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选择题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2.“哈达不要太多,有一条洁白的就行;朋友不要太多,结识解放军就行”,这是1951年藏族群众发自肺腑的话语。材料反映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 D.西藏民主改革
3.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 )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4.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意味着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西藏摆脱了殖民统治
5.在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
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B.祖国获得了统一,实现民族大团结
C.西藏废除农奴制度 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6.某校正在开展历史事件专题展览,下列图片能入选“中国历史新纪元开端事件”的是( )
A.
B.
C.
D.
7.“当游行的队伍都已有秩序地一一走出会场时,已是晚间九点二十五分,举着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新的首都浸在狂欢里”是因为( )
A.抗日战争期间迁都重庆 B.抗日战争胜利重返南京
C.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D.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8.下列所述内容属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有( )
①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④确定国旗、代国歌、国徽等⑤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9.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中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文中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基本完成”指的是
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实现民族大团结 D.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10.与“争取和平”、“保家卫国”、“谈判协定”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解放战争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
11.下图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部分叙述。其表述的是新中国成立的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
A.背景、目的、意义 B.时间、地点、人物
C.背景、方式、经过 D.时间、经过、意义
12.1950年,周恩来在一次庆祝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人民自己成了中国土地上的主人,而反动派在中国的统治就从此永远不可挽回地被推翻了。”“人民自己成了中国土地上的主人”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土地改革完成 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3.1951年至今,七十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实践证明,只有维护祖国统一,才能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西藏( )
A.武力解放 B.宗教改革 C.民主改革 D.和平解放
14.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充分准备。以下不是在本次会议上讨论通过的是( )
A.国徽 B.代国歌 C.首都 D.国旗
15.下面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的是
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②建立人民大会堂
③采用公元纪年 ④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革命依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摘自周恩来讲话(1927年)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一农村一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材料四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考验中国红军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长的撤退……
请回答
(1)材料是中国历史发展某阶段的基本线索示意图,请为其确定一个主题。
(2)材料二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城市农村城市”的道路中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4)材料四所说的“行军”是指?这次行军涌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17.中国近代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成为西方诸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洪秀全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推翻了清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概括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①把下面人物与他们的主要事迹用直线连接起来。
洪秀全 戊戌变法
康有为 太平天国运动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②对下列关于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
A.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三民主义的内容包括“民族”“民权”“民主”三大主义
C.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终结。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他总是以“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等鞭策自己。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11日)
(3)材料三所提及的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这些精神?
材料四 1921年~1949年中国历史人事年表(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至1927年 国民革命运动
1927年至1937年 国共十年对立
1931年 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抗日战争
1937年 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38年 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
1946年 全面内战爆发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
1949年10月 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①概括1931~1945年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
②说明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完成的历史使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所以C项符合题意;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加速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2.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哈达”“1951年”“藏族群众”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受到西藏各界的热烈欢迎,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故B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是在1949年10月1日,排除A;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与朝鲜军民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西藏民主改革是1959年,排除D。故选B。
3.B
【详解】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有国内和世界意义两方面,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B项正确;ACD项是国内方面的意义,排除。故选B项。
4.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B项正确;1952年中国土地改革的完成,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排除C项;西藏摆脱殖民统治,不符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故A符合题意,排除B;西藏废除农奴制度和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在西藏和平解放之后,排除CD。故选A。
6.C
【详解】
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7.D
【详解】
根据题材料“新的首都”可知,新的首都是北京,这是指1949年10月1日下午,举行了开国大典和盛大的群众游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D项正确;抗日战争期间迁都重庆是1937年,排除A项;抗日战争胜利南京国民政府重返南京是1945年,排除B项;平津战役取得胜利是1949年1月,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会议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好了准备工作,②③⑤符合题意,D项正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内容,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确定国徽,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内容,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故选D项。
9.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标志着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B项正确;彻底完成了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是在土地改革完成后,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实现民族大团结是在1951年,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1956年,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0.D
【详解】
根据材料“争取和平”、“保家卫国”、“谈判协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故D正确。重庆谈判、解放战争西藏和平解放不属于保家卫国,故排除ABC,故选D。
1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10月1日下午3点”指的是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毛泽东等领导人”指的是新中国成立时参加的人物,“天安门城楼、首都、天安门广场”指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地点,故B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2.D
【详解】
根据“人民自己成了中国土地上的主人,而反动派在中国的统治就从此永远不可挽回地被推翻了。”“人民自己成了中国土地上的主人”可得出这是指新中国的成立, 中国人民自此站起来了,D项正确;A项是1952年,排除A项;B项是1953年,排除B项;C项是1951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
根据题干“只有维护祖国统一,才能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及所学知识可得,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故选D项;武力解放说法错误,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宗教改革,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民主改革,故排除C项。
1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第二次会议,毛泽东宣布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因此A符合题意;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改北平为首都、国旗确定为五星红旗,因此BCD项排除。故选A。
1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采用公元纪年,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①③④正确,D项正确;人民大会堂的建设来源于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纪念日,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决定兴建十大建筑,展现1949至1959年十年来的建设成就。②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红军长征。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1937年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但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国民党政府垮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故材料一示意图反映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1927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可知反映的起义是南昌起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发动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依据材料三“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一农村一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所学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率领部队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第一问依据材料四“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长的撤退”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红军长征,1934年,由于党内“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为了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开展二万五千里长征,最终长征胜利结束,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第二问为开放性题目,如长征展示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等。
17.(1)条约的名称:中英《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①②正确;错误;错误
(3)精神:热爱祖国、矢志不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下为公、心系民众。践行:我们要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起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个人梦想的实现融入到“中国梦”中去;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
(4)①时代特征: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或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并发展);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②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十年对立、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
条约的名称: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得出中英《南京条约》。影响:根据材料“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成为西方诸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得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①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可知,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进行戊戌变法运动;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②结合所学“孙中山革命活动”可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A项表述正确;三民主义的内容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没有“民主”主义,B项表述错误;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不是封建制度的终结,C项表述错误。
(3)
精神:根据材料“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得出热爱祖国、矢志不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下为公、心系民众。践行:结合所学理想的关系得出我们要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起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个人梦想的实现融入到“中国梦”中去;结合所学孙中山的情怀得出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
(4)
①时代特征:根据材料“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抗日战争”得出此时的时代特征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或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并发展);根据材料“1940年百团大战”得出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根据材料“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得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②历史使命:根据材料“1921~1949年中国历史人事年表”得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十年对立、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