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一、选择题
1.对同类历史史实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从材料内容可得出其共同影响是
开放广州、厦门、福洲、宁波、上海为通航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导、允评外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中国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深渊
C.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条款中最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依据是( )
A.赔款白银4.5亿两 B.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反帝活动
C.允许列强开设工厂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3.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三元里平英团旧址——三元古庙 撞向敌舰的“致远”号 义和团成员老照片
A.反抗外来侵略 B.“中体西用” C.追求民主共和 D.“扶清灭洋”
4.观察如图示意图,Y轴最有可能表示的是( )
A.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历程 B.中国人民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D.近代中国旧民主革命的历程
5.《辛丑条约》中的这一内容为前所未有,既窒息了民族经济发展的生机,又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这一内容”是( )
A.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6.从1901到2021年,时隔120年,再次进入辛丑年。1901年,辛丑年,中国迎来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已经达到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中国当时“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7.1901年,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随后,逐步推出各项“新政”,如改革官制、兵制、学制,奖励工商,禁缠足、禁鸦片、废酷刑以及满汉通婚等命令,但是并未阻止清朝灭亡的步伐。清末“新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统治者腐败无能 B.人民对“新政”的不信任
C.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政治制度 D.各地官员“阳奉阴违”
8.“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大片领土割让给列强,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上述文字中表达错误的是
A.条约内容 B.战争 C.时间 D.条约影响
9.有人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里的“耻辱”是指(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D.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10.一位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人
C.邓世昌率军抗击日军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1.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下列事件与材料所述“国耻”有关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反割台斗争 C.马神甫事件 D.八国联军侵华
12.“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下列分析不能从上面直接获取的是( )
A.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 B.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
C.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 D.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趋势
二、综合题
13.简答题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在遭受多次列强的欺凌和压迫下不断走向近代化的历史。……五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第四次是1900—1901年同英法等八国的战争,1931—194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在民族危难之时,无数的仁人志士积极地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回答问题。
(1)根据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或革命名称。
(2)指出材料中前四次灾难性战争的名称。
1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儿女的血泪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刻骨铭心】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
(1)材料一中“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是什么事件?此次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痛心疾首】 材料二:“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
(2)材料二中“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这场战争是哪场战争?(1 分)请写出一个与这场战争有关的条约?
【遗梦惊醒】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 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
——《马关条约》
材料四:下表显示的是列强在中国办厂数目的变化
(3)材料三的条约与以往不平等条约相比侵略方式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该条约造成中国哪一地区与大陆半个多世纪的分离。材料四中列强办厂数目的变化和哪场战争有关?
【任人宰割】材料五:1901年,中国迎来不平凡的一年。前一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京,慈禧为了生存只能接受和谈,蓬头垢面跑出北京。李鸿章这个大清裱糊匠和慈禧信赖的远房小叔奕助一起,在风烛之年开始了自己一生最后一次重要而屈辱的谈判。
——摘自《义和团与量子力学慈禧太后和爱因斯坦同在一个时空》
(4)材料五中的淡判,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 这一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其屈辱性的是哪一内容?
(5)通过对以上材料和问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材料二 日本海军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我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三 条约部分内容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第九款按照西历1901年正月十六日即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款,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的这封信写于哪次战争期间?从材料中指出,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在履行哪一个条约?
(4)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诠释了我国与西方哪一根本层面的碰撞与较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们均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C项正确;材料一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材料二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深渊并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B
【详解】
依据题干中《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这意味着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B项正确;赔款白银4.5亿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但不是最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据,排除A项;“允许列强开设工厂”出自1895年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排除C项;“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有利于外国公使进一步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但不是最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据,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三元里平英团指的是鸦片战争期间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活动,致远舰撞向敌舰指的是黄海大战中邓世昌在弹药将尽力时,下令撞击敌舰的反击日军侵略的行为;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运动,抗击八国联军侵华。所以主题是反抗外来侵略,A项正确;“中体西用”指的是洋务运动,排除A项; 追求民主共和指的是辛亥革命,排除C项; “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
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题干图示反映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不断加深,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历程,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中国人民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近代中国旧民主革命的历程,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既窒息了民族经济发展的生机,又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可知与巨额赔款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 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因此既窒息了民族经济发展的生机,又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的是“赔款白银4.5亿两”。选项A排除;拆毁大沽炮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BC排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是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工具,D排除。故选A。
6.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充分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了“洋人的朝廷”,C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后被迫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后被迫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被迫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而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清末“新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新政触碰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导致新政无法在封建政治制度框架内实行,故C错误;清朝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对“新政”的不信任、各地官员“阳奉阴违”归根到底是落后的封建政治制度导致的,故ABD错误。综上故选C。
8.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1900年西方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于1901年9月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等内容,标志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但是条约并没有规定割让大片领土给列强,因此条约内容表述错误,A项符合题意;B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9.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故“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里的“耻辱”是指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D项正确;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ABC项时间不符合“20世纪”,排除。故选D项。
10.D
【详解】
1900年夏,义和团控制了京津地区。在廊坊与八国联军展开了激烈战斗。材料中描述的正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情景,故D符合题意;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排除A;太平军抗击洋人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期间,排除B;邓世昌率军抗击日军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排除C。故选D。
11.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并结合所学可知,与材料所述“国耻”有关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在北京城烧杀抢掠,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至西安。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860年10月,排除;B项发生在19世纪末(甲午战后),排除;C项发生在1856年,排除。故选D。
12.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因此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材料没有涉及,所以不能从上面直接获取的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A项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的发展趋势是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BCD项能从上面直接获取,但是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A项。
13.(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
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军事工业,梁启超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孙中山使辛亥革命的领导人,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6月—1842年是中英之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借“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战争结束;1894—1895年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5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战争,史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点睛】
14.(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或《天津条约》
(3)列强的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台湾甲午中日战争。
(4)《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5)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意思相近即可)
(1)
根据材料可知,“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指的是1839年中国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指的是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通过战争强行打开中国大门,破坏中国完整独立的主权和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根据所学可知,“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俄国成为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所以这场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条约包括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款》和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3)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三内容“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指的是《马关条约》中的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该项内容改变了以往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经济侵略方式,代之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方式。《马关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割让辽东 半岛、澎湖列岛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给日本,这就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分离。根据材料可知,189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甲午战后列强在华设厂数量激增是前述《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造成的,所以列强办厂数目的变化和甲午中日战争有关。
(4)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前一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京”指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占领北京。“李鸿章这个大清裱糊匠和慈禧信赖的远房小叔奕劻一起,在风烛之年开始了自己一生最后一次重要而屈辱的谈判”指的是李鸿章和奕劻代表清政府与列强谈判签订《辛丑条约》。最能体现其屈辱性的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该项规定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5)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
15.(1)战争:鸦片战争;
“界碑”︰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原因:清政府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3)条约:《辛丑条约》。
(4)较量:资本主义制度。
(1)
战争:由材料“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
“界碑”:由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战争:由材料“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可知,这封信写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原因:由材料“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已之罪,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可知,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是清政府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3)
条约:由材料“1901年”“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可知,材料三是在履行《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
较量: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共同诠释了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碰撞与较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