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件(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0 22:5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难点名称:理解《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的含义。
1
参赛教师:高婕
时间:2020年8月12日
高一语文-必修四-二单元第七课
目录
CONTENTS
2
导入
3
正面铺垫
反面衬托
亲身经历
前朝遗迹
援古证今 使典类义
教学目标
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
2、学习理解典故的基础上,体会辛弃疾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知识讲解
我们发现这首词共用了五处典故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典故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孙权
孙刘联盟
三国鼎立
表达他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了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
隐含了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之情。
典故二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
率军北伐
气势猛如虎
南宋朝廷
偏安江南
苟且偷生
作者对刘裕
的赞叹,
对统治者的
惋惜
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
典故三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
赢得仓皇北顾
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他借古讽今,其实是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
作品背景
宋宁宗赵括即位,当时蒙古已崛起,金日益衰败。宁宗妻韩氏的叔父韩侂胄企图通过伐金立一场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
辛弃疾虽被起用,但他看到韩侂胄好大喜功,急躁冒进,妄图侥幸获胜,猎名固位,觉得终非自己同调,而韩侂胄对他也并非完全信任。后来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之后他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怨而死。
典故四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四十三年
惨不忍睹
神鸦社鼓
安于统治
忘了国耻
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
典故五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虽老
赵王想起
如今自己
无人问津
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展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些什么?
孙仲谋
刘 裕
舞榭歌台 风流业绩
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
刘义隆
拓跋焘
金戈铁马 万里如虎
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
廉 颇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赞叹惋惜 )
(赞叹之情)
(警告当局 )
(怒斥偏安)
(壮志未已)
借 古 讽 今
上 片
下 片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主旨: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课堂小结】
小结
典故的作用
1、使作品简洁含蓄,余韵盎然。
2、与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
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再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