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
1.英国著名报纸《金融时报》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5年、1992年和2001年。与这三次高潮对应的历史背景分别是( )
A.设立对外经济开放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欧洲联盟
D.进行国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脱贫攻坚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安徽凤阳小岗村原本是个贫困村,1978年以后这个村最终告别了贫困。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进行土地改革 D.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3.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4.下列各项可为研究“小岗村引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最有价值的史料是
A.18户村民签订的《承包责任书》 B.小岗村村民的回忆录
C.长篇纪实小说《小岗村的故事》 D.电影《十八个手印》
5.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确保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如下表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6.如图为1984年4月,里根总统访华时《时代》周刊的封面,题为China'sNewFaceWhatReaganWillSeel(中国的新面孔,里根会看到什么),该封面反映出我国( )
A.工业化建设蓬勃开展 B.经济体制逐步发生改变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7.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8.以下两幅图反映了我国在不同时期的农村经济政策,下列不属于其共同点的是( )
A.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B.都改变了生产经营方式
C.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9.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 )
①政企职责不分
②经营承包责任制
③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相结合
④分配制度实行“大锅饭”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指城市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个体经济的改革 C.外资企业的改革 D.城市面貌的改变
11.1985年--1988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3年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高达16.5%。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实行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12.“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1984年,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后,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从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
A.50年代设立国营企业是错误的决策
B.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后,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
C.改革前,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D.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了经济大发展
二、综合题
13.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项目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材料二
图1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图2人民公社好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此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观察材料一,请写出到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土地改革的完成对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1请说出农村走上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并依次写出从土地改革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一句话概括材料二图2中的这种历史现象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后果。
(4)根据材料三上述精神,会后在农村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以“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成效如何?
(5)纵观新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请你为今天农村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4.中国的发展轨迹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翦伯赞
(1)根据材料指出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杰出”的主要论据是什么?用史实说明秦始皇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二1953年,建设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简称“一汽”)作为新中国首批重点工程被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奠基题词,并签发了 “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 车厂”的中共中央指示。为了建设一汽,举国上下向这里输送来建设大军和最优秀的人才。 同时,苏联对一汽的建设和投产也给予了全面的援助。经过三年的努力,1956年7月13日,一汽终于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共和国长 子”的有利因素。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这些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我们今后的任务,仍然是坚定地沿着党的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继续前进,实现农业现代化。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时农村生产形势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与中央决策有 何联系?
1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进来吧!
【整理资料】
(1)请你根据历史发展的脉络,帮助他们将这四幅图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________(只填图片序号);四幅图片中,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是图片________。(只填图片序号)请你为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确定一个主题:____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
(2)“人民公社好”是当年响彻大江南北的一句口号。你认为人民公社好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单说明理由。
(3)“分田到户”字据上的血红手印是在呼唤哪一项农村经济制度的出台?这一经济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以致用】
(4)假如你是安徽小岗村的村民之一,针对当前农村问题,请你向习主席提出一项合理的建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题干“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5年、1992年和200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国有企业加快了改革步伐。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但也给中国的经济体制带来挑战。因此,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项正确;由此可知,与这三次高潮对应的历史背景分别是进行国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因此,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A
【详解】
由题干中的“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所以A项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作出了一项重要决策,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指1950年到1952年在新解放区开展的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1957年,一五计划实现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3.D
【详解】
“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和所学知识”,证券、股市都与市场经济有关,可见邓小平旨在说明社会主义建设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由此得出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D正确;题干的主旨是关于市场经济的问题,没有涉及左倾或右倾错误的问题,也没有涉及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AB排除;经济特区迈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但题干中并没有涉及经济特区,C排除。故选D。
4.A
【详解】
史料中真实可靠的是第一手史料,如原创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结合所学,1978年,为解决饥荒问题,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签订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18户村民签订的《承包责任书》属于原创史料,即第一手史料,A项正确;BCD项的史料都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5.C
【详解】
依据题干表格信息“1980、1981、1982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安徽凤阳小岗村在探索农村改革道路中,首先采取分田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发展。因而才有了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的可喜成就。所以题干表中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其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项符合题意;A项实行土地改革是1950—195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20世纪末,排除。故选C。
6.B
【详解】
据“1984年4月”,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于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安徽凤阳小岗村在探索农村改革道路中,首先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分田包产到户。1982年我国在全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发展。故该封面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发生改变。B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建设蓬勃开展,排除A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C项;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84年以后,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主要围绕所有制结构、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D符合题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开始,A不符合题意;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不符合题意;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属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C不符合题意。综上可排除ABC,故选择D。
8.A
【详解】
根据材料图片及文字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归私人所有;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没有改变土地的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农民对土地享有承包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故A项不属于共同点,符合题意。B、C、D三项是两者相同点,不符合题意。故选A。
9.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市场经济体制之下,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经营成果相联系,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政企职责不分、分配制度实行“大锅饭”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地区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A项正确;个体经济的改革、外资企业的改革不是20世纪80年代城市改革的重点,排除BC项;城市面貌的改变的属于改革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
依据题干“1985年--1988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3年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高达16.5%”和所学知识,1984年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1953年“一五计划”实施表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实行,排除B项;1978年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农村逐渐推行,但主要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排除C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才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1世纪初期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
根据材料“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当时著名的国营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后来企业效益开始下滑。1984年,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后,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了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后,由原来的企业效益下滑,变成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说明了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了经济大发展。D项正确;材料不能佐证50年代设立国营企业是错误的决策,排除A项;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后,经营权集中在企业手中,排除B项;改革后,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的完成,巩固新生的政权,为“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创造了有利的国内环境;土地改革的完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一五计划”提供了物质基础。
(2)农业合作化(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从农民土地所有制到集体所有制。
(3)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4)举措: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方向改革;成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5)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政策的实施要有连续性;多实施惠民政策;制定政策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重用人才,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等。
(1)
依据:根据材料“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可知,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关于影响: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巩固政权、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条件等方面分析作答。
(2)
关于方式:根据材料“图1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可知,农村走上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农业合作化(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关于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从农民土地所有制到集体所有制方面回答。
(3)
根据材料“图2人民公社化”可知,人民公社化给我国的国民经济产生严重困难。
(4)
关于举措: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方向改革。关于成效: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面回答。
(5)
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政策的实施要有连续性;多实施惠民政策;制定政策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重用人才,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等方面分析作答。
【点睛】
14.(1)论据: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史实: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2)有利因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一五”计划的推动;举国上下的支持(向‘一汽’输送建设大军和最优秀的人才);东北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较好;苏联的援助;“一汽”工人的辛勤劳动。
(3)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联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论据:根据材料一“……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可得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史实: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等方面说明秦始皇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2)
有利因素:根据材料二“1953年,建设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简称‘一汽’)作为新中国首批重点工程被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可得出,“一五”计划的推动;根据材料二“…………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奠基题词,并签发了‘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 车厂’的中共中央指示……”,可得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根据材料二“……为了建设一汽,举国上下向这里输送来建设大军和最优秀的人才……”,可得出,举国上下的支持(向‘一汽’输送建设大军和最优秀的人才);根据材料二“…… 同时,苏联对一汽的建设和投产也给予了全面的援助……”,可得出,苏联的援助;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共和国长 子”的有利因素还有:东北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较好;“一汽”工人的辛勤劳动等。
(3)
变化:根据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普遍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农村生产形势正在发生的变化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联系: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角度分析当时农村生产形势变化与中央决策的联系。
15.(1) ②③①④ ② 新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变等
(2)不好;人民公社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3)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的发展。
(4)详见解析
(1)
问题一: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①,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图②反映的是建国后的土地改革,1950-1952年;图③反映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图4反映的是小岗村的分田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时间先后顺序为②③①④。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自秦朝开始的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故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是图片是②。问题三:依据所学可知,这四个图片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故主题应为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建国以来党对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农村巨变等。
(2)
依据所学可知,我认为人民公社不好。理由是人民公社化违背经济规律,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3)
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分田到户是指1978年将田地分配到每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4)
此题是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可围绕农业政策、保护环境、科技兴农来提建议。如:保护耕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大农业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走科技兴农之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