。
8.选文从无处不有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介绍了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的过程。
9.举例子 真实地说明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以此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
10.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11.处于“泛大陆”形成阶段。
12.A
13. C B A
14.①一些专家提出,人类疾病谱和医学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②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
③(但是)传染病从来没有停止过活动(传染病从来没有退出过历史舞台)
④(因为)人们面临的传染病种类多、存在的形式复杂
15.B
16.示例:①传染病警钟长,药物疫苗研发深耕。②传染病是人们生活中永远的怪兽,人类注定要与他作战!
17.求爱说、保卫说(波盖斯提假说)、快乐说、诗歌说、促进蛋白合成说。
18.澳大利亚琴鸟唱歌前花好几个星期搭建它的舞台;园丁雄鸟要花费数个星期建造精巧复杂如同艺术品的窝,且一定要用蓝色的物品来装饰爱巢。
19.更准确地说明了科学家为研究“鸟儿为什么歌唱”所杀的鸟的数量之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