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1 15:1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标解读
1.从史料实证的角度了解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成就。
2.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中国文化对日本、朝鲜文化的影响。
新课导入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存在于4000多年前,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现了2500多枚刻有文字的印章,上面的文字被称为“印章文字”。人们从这些印章上发现了500 多个文字符号,虽然这些文字符号还不能被释读,但它们是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
印章文字
知识点一 古代印度文化
知识点二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知识点三 美洲印第安文化
知识点一 古代印度文化
吠陀时代
大约在公元前1500-前1000年间,一部印度-雅利安人诗歌总集《梨俱吠陀》形成了。“吠陀”的意思是知识。《梨俱吠陀》与后来三部吠陀被后世合称为“四吠陀”。它们是古代印度祭司们使用的经书,也是歌颂神明的诗集。后来,人们把“四吠陀”反映的时代称为“吠陀时代”。人们在雅利安人古老的语言梵语的基础上创制了梵文,用来书写这些典籍。梵文是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1.产生背景: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
2.主要成就:
《摩诃婆罗多》中的插画
《摩诃婆罗多》描写了居楼族和般度族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双方激战18天后后者获胜的故事。全诗共18篇,约10万颂。
《摩诃婆罗多》
桑奇大塔
桑奇大塔( The Great Stupa at Sanchi)是印度著名的古迹,印度早期王朝时代的佛塔,位于中央邦首府博帕尔附近的桑奇村。是印度有名的佛塔之城,被誉为印度佛教艺术的代表。
2.主要成就
宗教
文学
艺术
数学
2.主要成就
宗教 ①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②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佛教产生③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④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文学 ①《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②两部史诗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艺术 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数学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种姓制度
可投胎
材料一:印度独立60年来,种姓制度的残余继续在社会中顽固存在。印度国内的有识之士已经指出,应该从教育体系入手,培养儿童的平等观念,彻底解决高种姓人对低种姓人的歧视。
材料二: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上千年历史,这种把人划分为尊贵和卑贱的传统制度至今仍在印度社会有所体现。印度政府2006年9月14日提出一项计划,宣布政府将向那些与低种姓人通婚的高种姓人颁发5万卢比的“奖金”。旨在消除种姓歧视。
思考:(1)古代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请评价印度种姓制度。
特点:(1)社会等级森严: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2)佛教文化兴盛:公元前6世纪以后,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严格规定社会等级的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的不满加剧,佛教产生了。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3)以宗教为中心: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和石柱以及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4)以诗代史: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前者大约完成于公元前4世纪,后者大约完成于公元前2世纪。两部史诗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评价:其实质是通过制度的形式规定社会的等级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内成员提供了保护,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但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它制造种姓隔离,维护社会不平等,延缓社会发展进程,后来种姓制度虽然废除了,但种姓观念在印度民众中根深蒂因,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和谐发展。
3.文化交流
吴哥窟
9世纪时,吴哥王朝统一了柬埔寨。12世纪吴哥王朝兴建的规模宏大的石窟寺庙建筑,被后人称为“吴哥窟”。当时,佛教是柬埔寨的国教,但印度教也并行不衰。因此,佛教和印度教的特征在吴哥窟中都有体现。窟中很多浮雕的题材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反映了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
吴哥窟
3.文化交流
(1)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5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2)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广。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
--玄奘、辩机《大唐西域记校注》卷2
思考:古代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哪些重要的影响?
受古代印度文化影响最大的地区是东南亚,这一地区的宗教、习俗、语言、文字、建筑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古代印度文化的影响。同时,印度文化向北和向西传播。佛教对中国 及东亚其他地区都产生了影响;印度的10个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到了西方。
知识点二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高丽史》
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高丽史》。该书模仿中国史书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高丽史》比较详细地记载了高丽王朝时期重要人物的事迹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是研究高丽王朝历史的重要典籍。
知识点二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古代朝鲜文化
(1)成就
①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
②7世纪,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③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
④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2)文化交流
①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②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
③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④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
2.古代日本文化
(1)主要成就
①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②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
③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④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
⑤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大和绘和浮世绘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
(2)文化交流
①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日本本土文化得到发展。
②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③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知识点三 美洲印第安文化
羽蛇神金字塔
位于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古城奇琴·伊察的羽蛇神金字塔,建于9世纪,高约30米,共9层,上有神庙。羽蛇神金字塔每面有91级台阶,加上神庙的1级台阶,整座金字塔共有365级台阶。
羽蛇神金字塔
知识点三 美洲印第安文化
1.形成背景:
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
2.主要成就
(1)宗教信仰
玛雅人
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
知识点二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形成背景:
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
2.主要成就
(1)宗教信仰
玛雅人 崇拜的大多是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纳是最重要的神
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 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
(2)科学艺术
玛雅人
印加人
阿兹特克人
(2)科学艺术
3.毁灭: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玛雅人 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玛雅历”;创造出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
印加人 建造了驿道和太阳庙;会使用麻醉 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
阿兹特克人 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
历史纵横
大洋洲文化
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南太平洋的岛屿。在大航海时代来临前,大洋洲各地相互隔离,发展水平都比较低,当地人使用石器或木制工具。澳大利亚原住民以采集、狩猎为生;新几内亚岛上的原住民最早种植甘蔗,饲养猪、狗和鸡等动物,掌握了一定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可以制作简单的陶器。他们没有文字,语言千差万别,图腾崇拜普遍。原始舞蹈常以模拟动物为主,配以简单的打击乐。
学思之窗
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
--[美]伯恩斯、拉尔夫著,罗经国等译《世界文明史》第3卷
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对印第安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美洲印第安人在几乎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是,欧洲殖民者的人侵打断了美洲印第安文化独立发展的进程。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印第安人的伤害和对印第安文化的破坏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大批印第安人死于虐待、屠杀和疫病,这使美洲居民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欧洲殖民者的人侵对美洲印第 安文化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
问题探究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