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1 08:0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这说明了法典
A.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B.古巴比伦存在着严格的社会等级
C.法典内容非常广泛 D.古巴比伦的民主意识萌芽
2.1903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址中发现了一块黑色的玄武岩石柱。这一重要发现( )
A.反映了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的情况 B.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C.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D.反映了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
3.人类社会的法制源远流长,迄今已知世界上第—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人权宣言》
4.一位游客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听讲解员指着一件历史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世界上 现存最早的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这部法典制定的目的是
①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②维护奴隶制社会秩序
③保护奴隶的权利不受侵犯④保护商人的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法国卢浮宫里,解说员指着一个黑色石柱说:“这上面刻写的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诞生在(  )
A. B. C. D.
6.《汉谟拉比法典》分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民法和刑法等多个领域。由此可见,该法典
A.文字优美 B.影响深远 C.内容丰富 D.结构严谨
7.它自称编制的目的在于“确立公道”,并声称敢违抗和破坏法典者将受到神的诅咒,它严格保护私有财产,竭力维护古巴比伦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这评价的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8.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人们发明了以图表意的记录系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形式;他们还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律条文,发明了车轮。材料中的文明成就诞生于( )
A.爱琴海区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9.巴比伦的人口从早期开始便是由不同的种族组成的,通过制定《汉谟拉比法典》,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
A.维护了奴隶主利益和权威 B.建立起完善的官僚体系
C.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D.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10.20世纪初,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刻有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它被称为“一件历史和文学作品……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这件“作品”是( )
A.《罗马民法大全》 B.《汉谟拉比法典》 C.《摩诃婆罗多》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口从早期开始便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古巴比伦人通过制定《汉谟拉比法典》,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
A.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活跃了古巴比伦商品经济
C.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D.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12.广告词也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下面为推广古代文明而制作的广告词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欣赏印度河美景,了解阿拉伯数字,领略了金字塔的壮美
B.参观罗马大竞技场,看狮身人面像,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C.在尼罗河两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在两河流域,了解《汉谟拉比法典》,感叹法治源远流长
13.古代大河流域的文明灿烂辉煌且交相辉映。下列与之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象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 C.楔形文字 D.种姓制度
14.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B.亚历山大帝国版图东到印度河流域
C.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D.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
15.如图所示石碑刻有“此为确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国内的常胜之王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等文字。下列有关该石碑文字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巴比伦建造金字塔的情况
B.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C.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严格的种姓制度
D.证明了古巴比伦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二、综合题
16.九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了一次网上文明古国旅游活动,请你与他们一起,共同完成以下探究任务。
前言
文明古国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产生了世界四大古老文明。
第一篇:_____________
尼罗河畔,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源于此,今天我们在尼罗河下游仍能看到巍峨的建筑遗迹,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它们象征性地反映了专制君主对其臣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二篇:佛陀与梦幻交织的世界
印度河,乃南亚之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喜马拉雅山与喀喇昆仑山两山脉之间,滋润了这一方土地,也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文明。
第三篇: _____________
今天人们喜欢用“古巴比伦”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古巴比伦文明的辉煌和魅力。
(1)阅读“前言”,把下列文明与所在的大河流域用直线连接起来。
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文明黄河、长江流城
古代印度文明尼罗河流域
中国文明印度河、恒河流域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①埃及人把尼罗河畔巍峨的建筑遗迹称为“金字塔”。 ( )
②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创立了辉煌的古巴比伦文明。 ( )
③孔雀王朝完全统一了印度,促进了佛教的传播。 ( )
④亚非四大古文明中,中国是文化传统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古国。 ( )
(3)根据正文的描述,分别用一句话给第一篇,第三篇加上合适的标题,并把它们写在下面对应的位置上。
第一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特点。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典条文共282条,刻在一块巨大石柱上。法典宣扬“君权神授”。它还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等等。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法典指的是什么法典?此法典是由哪个国家制定的?此法典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的建筑的名称是什么?它象征着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体现了古巴比伦存在着严格的社会等级,B项正确;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是法典的实质,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法典的内容,排除C项;地位高低与民主意识相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
根据题干“两河流域”“黑色的玄武岩石柱”可知,这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该法典是迄今已知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B项正确;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位于尼罗河流域,排除A项;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我国商朝的司母戊鼎,排除C项;反映了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是种新制度,且古代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与恒河流域,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在公元前5世纪颁布。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是在拜占庭帝国时期颁布,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人权宣言》,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4.A
【详解】
依据材料中“石柱上的法典”可知是《汉谟拉比法典》,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 18 世纪 汉谟拉比完成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维护奴隶社会的秩序,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并不是维护奴隶的权利不受侵犯,也不是保护商人的利益。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点睛】
5.C
【详解】
依据题干“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图片都不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发源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6.C
【详解】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材料中“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民法和刑法等多个领域”说明该法典涉及领域广,内容丰富,C项正确;材料中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丰富,不是文字优美,排除A项;材料也不是说明该法典影响深远和结构严谨,排除B和D项。故选C项。
【点睛】
7.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维护古巴比伦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的法律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C项正确;《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法律,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的成文法,排除B项;《罗马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的统称,排除D项。故选C。
8.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古两河流域,人们使用人类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制定了迄今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律——《汉摩拉比法典》,这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C项正确; 爱琴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代表是金字塔, 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佛教,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9.C
【详解】
由材料“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等信息可知,汉谟拉比通过制定统一的法典,为把庞大的国家融为一体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与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维护了奴隶主利益和权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僚体系”,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典,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0.B
【详解】
依据题干“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B项正确;《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文献,排除A项;《摩诃婆罗多》古印度史诗,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1.C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古巴比伦人通过制定《汉谟拉比法典》,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可知,这体现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C项正确;材料是说《汉谟拉比法典》和国家统一之间的关系,不是说维护了谁的利益、商品经济、最早法典,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2.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法治传统源远流长,D项正确;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代表,不位于印度河流域,也不属于海洋文明,排除AB两项;古代印度位于印度河流域,而非尼罗河流域,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加强统治,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即两河流域,B项正确;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对应的大河流域是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象形文字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发明的,AD项对应错误,排除AD项;楔形文字属于两河流域文明;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兽骨上的文字,对应的大河流域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排除C项。故选B项。
14.A
【详解】
据所学可知,历史史实是指历史上的事实,是被后人“书写”的历史事实,具有主观性。而历史解释阐明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轨迹及其原因、意义等,带有解释着的主观色彩。《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评价,带有主观色彩,A项正确;B项是记录的客观事实,是反映的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排除B项;C项反映的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仍旧是历史事实,排除C项;D项反映的是查士丁尼继任东罗马帝国皇帝的时间,仍旧是不可改变的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5.B
【详解】
根据题干“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结合所学知识,《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期颁布的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的了解古巴比伦社会,B符合题意;金字塔式古埃及的文明成果,不是古巴比伦王国,A不符合题意;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等级制度,不是古巴比伦王国,C不符合题意;伯里克利主政时期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不是古巴比伦王国,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题干题干“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汉谟拉比法典》国家、内容来解答此题。
16.(1)
(2)①错误;
②错误;
③错误;
④正确
(3) 金字塔的国度(或走进尼罗河畔等) 追溯两河流城文明(或古老法典的国度)
(4)特点:亚非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城;农业发达(属于农业文明);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亚洲和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任答2点)
(1)
连线:依据前言“在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产生了世界四大古老文明”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它们诞生的文明依次是:古巴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
(2)
判断:①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诞生了古埃及文明,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了呈角锥体的陵墓,因其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所以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所以①错误。
②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创立了辉煌的古巴比伦文明。所以②错误。
③错误。孔雀王朝统一了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区,促进了佛教的传播。所以③错误。
④正确。亚非四大古文明中,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都因自身发展不善或外部入侵而衰亡,只有中国是文化传统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古国。所以④正确。
(3)
标题:第一篇:由材料“尼罗河畔,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发源于此,今天我们在尼罗河下游仍能看到巍峨的建筑遗迹,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它们象征性地反映了专制君主对其臣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可概括出标题为“金字塔的国度(或走进尼罗河畔等)”。
第三篇:由材料“今天人们喜欢用“古巴比伦”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古巴比伦文明的辉煌和魅力”可概括出标题为“追溯两河流城文明(或古老法典的国度)”。
(4)
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非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城;农业发达(属于农业文明);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亚洲和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17.(1)《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金字塔;权力的象征(或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详解】
(1)第一、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可在石柱之上,有282条内容的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从具体内容也可以判断,该法典为汉谟拉比法典,如社会等级森严、奴隶制度发达等。第三小问,根据所学可知,该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图中建筑为埃及金字塔;第二小问,金字塔是埃及国王的陵墓,所以金子塔是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