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综合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综合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1 07:5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躲避(bì) 震撼(gǎn) 喧嚷(xuān)
B.斑斓(lán) 藏身(cáng) 湿漉漉(lù)
C.家雀(què) 炊烟(chuī) 屋檐(yán)
2.下列词语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登上月球 潜入深海
B.创造神话 探索奥秘
C.改善生活 改进错误
3.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正说明了20世纪的成就之多,发展之快。
B.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 罗素的话,说明了科学技术使得人类可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C.“地球村”的意思是人类舒适方便的生活,是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象的生活。
4.与其他三句意思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B.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C.人类难道不是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的吗?
D.人类不是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的。
5.下列缩句最简洁的一项是( )
小女孩安静地、耐心地整天在家里躺着。
A.小女孩在家里。 B.小女孩安静地躺着。
C.小女孩在家里躺着。 D.小女孩躺着。
二、填空题
6.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
( )的豆荚 ( )的世界
( )的裂缝 ( )的顶楼
( )的太阳光 ( )的想象
( )的眼光 ( )的豌豆花
( )的叶子 ( )的夜空
( )的眼睛 ( )的世界
7.根据课文及其相关内容填空。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我认为童话中最了不起的是_____的豆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蝴蝶的家》中,“我”为蝴蝶雨天在哪里避雨而着急,表现出了“我”对蝴蝶的________之情。
3.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正如王充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在20世纪____________,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写的,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________之,_________之。”这句话告诉我们要________地学习,_________________地询问,____________地思考,_________地分辨,________地实行。
三、语言表达
8.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蝴蝶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细细的绳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房子
空气房子早就有了。天上的空气房子是飞艇,水中的空气房子是橡皮艇。它们可以说是最初级的空气房子。
但是真正启发设计师想到利用空气来建造房子的,却是皮球和自行车胎。一刀将皮球剖成两半。将半个皮球扣在地上,把它的边缘压紧,使它不透一点气。这时候向里面打气,半边皮球的里面受到空气的压力,仍旧会鼓起来,好像一个圆帐篷。科学家又用同样的方法从车胎那里受到启发,用它来做骨架,将薄膜做的顶盖撑开。这样一间房子就造好了,全部时间用不了几个小时。
给空气房子搬家也很方便,只要把橡皮管骨架里的空气放掉,薄膜顶盖就会缓缓地落下来。
空气房子里还非常安全。它不会坍塌下来,12级的台风也吹不垮它。时间长了,漏走了一些空气,空气房子的气压计还会通知人们及时打入空气。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用空气建筑的房屋、仓库、温室、展览馆、剧院,甚至可能还有瞭望台和无线电塔……这才真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呢。
10.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启示——______ 依旧——______
便利——_____ 全体——______
11.空气房子是______和______,但真正启发设计师的是___和______。
12.做一个小小设计师画一张空气房子的草图。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
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写在括号里。
清晰——( ) 揭示——( )
14.从“反复”“终于”等词语让我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请用“ ”在原文中画出来。
16.下面的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出来的?选一选。(填字母)
A.针对写作手法 B.针对课文内容 C.联系生活实际
①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辐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
②“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③生活中还有其他使用无线电波的发明吗?( )
五、书面表达
17.习作。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仔细留意发生在身边有关爱的动人故事,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震撼(gǎn)——hàn:(动)震动;摇撼。
B.全部正确。
C.家雀(què)——qiǎo:麻雀,是雀科麻雀属27种小型鸟类的统称。
2.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词语搭配。
A正确。
B正确。
C错误。“改进错误”应为“改进方法”或“改正错误”。
3.B
【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B项,作者引用了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话,有力地证明了科学技术是时代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现代的科学技术改变了过去“农耕时代”的面貌,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4.D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A项,本句有问有答,是反问句。意思是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B项,本句是陈述句,表达的意思就是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C项,本句是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意思是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D项,本句是否定句。意思是人类不是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的。
所以D选项与其他三句意思不相同。
5.D
【详解】
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句。1、抓住主干来缩简: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2、“的”前修饰都删去3、“地”前限制要删去4、“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5、数量词语照样删6、删掉“在……中(里、下)”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8、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9、特定词组的缩写
这里可以利用“谁做什么?”进行缩句。小女孩躺着。故选D
6. 丰满 广大 长满青苔 小小 温暖 神奇 敏锐 盛开 柔嫩 晴朗 水灵灵 五彩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能力。
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 )的豆荚”可以是:饱满的豆荚、脆嫩的豆荚、翠绿的豆荚等。
“( )的世界”可以是:神奇的世界、五彩的世界、美妙的世界等。
“( )的裂缝”可以是:静止的裂缝、巨大的裂缝、宽宽的裂缝等。
“( )的顶楼”可以是:高高的顶楼、可怕的顶楼、空旷的顶楼等。
“( )的太阳光”可以是:灿烂的太阳光、明媚的太阳光、刺眼的太阳光、耀眼的太阳光等。
“( )的想象”可以是:奇特的想象、大胆的想象、丰富的想象等。
“( )的眼光”可以是:独特的眼光、迷离的眼神、锐利的眼光等。
“( )的豌豆花”可以是:美丽的豌豆花、白白的豌豆花、淡紫色的豌豆花等。
“( )的叶子”可以是:浓密的树叶、茂盛的树叶、翠绿的树叶等。
“( )的夜空”可以是:深邃的夜空、高远的夜空、湛蓝的夜空、深蓝的夜空等。
“( )的眼睛”可以是:明澈的眼睛、漂亮的眼睛、皎洁的眼睛、剔透的眼睛等。
“( )的世界”可以是:贫苦的世界、和平的世界、空虚的世界、庞大的世界等。
7. 那粒落在裂缝中 它生根、发芽、开花,还给生病的孩子带来生机和希望 关爱 智能之士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靠什么呼风唤雨 现代科学技术 唐 岑参 就像是一夜之间春风到来,树上的积雪就像梨花开满树梢似的 明辨 笃行 广泛 详细 慎重 清楚 切实
【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讲述了豆荚成熟裂开后五粒豆飞到广阔世界中所经历的不同生活。课文重点描写第五粒豆的神奇经历,它落进顶楼窗子下一个长满青苔的裂缝里,慢慢发芽、开花,带给病床上的小女孩生机和活力。童话中最了不起的是第五粒豆。
2《蝴蝶的家》本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切之情。
3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的意思:即使有智能的人,不学就没有成就,不请教别人就不会知道。这句话出自汉代王充《论衡·实知》。
4《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人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原文“人类在20世纪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5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作: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将军战士们冷得拉不开弓,铠甲冻得难以穿上。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出自《礼记·中庸》。
8.远看长城,犹如一条巨龙盘旋在天地之间,斗志昂扬地蜿蜒而来。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例句中把“浪潮”比作“白色战马”,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句子。仿写时也要用上这样的修辞手法,注意要把握住比喻中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这个重点,进行仿写。
9. 蝴蝶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在沙漠里,没有山,没有水,没有草,也没有花。 是谁来播种耕耘呢?当然是农民。 科学家拉了绳子。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反问句转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本题把“怎么……呢”删去,“禁得起”改为“禁不起”,句末把“?”改为“。”即可。即:蝴蝶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禁不起这猛烈的风雨。
2.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本题例句是“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形式,故在仿写时注意运用相同的结构写一个句子即可。示例:面对困难,他们没有害怕,没有退缩,没有犹豫,也没有放弃。
3.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
本题例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故在仿写句子时也要用上相同的修辞即可。示例: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4.本题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缩句要将句子缩到最短,保留其原始的主谓宾结构即可。
本题去掉句子的枝叶“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许多细细的”即可得到一句缩句。即:科学家拉了绳子。
10. 启发 依然 方便 全部
11. 飞艇 橡皮艇 皮球 自行车胎
12.
10.
考查了找近义词。
“启示”启发提示,有所领悟。近义词“启发”;
“依旧”仍旧像从前一样。近义词“仍旧”;
“便利”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容易达到目的。近义词“方便”;
“全体”指人或事物的全部。近义词“全部”。
11.
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从“空气房子早就有了。天上的空气房子是飞艇,水中的空气房子是橡皮艇。它们可以说是最初级的空气房子。但是真正启发设计师想到利用空气来建造房子的,却是皮球和自行车胎。”可知答案。
12.
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拓展。根据空气房子的原理进行设计:形状像一个热气球,整个房子是密封的,门口放在底部一侧。把空气注入,一个热气球样的空气房子就完成了。
13. 清楚 揭开
14.科学家发现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很不容易
15.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6. B A C
13.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清晰:指看得很清楚,很逼真。从语言表的角度上说,是指出语和表意,两者都要做到清楚明白。从形象的塑造上说,是指形象清楚、明朗。近义词有显露、了解、清爽、分明
揭示:意思是指揭举事实,公之于众。近义词有提醒、揭破、暴露、展现、揭穿、显示、展示、揭露、透露、揭发
14.
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语境的内容进行分析,“反复”(副)一遍又一遍来回重复,“终于”(副)到底,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这两个词语都可以体会到科学家发现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很不容易。
15.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可以得出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6.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①从“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辐身上得到启示”可以得出这是针对课文内容的角度来分析。
②从“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可以得出这句话在文段的倒数第三段,是针对写作手法来分析的。
③从“生活中还有其他使用无线电波的发明吗”可以得出这是从生活的角度来分析的,这是联系生活实际的角度来分析的。
17.范文:

“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个女孩,她曾经来过……”听到这首歌,我不由得想起这个故事。
一位名叫徐秀娟的女孩,她很小的时候,就和丹顶鹤一起玩。长大后,她虽然考上了大学,但她和丹顶鹤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毕业后,她还是回到了家乡,和她喜欢的丹顶鹤在一起。这一天,一只丹顶鹤出去了,很久都没有回来,她赶紧到处去找。忽然,在一块沼泽地里发现了已经绝望的丹顶鹤。于是,徐秀娟连忙去救它,丹顶鹤被救了出来,可是,徐秀娟却被沼泽地紧紧地“抱”住了……
像徐秀娟一样平凡而又无私、伟大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在我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个冬天的夜晚,爸爸正在骑着摩托车回家。忽然,他发现路边有一位瑟瑟发抖的老人。原来,老人想回家,可他没钱坐车;想走路,可是路非常泥泞而遥远。爸爸看到他可怜的样子,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说:“来,快上车。”老人无奈地说道:“我没有钱。”爸爸说:“不用付钱,我送你回去。”那位老人感激地说道:“谢谢你!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呀!”
爱,让世界有了美丽的色彩。正是这些爱,温暖着每一个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