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2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25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1 10:15:1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5张PPT)
1、作者回顾
杜甫(712-770),字_____,因居少陵,自号_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诗人,被誉为_____。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_____”。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______”。 代表作有《春望》“三吏”“三别”等。
杜甫(712-770)
“三吏”是《_____》《_____》《______》
“三别”是《_____》《_____》《______》
子美
少陵野老
现实主义
诗圣
李杜
诗史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检测:
1、解释下列词语
暮投石壕村
吏呼一何怒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死者长已矣
出入无完裙
如闻泣幽咽
投宿
多么
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防守
捎信回来
最近
停止,指生命结束
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1)《石壕吏》中,写出官吏凶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兵荒马乱中走出来的诗圣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多少饱经战乱之人的无尽心酸痛楚。(用杜甫《石壕吏》中的句子填空)
(3)写出战争苛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石壕吏》中,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性默写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三男邺城戍、 二男新战死
3、翻译下列句子
(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3)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差役呼号得多么凶狠,老妇啼哭得多么痛苦。
活着的人不过是苟且活着,死了的人生命就永远结束了!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低声哭泣。
4、为什么诗中要说“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而不说“征兵”或“招兵”?
5、为什么又是“夜捉”不是白天呢?
6、“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独立成段有何作用?
7、老妇人的致词分为三层:
8、老妇人的控诉部分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手法。
9、诗题为《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略写,详写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4、为什么诗中要说“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而不说“征兵”或“招兵”?
“捉”
暗示当时百姓不愿当兵,但是官吏强行征兵。
因此,“捉”字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体现了诗人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
5、为什么又是“夜捉”不是白天呢?
①表明官吏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
②表明官吏捉人手段狠毒,在人们都已经入睡的黑夜突然袭击。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批判态度。
6、“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如何理解,独立成段有何作用?
一“呼”一“啼”,一“怒”一“苦”,
对比鲜明,表现了差役的凶狠、战争带给百姓的痛苦,
增强感彩,表现诗人对差役的强烈憎恶,对老妇的深刻同情。
这两句诗独立成段,强调吏呼之怒、妇啼之苦,并起到统领后文的作用。
7、老妇人的致词分为三层:
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8、老妇人的控诉部分运用了
“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手法。
9、诗题为《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略写,详写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用老妇人的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学习第四段
1.“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你能推知哭泣的人是谁吗?
给孩子喂奶的年轻母亲
2.赏析这句诗的丰富内涵。
“夜久”
表明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
“如闻”
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未来生活的困难而悲痛不已,而泣不成声;
一方面显示诗人以关切之心倾耳细听,同情难过,通夜未能入睡。
忧国忧民
“独”字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
4.“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如何理解这个“独”字?
学习第四段
通过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够看出:
差役是( )的
老妇是( )的
战争是( )的
作者对老妇一家是( )的
作者对战争是( )的
凶恶、蛮横
可怜
残酷
同情
控诉
本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残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对老妇人慨然赴国难精神的褒扬。
探究主旨
课堂练习
1.下面对《石壕吏》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杜甫,浪漫主义诗人,《石壕吏》是作者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B.《石壕吏》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有力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C.《石壕吏》只是“客观”叙述,并没有作者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D.本诗构思巧妙,用差吏的“怒”“呼”贯穿于老妇人陈情的全过程。
选A.杜甫和白居易都是现实主义诗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
A
2.对《石壕吏》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老翁早已超过服兵役的年龄,但仍然要被“抓丁”,由此可见世道的混乱及横征暴敛的祸害。B.“呼”“啼”“怒”“苦”。把矛盾的尖锐性揭示出来,表现了差吏如狼似虑的狰狞,以及老妇悲苦痛哭的凄惨。C.诗中“更无人”与母,孙的存在,在逻辑上存在矛盾,表现了老妇的机智;不想让官吏把人都抓走。D.一个“久”字,不仅说出这件事折腾了很久也表露出诗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酸、悲哀、无奈、同情、激愤。
选C.诗中“更无人”与母,孙的存在,逻辑上并不矛盾。“人”在这里指的是壮年男子。
C
3.对《石壕吏》这首诗艺术特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且颇为紧张。B.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C.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典雅华丽,典故巧妙恰当,一唱三叹,高低抑扬,达到沉郁顿挫的效果。D.诗人用巧妙的构思,将丰富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情融注于客观的叙述中,让故事本身去显露诗人的爱憎。
选C。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朴实无华,一个典故也不用,很切合老妇的口吻。
C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式微 《诗经》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石壕吏 唐·杜甫
(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在句式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均属于近体诗。B.《式微》通过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含蓄抒情。C.《石壕吏》中作者歌颂了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D.两首诗都有较强的记叙和描写以及作者的内心独白。(2)请分析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异同点。
A.有误,两首诗在句式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均属于古体诗;B.有误,《式微》通过反问的语气抒情;并非是质问的语气;D.有误,《石壕吏》中没有“作者的内心独白”;
不同:《式微》表达了作者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同情。
《石壕吏》表达了对战争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的深切同情;
相同:都表达了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压迫百姓的残暴行径的憎恨。
C
阅读《石壕吏》,完成下列小题。5.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老妇一家的遭遇,这个字是________。6.诗人对文中小吏的描写只用了“呼”与“怒”,请根据这个特点及老妇的其中一句“致词”,设计小吏的问话。小吏:__ ______老妇: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7.《春望》与《石壕吏》都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战争背景下创作的,但两首诗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春望》抒发的是①__ ____;而《石壕吏》则表达出作者的矛盾心理:既②_ _____,又③_ ____。

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点交出来!
希望百姓可以参加战争,共赴国难(赞颂老妇的牺牲精神)
忧国思家
同情百姓的遭遇
8.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B.“夜捉人”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C.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县吏也一直在那里洗耳恭听。D.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
选C.“老妇”并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
C
9.请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
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10.这首诗中最能概括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11.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B.首句“暮投石壕村”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C.“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D.在诗中,作者先叙事,后抒情、议论,通过抒情和议论,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
选D。《石壕吏》为叙事诗,通过写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并无明显的抒情与议论;
D
13.把“有吏夜捉人”中的“捉人”换成“征兵”好不好?为什么?
解答时,先要表明不能换,再分析理由,思路是:该句表示什么,句中什么意思,句式是什么,换掉后会怎么样,结合具体句子加以分析即可。
不能换
“有吏夜捉人”意思是:夜里有差役来强行征兵;
“捉人”既体现了官吏的凶残,
又表现了百姓不愿意去当兵,
作者在如实描绘之中暗含揭露、批判之意,
而换成“征兵”就没有这种批判意味。
14“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独”字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字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