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机械和功 第一节 杠杆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机械和功 第一节 杠杆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21 16:0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翻转模式的《杠杆》教学设计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课时 1课时
课题 杠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课前微课学习,结合生活体验,归纳出杠杆的概念,能在杠杆上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的位置;2.建立力臂的概念,能准确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3.知道杠杆的两种平衡状态。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微课学习和课堂答疑,培养学生自学设疑和讨论解疑的意识,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概括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杠杆在生活中的广泛用处,获得探究学习的乐趣;2.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杠杆的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认识杠杆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归纳整理实验结论
教学方法 微课导学、启发引导、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自主预习深度学习(课前微课自学——课堂交流解疑——教师点拨补充)(教师设疑提问——分组讨论答疑——合作探究实验——反思交流实验——二次实验——小结实验结论——练习应用结论)小结整理(思维导图梳理课堂内容)作业布置(本节巩固练习—下节自学任务)
教学准备 微课《认识杠杆》微课《杠杆的分类》教学课件、导学单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1.力的三要素是指 、 、 。2.重力的计算公式是: ,重力的方向是 。3.杠杆的定义: 叫杠杆。4.杠杆的五要素:支点: ,用符号 表示;动力: ,用符号 表示; 阻力: ,用符号 表示; 动力臂:从 到 的距离;用符号 表示;阻力臂:从 到 的距离;用符号 表示。5.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 或 ;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 或 。
【深度学习】1.认识杠杆——课前自主学习独立观看微课视频,学习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及力臂的画法,完成以下题目,检测学习效果:(提示:力的作用线,即力所在的直线,用虚线表示)(1)以下关于杠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杠杆都是直的硬棒 B.力臂是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C.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D.杠杆的动力臂总是大于阻力臂 (2)画出下列情境中杠杆五要素所缺的部分 ——课堂交流解疑1.自学过程中,同学们都学习关于杠杆的哪些知识,还存在什么疑问?2.请1-3小组同学讲解自主学习部分的题目。小结:你能总结一下做力臂的步骤吗?① 。 ② 。③ 。 ④ 。2.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师设疑提问阅读教材9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思考以下问题,请4-6组同学交流分享答案:——分组讨论答疑1.针对该实验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你的假设是什么? 3.你需要准备的实验器材有哪些?4.使用平衡螺母的意义是?如何调节平衡螺母?5.实验时对杠杆平衡的位置有什么特殊要求?6.实验中如何测量动、阻力、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7.该实验是否需要多次测量?如何设计表格记录你的实验数据?针对学生作答结果,教师点评纠错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合作探究实验提出问题: 。合理猜想: 。设计实验: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 。 。设计表格:动力F1(N) 动力臂 L1(m) 动力×动力臂 F1·L1(N·m) 阻 力F2(N) 阻力臂 L2(m) 阻力×阻力臂 F2·L2(N·m) 123进行实验:分析结论: 。 评价反思:——反思交流实验请7-8两个小组的同学分享实验结果或实验心得,其余小组共同交流实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二次实验结合讨论问题,修改实验设计方案,进行二次实验;——小结实验结论
——练习应用结论完成以下针对性练习,检测学习效果:(1)如果作用在杠杆上的力是80N,动力臂是40cm,阻力臂是10cm,杠杆平衡时,阻力是 。(2)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恰好处于平衡,此时( )A.两个小孩重力一定相等 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C.两个小孩质量一定相等 D.两边的力臂与对应小孩重力的乘积一定相等(3)下图中,使用羊角锤时的用力方向是否最为省力,如果不是,请你找出最省力的情况,并画图说明。
【小结评价】用简洁的思维导图小结整理本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练习题2.自主学习微课《杠杆的分类》
思考:如果改变动力F1的方向,动力臂是否会发生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