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1 06:5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选择题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有国际干预,事态不会扩大 B.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C.借以削弱地方武装力量 D.慑于日本的军事实力
2.1936年12月25日,日本控制下的《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粉碎其阴谋的是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进行淞沪会战 C.取得台儿庄大捷 D.发起百团大战
3.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一二 九运动中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在游行集会中都演唱了该曲。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这首歌曲的流行反映出当时(  )
A.革命文艺创作全面繁荣 B.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C.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D.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配合密切
4.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八一宣言
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了局部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D.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6.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在春季开始使用的新教材中,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中国的“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A.第一次国共合作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7.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蒋介石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 D.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8.“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材料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皖南事变 D.西安事变
9.能够证明“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序幕”这一历史结论的史实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危机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0.以九一八事变为标志,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不仅早于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早于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更早于德国法西斯侵略波兰。上述史实能够用来证明九一八事变( )
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B.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D.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侵略计划中
11.1936年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引起了一些国民党爱国将领的不满,张学良和杨成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蒋抗日,史称( )
A.一二九运动 B.宁汉合流 C.东北易旗 D.西安事变
12.“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该“诤谏”的和平解决
A.意味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C.揭开了国共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D.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华北五省的阴谋
1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更是一部寻求强国御辱之路的探索史。下列近代中国抗争与探索的主张和口号,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确的是( )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④“扶清灭洋”
A.①③④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14.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以下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十三章的目录(缺第五小节标题)。该书第十三章第五节的标题应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全民族抗战的最终实现 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15.小明同学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后写道:“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其中“历史的转折”是指( )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国共十年内战开始
C.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综合题
16.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一代代青年学生不断掀起爱国运动的高潮,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上镌刻了爱国主义的功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唯独1919年的这一次,激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人经历了难以承受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心理落差。
材料二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名言生动准确地概括了“某次运动”爆发前,广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社会形势。
(1)材料一中“1919年的这一次”指什么事件?该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请写出最能反映这场运动性质的口号。
(3)材料二中“某次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发生的地点在哪里?
(4)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认为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些精神?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二: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学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上)
材料三:“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1)材料一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采取怎样的态度?带来了怎样的恶果?
(2)材料二反映张学良“彷徨无策”的原因是什么?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
(3)根据所学知识,“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蒋介石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为集中力量围剿红军,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迅速沦陷,B项正确;以为有国际干预、事态不会扩大、借以削弱地方武装力量、慑于日本的军事实力均是重要原因,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2.A
【详解】
根据“1936年12月”、“武力解决事变”、“包围陕西”等信息可知与西安事变有关,所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粉碎了日本人的阴谋,故选A;BCD都是在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排除。
3.C
【详解】
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义勇军进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恨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的流行反映出当时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革命文艺创作全面繁荣,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排除B项;1935年还没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材料没有涉及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配合密切,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战的起点,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揭开了序幕,A项正确;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B项;一二·九运动发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之后,排除C项;八一宣言是在1935年发表,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表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A符合题意;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排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C排除;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D排除。故选择A。
6.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了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九一八事变,D项符合题意;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是1924年,A项不符合题意;七七事变的时间是1937年,B项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时间是1936年,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结果,是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她所说的“统一”是指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选项C符合题意;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史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A排除;蒋介石重新执掌军政大权,与题干内容不符,B排除;1928年底,其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D排除。故选C。
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故D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是日本的侵华事变,故排除A项;八一三事变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也是日本制造的侵华事变,故排除B项;皖南事变是国民党发动的反共的事变,不是救国,故排除C项。故选D。
9.C
【详解】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项正确;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5年华北危机,国共两党正在内战,排除AB项;1937年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以九一八事变为标志,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说明九一八事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早于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早于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更早于德国法西斯侵略波兰”说明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B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德国法西斯侵略波兰”即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排除A项;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从国内影响来说的,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侵略计划,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
据所学知识,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引起了一些国民党爱国将领的不满,张学良和杨成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蒋抗日,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品牌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D项正确;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是著名“一二九运动”,排除A项;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排除B项;东北易帜是指皇姑屯事件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首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并在东北各省同时降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政治转向事件,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2.C
【详解】
根据材料“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维护民族利益,1936年12月12日发动兵变,扣押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中基本结束,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绩初步形成。C项正确;《国共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意味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AB项;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华北五省的阴谋,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的口号;“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是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②④①③,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实现,因此,党还需要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而奋斗,故A符合题意;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是在1924年,全民族抗战的最终实现是在七七事变以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发展和壮大,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西安事变纪念馆”可知,“历史的转折”是指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项符合题意;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排除A项;八一南昌起义,是国共十年内战开始,排除B项;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16.(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一二 九运动;北平。
(4)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等。(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唯独1919年的这一次……”结合所学可知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刺激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1919年5月4日爆发五四运动。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其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外争主权”表明运动是反帝的,“内除国贼”表明该运动是反封建的。因此最能反映这次运动性质的口号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根据材料三“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自治,青年学生在北平发动了一二 九运动。
(4)根据材料中的五四运动和一二 九运动,给我们学生留下了宝贵财富,我们应该从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等方面回答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些精神。
17.(1)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
(2)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西安事变或(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3)从不抵抗到坚决抵抗。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
【详解】
(1)第一问,根据材料内容“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蒋介石的不顶抗政策,导致了东三省的全部沦陷。
(2)第一问,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学良“彷徨无策”的原因是由于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肯抵抗日本的侵略。第二问,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态度从不抵抗到坚决抵抗。其原因是由于:日本侵略不断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受到严重威胁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