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后我国确立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求同存异方针
2.台湾是中国的领土。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关系达成的共识是
A.武力解放台湾 B.禁止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C.“求同存异”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认为应继续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九二共识”的内容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4.海峡两岸隔绝三十八年的状态被打破,是在(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后 B.“九二共识”后
C.汪辜会谈 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后
5.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
A.武力统一
B.“一国两制”
C.“一边一国”
D.“一中一台”
6.有人用英文单词“China”中的一点来形容台湾,含义是“少了台湾这一点,中国将不是一个完整中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根本前提是
A.一个中国的原则 B.广泛的合作交流
C.外来干涉的停止 D.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
7.2015年11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同台湾方面领导人进行了会面(如图),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次会面( )
A.地点安排在了大陆北京人民大会堂
B.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见
C.是1949年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D.国民党方面的团队称为“和平之旅”
8.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过程中,除建构孙中山作为革命先驱的形象外,还增加了“爱国主义者”的内涵。这一变化的现实目的在于( )
A.实现民族独立愿望 B.巩固辛亥革命成果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9.海峡两岸关系打破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开始于( )
A.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1990年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C.1993年“汪辜会谈” D.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10.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领导人的会谈
A.有利于解放台湾 B.有利于恢复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C.有利于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D.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科发展
11.回顾过去大陆方面与台湾新当局所言所行,答案已尽在其中。是与非、因与果,两岸同胞都了然于心;冷与暖、进与退,两岸民意会做出正确选择。两岸民意会做出的正确选择不会是
A.践行台湾新当局的言行 B.两岸同心实现祖国统一
C.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积极缓和祖国两岸关系
12.1月27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朱凤莲表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台海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对台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大陆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 )
A.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实现两岸和平统一
C.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D.保持“一中一台”
二、综合题
13.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 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材料二
材料三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1972年作
材料四 1993 年 10 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1995-2000年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
请回答:
(1)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2)分别说出材料中二两幅图(图A、图B)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3)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构 想的基本含义?
(4)联系材料三、四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一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5)结合所学,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14.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美国学者乔纳森·波拉克认为,关于中国是否介入战争的争论在1950年10月份甚至在周思来与印度大使的深夜会见后还在继续进行。到了10月13日,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再次权衡了中国介入的风险和代价之后,才重新确定有必要在朝鲜部署军队,因为如果中国军队不介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就会受到明显的威胁。当美国决定越过“三八线”、美国强大军事力量出现在中国东北边境的时候,中国领导人似乎没有别的选择。
——郭志刚《外国人看朝鲜战争》
材料三:香港、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美国联邦众议院5月7日通过所谓“2019年台湾保证法”和“重新确认美国对台及对执行‘台湾关系法’承诺”决议案。这是美国再次利用台湾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和平发展的一次极其危险的政治行动。对此,中方坚决反对并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并强调: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沿着协调、合作、稳定的基调向前,这一点不能变,也不应该变。
——2019年5月《国际锐评》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这次会议通过的临时宪法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学者认为中国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3)为实现材料三中“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的前提是什么?
(4)材料四提到了影响中美关系的哪一个敏感问题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15.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邮票承载记忆,方寸之间记录历史
材料二 序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1993年,海协会会长和海基会董事长在前一年已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举行会谈并亲切握手。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归纳采取该制度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中香港、澳门的回归得益于什么构想的提出?
(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材料三中“前一年已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指1992年双方达成的共识,该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B项正确;A项不全面,排除A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排除C项;D项是外交方面的,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D项正确;武力解放台湾、禁止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不是1992年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排除AB项;“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排除C项。故选 D项。
3.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92年,两会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A项正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基本方针,排除B项;“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不是“九二共识”的内容,排除CD项。故选A项。
4.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了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A项正确;BCD项发生在海峡两岸隔绝三十八年的状态被打破之后,排除BCD项 。故选A项。
5.B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那里”——台湾现在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6.A
【详解】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根本前提,A项正确;广泛的合作交流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的关系,但不是根本前提,排除B项;外来干涉的停止不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根本前提,排除C项;我国对港澳台地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台湾可以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2015年11月7目、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C项正确;两岸领导人会见的地点在新加坡,排除A项;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首次会见指的是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胡锦涛主席会见连战一行,排除B、D项。故选C项。
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矢志不渝追求振兴中华和维护国家统一。当今,我们增加了“爱国主义者”的内涵,是为了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弘扬孙中山先生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坚守民族大义,反对“台独”,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团结携手为民族复兴,为国家完全统一持续努力,D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的愿望,护国运动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均与题干“改革开放后”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9.A
【详解】
根据材料“海峡两岸关系打破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岸自1949年对峙,到三十八年,应是1987年。1979年蒋经国主政的台湾当局对中国大陆采取‘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标志两岸隔绝状态打破,A项正确;B、C、D三项的时间都不符合“海峡两岸关系打破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排除。故选A项。
10.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在会面中,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因此双方领导人的会谈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发展。D项正确。有利于解放台湾,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有利于恢复香港澳门行使主权,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隔绝状态被打破,排除C项。故选D。
11.A
【详解】
过去台湾新当局所言所行不利于祖国统一,不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两岸民意不会践行台湾新当局的言行,A项符合题意;BCD项有利于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是两岸民意的正确选择,B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12.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A项正确;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愿望,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大陆放弃武力统一,排除C项;保持“一中一台”是错误说法,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3.(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3)“一国两制”构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由两岸的隔绝状态发展到人员、经济、文化广泛交流(祖国大陆与台湾由敌对到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党和政府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等
(5)立足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设立自治机关,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2)材料中二两幅图(图A、图B)分别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五星花蕊的动态紫荆花红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为五星莲花绿旗。
(3)依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促成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是:在一个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回归后可保留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4)依据材料三“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可知此时海峡两岸处于隔绝状态或敌对状态,依据材料四“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可知此时,海峡两岸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由此得出变化是由两岸的隔绝状态发展到人员、经济、文化广泛交流(祖国大陆与台湾由敌对到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政策方针:党和政府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主观因素: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群众基础;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等。
(5)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今天我们应当立足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
14.(1)中国人民政洽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答《共同纲领》也可给分)
(2)原因: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美国的威胁。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4)台湾问题。
(5)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支持和拥护国家的方针和政策。
(1)
根据材料“1949年9月,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夹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在1949年召开的;它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我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
由美国学者乔纳森·波拉克的观点可知,他认为中国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如果中国军队不介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就会受到明显的威胁。抗美援朝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3)
为实现材料三中“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的前提是祖国统一。“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
由材料“重新确认美国对台及对执行‘台湾关系法’承诺”“美国再次利用台湾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和平发展的一次极其危险的政治行动”,可知影响中美关系的敏感问题是台湾问题。
(5)
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支持和拥护国家的方针和政策。
【点睛】
15.(1)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原因: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地区落后,该制度实施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经济和文化。“一国两制”。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第二小问原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可归纳出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可归纳出少数民族地区落后,该制度实施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经济和文化。澳门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