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 二 节 滑轮及其应用
温故知新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
硬棒就称为杠杆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杠杆的缺陷
滑轮
滑轮
滑轮
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轴
轮
滑轮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定滑轮: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动滑轮: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探究一:定滑轮特点
使用定滑轮时:
是否省力
是否省距离
注意事项:
使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钩码,在拉动过程中读出F,同时将测出的h和s,填入表中(一个钩码受到的重力约为2N)
物重G/N 物体移动方向 物体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距离S/m
a、将滑轮按右图安装好,在它的左侧挂上钩码,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个示数与钩码的重力有何关系
b、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实验
c、钩码个数不变,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记下示数
物重G/N 物体移动方向 物体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距离S/m
1
竖直向上
0.2
1
竖直向下
0.2
2
竖直向上
0.1
2
竖直向下
0.1
3
竖直向上
0.1
3
竖直向下
0.1
实
验
数
据
:
3
竖直向上
0.1
3
水平
0.1
3
竖直向上
0.1
3
斜向下
0.1
“议一议”:
使用定滑轮有何特点呢?
使用定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但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理论分析:
转轴固定不动,相当于支点 O,拉力相当于动力,物体对绳子的拉力相当于阻力.
L1 = L2 F1 = F2 F2 = G物
F1 = G物
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因此,不省力也不费力.
l2
l1
O
F2
F1
定滑轮的实质
那
使
用
定
滑
轮
,
为
何
有
这
样
的
特
点
呢
?
G
F2
F1
G
L1
L2
O
G
F2
F3
L2
L1/
F2
F4
L2
L1//
O
O
定滑轮
无论拉力方向怎么样,F1=F3=F4=F2=G
h
h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
定滑轮:s=_____
h
定滑轮
(1)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也不省距离。
(3)本质上,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F = G
S = h
(4) 拉力 F(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 VF 和
物体上升速度V物 相等,即:VF= V物
水平定滑轮(与重力无关)
绳子自由端拉力大小F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f: F=f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绳等于物体移动的距离S物:
S绳=S物
探究二:动滑轮特点
使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钩码,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使跨过动滑轮的两段绳保持平行,拉动过程中读出F。同时将h和s,填入表中
注意事项:
物重G/N 物体移动方向 物体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距离S/m
a、将滑轮按右图安装好,在它的下侧挂上钩码,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个示数与钩码的重力有何关系
b、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上述实验
c、钩码个数不变,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记下示数
实
验
数
据
:
物重G/N 物体移动方向 物体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拉力 方向 拉力移动距离S/m
1
竖直向上
0.3
0.6
竖直向上
0.6
2
竖直向上
0.2
1.1
竖直向上
0.4
4
竖直向上
0.1
2.1
竖直向上
0.2
4
竖直向上
0.1
2.2
水平
0.2
4
竖直向上
0.1
2.3
斜向下
0.2
“议一议”:
使用动滑轮有何特点呢?
使用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但不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理论分析
支点是 A 点还是 O 点
G · R = 2R · F
F =
GR
2R
=
1
2
G
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因此能省一半力.
杠杆的支点在 O 点处
O
A
F
l2 = R
l1= 2R
O
G
F
G
动滑轮的实质
动滑轮中,若拉力F沿斜上方拉,F= G吗?
1
2
F2
F1
G
L1
L2
O
F1/
L1/
∵动力臂L1减小
∴动力F增大
要使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省力最多),必须使绳子沿竖直方向拉
h
S
=2h
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施力的 方向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1 2 竖直向上 1.2
2 4 竖直向上 2.2
3 6 竖直向上 3.2
分析:
思考:
上表中的数据与所得结论不符,仅是由于误差造成的吗?
由于滑轮自身具有重力。 G0=0.4N
G
G0
F
此时
动滑轮
(1)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2)能省一半力,但费一倍距离。
F =
G物+G动
2
S = 2h
(3)本质上,相当于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 2 倍的省力杠杆。
(4) 拉力 F(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 VF 是物体上升速度V物 的 2倍,即:VF= 2V物
6、水平动滑轮
(与重力无关)
水平动滑轮(与重力无关)
绳子自由端拉力F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大小的一半。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绳等于物体移动距离S物的两倍。
S绳=2S物
即
时
巩
固
:
1: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速上升时,F应等于___N。(不计摩擦)
图(a)
F
2: 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的拉力是__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N(动滑轮自重不计)
图(b)
100
100
50
某人想用如图A、B、C所示的三个装置提升重物,若不计轮重和摩擦,在这些装置中,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是__________。
A、B
如图所示的装置叫____________。当物体被匀速升高时,如果F=50牛,且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重物G受到的重力为______牛。
动滑轮
100
如图所示,用一个重为10牛的动滑轮,来提升一个150牛的重物,不计摩擦时,匀速提升重物向上的拉力最小为_____牛。
80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能否得到这样一种机械,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呢?
想想议议
助 学 释 疑
滑轮组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结论: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想一想:还有别的绕线方法吗?
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
1.绳子的起点
2.拉力的方向
3.拉力的大小
4.移动的距离
议一议
G
1
3
F=
G
n=3
s=3h
G
1
2
F=
G
n=2
s=2h
利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可以怎样绕绳子呢?
议一议
讨论: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
F
F
F
F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结论:
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议一议
滑轮组的绕法
滑轮组的绕法
绕绳的起点:
偶定奇动
1,滑轮组竖放:动滑轮被几段绳子吊起,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忽略动滑轮重,绳重,摩擦力)
(忽略绳重,摩擦力;考虑动滑轮重,)
F
2,滑轮组横放:动滑轮被几段绳子拉着,
拉力就是摩擦力的几分之一(忽略绳的摩擦)即
1. 下图所示的四种机械提起同一重物,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 )
2. 如图12-2-22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2.已知物重270 N,动滑轮重30 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拉力大小为______N. 若重物匀速上升1 m,绳子自由端移动______m。
D
150
2
3. 小明用如图12-2-28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5 N的物体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在此过程中,手拉力的大小实际应该是 ( )
A. 小于0.75 N
B. 等于0.75 N
C. 大于0.75 N
D. 等于0.5 N
C
汽车重2×104 N,陷入泥中,受到的阻力为3×103 N。用如图所示装置,则至少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将汽车拉出?
F
固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