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1 08:4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土地改革完成后,约__________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
A.1亿 B.2亿 C.3亿 D.4亿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
A.得到土地 B.反干部腐败 C.建立法治制度 D.实现工业化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B.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
C.土地占有者缺乏生产积极性 D.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
4.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从经济上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土地改革
5.假如你生活在1950年,你能看到的情景是
①街道上有“庆祝西藏和平解放的标语”②到处可见人们欢送志愿军去抗美援朝的热烈场面
③民主人士准备去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④农民正在田地里丈量土地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6.下列图片呈现的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大生产运动
C.解放区土地改革 D.农业合作化运动
7.独具时代特色的流行词汇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坐标,以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其中属于1951年时代热词的是
A.新中国土地改革“最可爱的人”
B.总路线三面红旗“人民公社好”
C.红卫兵阶级斗争“停课闹革命”
D.中国梦精准扶贫“两个一百年”
8.下列关于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描述不正确的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C.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9.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使新中国( )
A.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B.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
C.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确立
10.漫画是一定历史的反映,它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下图所示漫画反映的史实( )
A.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 B.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C.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11.从1950年到1952年,党和政府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B.没收地主土地归国家所有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
12.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粮食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1949年 1951年 1952年
100(基数) 100(1+28%) 100(1+40%),越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9%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B.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农村占全国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随后,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结束的时间,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0年土地改革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土地改革的意义。
14.“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世界新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欢天喜地】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时间+事件)?该事件的国内意义是什么?
【惊天动地】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依据材料指出,“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
(3)材料三中的“高级将领”是谁?图片中两位英雄分别是谁?你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改天换地】
材料四: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 比重 土地占 有比重 人口 比重 土地占 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4)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者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5)结合材料二、三、四归纳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列归纳最恰当的是( )
A.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 B.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C.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15.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进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一一中国起死回生。
——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党和政府开展了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的工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它”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实现“民族独立之梦”,给中国革命找到了一剂什么良方? 实现“民族独立之梦”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在“严峻的内外形势”面前,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新生政权?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土地改革完成后,约3亿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A
【详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获得土地,A项正确;BCD项不是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排除。故选A项。
3.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直接原因是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以及地主、富农残酷剥削贫农、雇农。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B项正确;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是土地改革的直接原因,排除A项;土地占有者地主缺乏生产积极性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土地改革无关,排除C项;地主、富农残酷剥削贫农、雇农是土地改革的直接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三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了,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而且使农村生产力受到灾难性的破坏,排除A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排除B项;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国开始抗美援朝,人们欢送志愿军去抗美援朝,进行土地改革,农民正在田地里丈量土地,B项正确;西藏和平解放是在1951年,1949年民主人士准备去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6.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土地法大纲》和翻身农民领导土地证都与土地改革有关,C项正确;图示内容不能体现打土豪、大生产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排除ABD项。故选C项。
7.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属于1951年时代热词”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是在1949年,土改改革是在1950-1952年,“最可爱的人”是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战士,A项正确;总路线、三面红旗、“人民公社好”是指1958年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B项;红卫兵、阶级斗争、“停课闹革命”对应的是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排除C项;2012年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党中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及精准扶贫,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 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新中国成立,A项不正确,符合题意;B、C和D项都是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排除。故选A项。
【点睛】
9.A
【详解】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A项正确;我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目的是巩固政权,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CD项。故选A项。
【点睛】
10.B
【详解】
根据漫画可知,“农民翻身得解放,神州大地齐生产”以及地主阶级被消灭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的是开国大典,排除A项;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排除C项;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是“一五计划”的目标任务,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封建了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C项正确;土地改革后建立的是农民的土地私有制,A项错误;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排除B项;D项是指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排除D项。故选C。
12.C
【详解】
根据题干“建国初期粮食的增长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1952年粮食产量两年提高。这与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有关。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开始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排除A项;“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与粮食产量增长无关,排除B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是在1956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3.(1)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积极影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前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地主、富农占有耕地多,贫农、雇农占有耕地少这种,农村还存在大量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种情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意义: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的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
材料一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时间是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积极影响:根据“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得出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
背景:根据“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得出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前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根据“农村占全国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出地主、富农占有耕地多,贫农、雇农占有耕地少这种,农村还存在大量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根据“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得出这种情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意义:根据“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得出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根据“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合所学,得出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根据所学知识,还可从农村生产力的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等分析总结。
14.(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间+事件)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答到任一句即可)
(2)抗美援朝; 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彭德怀;黄继光、邱少云;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等。
(4)由地主所有变为农民所有;实行土地改革
(5)B
(1)
根据材料一“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可从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等方面来回答。
(2)
根据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结合所学可知“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从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来回答。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高级将领”是彭德怀。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图片中两位英雄分别是黄继光和邱少云。学习英雄的精神品质是开放性题目,可从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等方面回答即可。
(4)
根据材料四“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可知我国土地所有从地主改变为农民所有。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
(5)
根据材料二三的抗美援朝打击了美帝国国主义,为经济建设赢得了稳定的环境,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材料四的土地革命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所以它们的共同作用都巩固了新中国政权。B项正确。材料内容都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A项;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于1956年,抗美援朝是1950年—1953年、土地革命是1950—1952年,排除C项;土地革命是国内改革,与D项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1)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
(2)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大规模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依据材料一的“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可知“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马克思主义。
(2)依据材料二的“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实现“民族独立之梦”,给中国革命找到了一剂良方:井冈山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之梦”。
(3)依据材料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严峻的内外形势”面前,党和政府采取措施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实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大规模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