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 第5课 三大改造 ——
概念解析
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三”
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指社会主义改造(即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造”
邻国经验成潮流
01
1、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等措施,在一五计划、二五计划中成就显著,很多国家纷纷借鉴和仿效,说明了什么?
01
02
03
邻国经验成潮流
材料一: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成就
成就一 1937年,钢产量达1770万吨,钢材为1300万吨生铁为1450万吨,煤为1.28亿吨,发电量为365亿度
成就二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重工业飞速发展,建立起钢铁,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机械,精密仪器等部门。在东部地区兴建了乌拉尔--库兹涅茨克钢铁,重型机械,煤炭基地,新库兹涅茨克钢铁基地,沃尔佳一乌拉尔石油
材料二:苏联工业生产在欧洲和世界的排位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石油 3 2 1 2 1
01
02
03
邻国经验成潮流
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渍。……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Q1、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等措施,在一五计划、二五计划中成就显著,很多国家纷纷借鉴和仿效,说明了什么?
该制度具有一定优越性
02
顺势改造图富强
2、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方式分别是什么?
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原因、方式分别是什么?有哪些创举?
4、在改造的后期,存在哪些缺点?有何启示?
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01
03
02
顺势改造图富强
一化
三改
一化三改
Q2:改造农业的原因:为何改?
01
03
02
顺势改造图富强
土地改革
1950-1952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
01
03
02
顺势改造图富强
已知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7÷3≈2.3(亩)
297 0000 ÷3 0000 0000 ≈ 0.001(头/人)
答: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0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1 ÷ 0.001 = 1000 (人)
Q2:改造农业的原因:为何改?
土地改革之后,刚开始农民的反应:
01
03
02
顺势改造图富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
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资料情况
缺种子、化肥
生产工具落后
劳动力不足
自然灾害
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的生产,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
Q2:改造农业的原因:为何改?
01
03
02
顺势改造图富强
Q2:改造农业的原因:为何改?
这种分散、落后的个体农业经济很快就产生了另外一个弊端,那就是:很多个体农民由于无法解决生产中的困难而很快贫困破产。破产农民不得不向富农高利贷去借贷,去当雇工,出卖劳动力,廉价出卖农产品。其结果是使富农高利贷者、投机商人少数人越来越发财致富,多数农民则破产贫困,农村社会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农村资本主义逐渐泛滥起来。
01
03
02
顺势改造图富强
农业生产合作社
时间:1953——1956年底
步骤: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Q2:改造农业的方式:如何改?
03
高级农业合作社
02
初级农业合作社
01
农业互助组
一般由几户至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
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
变生产资料
私有制为公有制
改造
过程
改造
实质
01
02
顺势改造图富强
Q2:改造农业的结果:改得如何?
农民争先抢后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结果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 民总数(%) 参加高级 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
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从1952年到1956年,正是合作化运动期间,全国农业总产值增长20.5%,年均递增5.1%,有些地方还办了社队企业,增加了公众积累……
——张岂之. 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交流生产经验
合作改善农具
学习科学选种
农业合作社成员可以
兴修大型水利
思考:走合作化道路的优点是什么?
集中力量
优势互补
农业合作化
Q2:改造手工业的原因:为何改?
01
03
02
顺势改造图富强
1952年手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13%左右,在农民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中,手工业品占80%左右。但是,个体手工业是分散落后、规模狭小的个体经济,同时也是小商品经济,很不稳固。这种个体私有制的生产关系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新技术的采用。
——张岂之. 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分散落后的个体私有制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01
03
02
顺势改造图富强
Q2:改造手工业的方式:如何改?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方式:采取合作社的方法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步骤: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结果:到了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Q3: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原因:为何改?
01
03
02
顺势改造图富强
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主要是商业和金融资本,工业资本只占1/5;在工业资本中又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很少重工业;私营工厂一般规模小,技术落后,经营困难,难以担当起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任。
——张岂之. 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巩固政权的需要和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1955年10月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座谈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Q3: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式:如何改?
01
03
02
顺势改造图富强
决议指出:全行业公私合营,是从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到完全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1953年底以前,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1954年到1955年夏,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1955年秋到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Q3: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式:如何改?
01
03
02
顺势改造图富强
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利润分配实行 “四马分肥”,将企业利润按国家征收的所得税金、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和资方的股息红利四部分。
单个企业公私合营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国有企业。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Q3: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结果:改得如何?
01
03
02
顺势改造图富强
历经改造发展至今的企业
Q3: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结果:改得如何?
01
03
02
顺势改造图富强
红色资本家
Q4:在改造的后期,存在哪些缺点?有何启示?
01
03
02
顺势改造图富强
不少地方在办社中存在着“宁多勿少”、“宁大勿小”、“越多越好”、“越大越好”的错误思想,因而违背农民自愿,胡乱的多办社、办大社,盲目追求公共财产,有的甚至将棺木寿材、老羊皮袄也归了社……——陈大斌. 《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时代》
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启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必须处理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03
成效显著奠基础
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现有哪些重大意义?
探究:为什么说我国在三大改造后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01
02
03
成效显著奠基础
行业 改造前 改造后
农业 农民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
手工业 手工业者私有 集体所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家私人所有 国家所有
Q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现有哪些重大意义?
1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2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3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实质、基本任务
01
02
03
成效显著奠基础
行业 改造前 改造后
农业 农民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
手工业 手工业者私有 集体所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家私人所有 国家所有
Q5、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现有哪些重大意义?
1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2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3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探究:为什么说我国在三大改造后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01
02
03
成效显著奠基础
探究: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转变?
鸦片战争:
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
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完成:
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01
02
03
成效显著奠基础
探究: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有什么联系?
“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经济,是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是变革社会生产关系,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即为满足工业化正常进行的需要而开展的。
“一五” 实施时间是1953—1957年,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也就是三大改造发生在“一五”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