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1 22:5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河三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卷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正确粘贴条形码。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卷自己保留,以备讲评使用。
第Ⅰ卷(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据此可知,“一边倒”政策( )
A.大大拓展了新中国的外交空间 B.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统一
C.使中国同周边关系直接得到改善 D.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表现
2.英国在1950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上海、香港的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说明该时期中国已经放弃“一边倒”战略
B.表明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特殊利益
C.说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一五计划”的兴趣
D.表明新中国对外的根本政策是“独立自主”
3.下图是中美两国某次外交联合声明的摘选内容。该文件表明( )
A.中美两国结束多年敌对状态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对外开放获得更大空间 D.美国已放弃既定的冷战政策
4.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某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5.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
A.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
B.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D.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6.二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对抗,下表中的对应措施分别是 ( )
政治 经济 军事
美国 ① ② ③
苏联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互助委员会 ④
A.①杜鲁门主义 ②马歇尔计划 ③朝鲜战争 ④越南战争
B.①铁幕演说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 ③北约 ④华约
C.①铁幕演说 ②马歇尔计划 ③德国分裂 ④朝鲜分裂
D.①杜鲁门主义 ②马歇尔计划 ③北约 ④华约
7.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信件来往就达25件,另外还有其他秘密渠道交流,两国最终就古巴导弹问题达成谅解。这说明了美苏两国(  )
A.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B.通过对峙展示各自实力
C.各自的势力范围不同 D.对峙中蕴含对话的趋势
8.美国“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马歇尔”。由此得出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A. 恢复欧洲经济 B. 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C. 实施杜鲁门主义 D. 稳定世界经济
9.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曾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
A. 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B. 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抗衡
C. 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D. 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10.“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11.《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农民更加勤劳
B. 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 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12.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 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入侵
C. 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 统治者“闭关锁国”政策
13.“……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无法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C.“蜀人利交子之轻便,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
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14.“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自元代流传下来的一首民谣,它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黄道婆的杰出贡献在于
A. 丝纺织业 B. 毛纺织业
C. 棉纺织业 D. 麻纺织业
15.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
A.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B.清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16.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第Ⅱ卷(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题,共52分。
17.(16分)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下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简要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4分)
18.(18分)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发表演讲: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材料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征。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6分)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4)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阶段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6分)
19.(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而工商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8分)
(2)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黄宗羲为何会提出此种观点?(4分)
(3)据材料三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你是如何看待清朝实施的这一经济政策的?(6分)
临河三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历史答案
1—5 BDABB 6—10 DDBDA 11—16 BADCCC
17、(1)特点:以天朝上国自居,注重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经济利益(或以宣扬国威为主);厚往薄来。(任意1点即可得2分)
影响: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现代外交转变;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必须有积极、消极两个方面才可得4分。)
(2)变化:由敌视(对抗)到缓和(正常化)。(2分)
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世界霸主地位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任答其中2点4分)
(3)原因:中国政府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奉行不结盟政策;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变。(任意2点得4分)
18.(1)苏联;冷战政策。(2分)
(2)特征:以谈判为主要方式(处于守势)。(2分)
原因:欧共体的发展;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任意2点得4分)
(3)特征: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2分)
影响:造成国际局势的局部动荡。(2分)
(4)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6分)
19.(1)模式:小农经济(2分)
特点:男耕女织(或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4分)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或封建土地私有制)。(2分)
(2)观点:工商皆本。(2分)
原因: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工商皆本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分)
政策:重农抑商;(2分)评价:强化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