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1 15:2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15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研读教材,能说出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和世界货币形成的过程,总结趋势特点。
结合史料,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货币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重点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特别是其中有关人民币的发行与使用的内容。
难点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重点难点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贝币
新石器
晚期至夏
商周
骨贝
铜贝等
春秋
战国
刀币
布币
环钱等

半两钱

五铢钱

开元
通宝
北宋
多种金属货并存,出现币纸币交子

纸币
中统钞
明清
白银
民国时期
银元
法币
金圆券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币与金属币等货币体系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1.先秦时期:
(1)中国古代最初的货币-海贝(自然货币)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的史实依据?
海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在夏代纪年范围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商周墓葬中,屡有发现,《盐铁论·错币》中并有“夏后以玄贝”的记载。它开始起货币作用,似可上溯到夏代,商和西周时已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开始创造文字的时候,贝已经具有货币的职能。












贿
贝用作货币,在汉字的结构中找到佐证。
规律一:由实物向一般等价物转变;
原因:生产力的提升(根本原因)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2)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铜贝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铜铸布币
规律二: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原因:商品经济的货币需求量增加。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3)春秋战国:铜铸币样式多样(多元货币)。四大体系:布币、刀币、圜币、蚁鼻钱
布币
刀币
圜(yuan)币
蚁鼻(鬼脸)钱
币制不统一的弊端?
①频繁的货币换算导致效率低下.
②不利于商品贸易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剧国家分裂。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2.秦代: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秦半两
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换日益扩大,金属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大量出现。但由于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由于币制的极不统一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秦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尽管秦行基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问题探究】
根据材料,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及影响。
规律三: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演变;
(1)原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
(2)特点:统一币制;严禁私人铸钱;通行金属货币;统一形状和质量。
(3)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有利于赋税征收、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3.汉代:汉五铢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
——宏皓:《中国最早的货币专家》
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荚钱(重3铢)。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钱,也就是一些人将秦半两钱剪下钱上的一圈青铜,七到八个半两钱就可剪下12铢青铜,市场混乱物价飞涨。……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由中央政府统一铸造。汉代五铢钱重量准确,钱文秀丽,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铜钱。货币统一以后,封建国家的经济力量得到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获得一种经济上的保证。
——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规律四: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
原因:货币混乱;私铸现象严重;通货膨胀严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4.唐代:通宝钱制
唐 开元通宝
规律五: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原因:私铸盛行、钱币紊乱;国内局势初步稳定。
隋代民间私铸之风盛行,终未能完全禁止。……唐武德四年(621年),国内局势初步稳定后,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开元通宝钱的大小轻重成为唐以后历代铸币的基本标准 ,是唐朝统治200多年的主要流通货币,而且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
——整理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5.北宋: 交子
北宋 纸币“交子”
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增加。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由于铁钱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定期发行纸币,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规律六: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
原因: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需要大量货币②铜币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③铁钱等携带不便④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⑤发达的金融信用(飞钱、柜坊)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6.元朝: 钞(宝钞)
认识: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反映;纸币承担货币流通功能,其价值要与真正货币相适应;纸币的流通量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元 宝钞
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7.明清:白银逐渐货币化
明初,政府禁用金银交易,先是推行“洪武通宝” 铜钱,后又印制“大明宝钞”纸币,故当时的典章制度中只有“钞法”“钱法”,而没有“银法”。但是鉴于铜钱铸造不易、纸币容易贬值,白银作为货币始终在民间流通,其贮藏、交易的优势日益明显。1530年政府推行一条鞭法,把所有的地税、贡纳、赋役、人头科,都归入田亩里面,计亩征银,白银成为唯一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一条鞭法的实施,表明明朝政府承认白银法币的合法地位,扩大了白银的适用范围,使得白银的货币地位更为巩固,白银货币化过程至此达到高峰。
——据孙良玉《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原因:传统货币存在缺陷(金属货币不便于携带,纸币易贬值);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贮存交易方便);政府赋税制度改革的推动;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大;新航路开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晚清、民国:银元
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
1948年国民政府:金圆券、银圆券
解放区:人民币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1、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以中央、中国、交通(1936年又增加了中国农民银行)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发行的、现在正流通市面的纸币,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停止使用……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只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偷漏。”……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和银类者,均必须交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如有故存隐蔽,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惩治。” ……根据中国货币近五年来对英镑的平均汇价规定,法币一元等于英镑一先令二便士半。
--《财政部改革币制令》 (国民党政府1935年11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概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背景:
①国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西方各国的货币政策引发中国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发展困难;
②国内:国民政府初步实现国家统一;借此进一步加强对国家金融的控制和垄断。
意义:统一了全国的货币,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从而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推动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2、解放区人民币的发行
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至1953 年12月陆续发行。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194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平(今北京), 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中国唯一合法货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内流通(西藏地区自1957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币)。
背景:①解放战争时期各地地方性货币价值不同,币值难以稳定。②统一货币,促进经济发展。③共产党巩固政权的需要,加强民族认同。
意义:①实现了全国货币的真正统一,为全国建立统一的人民币市场奠定了基础②巩固了人民政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一)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体制
材料: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 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英镑为中心金本位制形成的原因、影响及特点?
原因:(1)随着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的货币结算日益复杂。
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特点: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二)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材料: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关系陷入日益动荡和混乱的状态。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二)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原因:
(1)经济大危机中,各国转嫁危机,实行货币贬值和关税战,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以英镑为中心金本位制崩溃。
(2)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恢复战后经济的需要。
特点: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
(1)确定国际货币制度
(双挂钩一固定)
(2)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1973年3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布雷顿森林制度最终解体。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三)浮动汇率制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
材料: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浮动汇率制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及表现。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三)浮动汇率制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
原因:(1)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国汇率的责任;(2)西欧、日本等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表现:美元贬值,恢复浮动汇率制;21世纪以后,美元仍占重要地位,欧元、英镑、日元、法郎、人民币影响力上升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本课小结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课堂练习
1.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图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
    
A. 青铜器物铸造以货币为主 B. 货币的发行流通趋向相对统一
C. 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 D. 钱文上镌刻的书法以隶书为主
2. 公元1522— 1572 年,明世宗嘉靖和明穆宗隆庆年间,民间私自铸造钱币的人越来越多,“死罪日报,终不能止”。这种现象反映出 (  )
A. 铸钱暴利巨大 B.白银成了法定货币
C. 明朝政治腐败 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  
D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3. 1935 年11 月,国民政府以紧急法令宣布改革币制,施行法币政策。至全面抗战前夕,收兑民间银币银物计白银3 亿多盎司,并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统制了外汇买卖业务。币制改革的施行 (  )
A. 有利于集中财力以应抗战之需 B. 使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C. 构筑抗战胜利的坚实物质基础 D. 导致国统区通货膨胀局面出现
4 .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成功实现了美元贬值,1933 年美元与英镑之间的平均汇率为1 英镑合4.218 美元,远远超过1932 年1 英镑合 3.504 美元的平均汇率。美国的做法 (  )
A. 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 B. 防止了盲目竞争引发的生产过剩
C. 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 D. 消除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矛盾
A  
C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