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件(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件(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0 22:5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
难点名称:典故的含义
目录
CONTENTS
2
导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
活动与探究(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知识讲解
典故一: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难点突破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的。
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扬他,表示了自己对他的敬仰和赞叹,只是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表达了作者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慨叹当世没有英雄力挽狂澜,振兴宋室,抵御强敌。
4
5
难点突破
典故二:人道寄奴曾住
知识讲解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这句是怀念刘裕的。
刘裕出生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的小街巷里,却能讨伐桓玄,平定叛乱。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烜赫一时。“想当年”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写出自己建功立业的热望。
6
难点突破
典故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知识讲解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是写刘义隆的。
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仅不能继承父业,而且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的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词人借用这个典故借古讽今,告诫南宋统治者不要草率出兵,体现了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7
难点突破
典故四:佛狸祠下
知识讲解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谷”写的典故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词人写佛狸祠的一幕景象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但词人的心情是沉重的,词人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会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词人借此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
8
难点突破
典故五: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知识讲解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涉及到的人物是廉颇。
词人老当益壮,以廉颇自比,期望能得到重用,为国效力,可是又有谁来给予重视和关怀呢?表达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实际却是空有满腔爱国豪情、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登临所见又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 , 。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9
课堂练习
10
难点巩固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 ”的雄心,也难免“ ”。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课堂练习
11
难点巩固
下列对《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最后一处典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但又遭小人破坏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达出对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课堂练习
12
难点巩固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这首词的主旨,理解词句的含义,明确这首词的主旨,然后从表达技巧方面对这首词进行鉴赏,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修辞手法的运用,属于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层级E,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所给的选项,然后按照要求解答,另外要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A项,鉴赏正确;B项,鉴赏正确;C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所以典故没有表达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这个意思。D项,鉴赏正确。
课堂练习
13
难点巩固
下列对《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最后一处典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但又遭小人破坏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达出对今天再也找不到像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C
【课堂小结】
小结
词人以借古喻今的手法,言难明之志,抒忧愤之情。用典是他明志言情的手段,托志于所用之典,借古人旧事抒胸中郁网。词中几处典故的运用,紧扣词人所处之地、所见之景、所思之事,围绕题旨,自然,贴切,圆畅,融叙事、写景、议论为一体,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词人发挥典故“辞约意丰”之所长,借助精心选择的人物典故,以俭省的笔墨表现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典故的运用又使作品语言含蓄蕴藉,避免了一般豪放词直接抒情的直白、浅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品味、思考空间。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