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1 13:1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新课导入
鲁迅先生说过:“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的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同学们能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对,先生说的就是责任,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认识责任的意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从苦与乐之中体会责任的真谛。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文体知识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简言之,议论文就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文体知识
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引用论证(引证法):用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名言警句及公认定理等来证明论点,属于道理论证的一种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
文体知识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
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理论论据:
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等
文体知识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1889年中举人。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自学初问
恩惠(huì) 赔礼(péi)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豪杰(háo) 悲天悯人(mǐn)
卸却(xiè) 循环(xún)
揽(lǎn) 监督(dū)
知识梳理
重点字
【失意】 不得志;不如意。
【安分】 规矩老实,守本分。
【达观】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 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监督】 察看并督促。
【如释重负】 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海阔天空】 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 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重点词语
  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
未尽责任
尽责任
负责任
逃避责任
1、请同学们略读全文,提取信息:
自学指导
2. 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
“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一、(1-3段)
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4段)
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5-6段)
论“人生当勇于尽责任”
3. 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分论点
精读细研
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三方面内容的。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提出论点
贫 失意 老、死
否定:知足 安分 达观
作者是怎样论证分论点1——“人生最苦是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观点的?
运用了对比论证,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老、病、死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深入探究——第一部分谈“苦”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正面)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反面)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
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3. 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
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再延伸到对家庭、社会、国家,
乃至于对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
举例论证
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4. 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
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引用古语、俗语、名言
说明尽了责任后的快乐无与伦比。
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安然自得。
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深入探究——第二部分说“乐”
1、作者是怎样论证分论点2——“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观点的?
像放下了沉重负担,形容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2、“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里讲了苦与乐的什么关系?
人责任尽完时的快乐程度取决于负责的日子,日子越长,责任越重大,到结束时快乐的程度就越深,它们之间的 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3、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的理解。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有关句子: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深入探究——第三部分担责任
分论点3论述了人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逃避责任,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
(1)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2)曾子——“任重而道远”
1. 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想一想这些话的含义以及要证明什么。
(3)曾子——“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证明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承担负责”的结论。
深入探究——第三部分担责任
分论点3论述了人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逃避责任,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对比论证
逃避责任只能是“自投苦海”,从反面论证人应勇于负责任。
2. “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勇于负责,不能逃避,责任是逃避不了的。
作者认为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快乐。
3、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4. 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因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最苦的事
尽了责任
未尽责任
最乐的事
勇担责任,快乐无限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中心论点
发出呼吁
课文结构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1、说一说:苦乐与责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交流探讨
首先,作者指出“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然后,列举了一些生活事例,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是“未尽责任”,进而叙述“未尽责任”将会怎样的痛苦,接着,又由对个人说到“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有着应负的责任,最后,说这些责任未尽到而产生的种种痛苦的状态。
2、说一说:请谈一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交流探讨
本文论述了人在面对责任时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背负应尽而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课文总结
怎样看待责任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拓展延伸
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