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堂活动教学设计
1. 了解舒婷及朦胧诗的一些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的意境;
3. 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意象特征,体会诗人的对祖国深厚的思想感情。
重点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的意境。
难点 :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意象特征,体会诗人的对祖国深厚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爱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我们幸福的家园!千百年来传诵着爱国名篇佳句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荆轲歌 / 渡易水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其实,在当代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诗人,创作了优秀的爱国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舒婷的朦胧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出示目标
1. 了解舒婷及朦胧诗的一些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的意境;
3. 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意象特征,体会诗人的对祖国深厚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预习
1.朦胧诗,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暗示、通感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叠加,给诗歌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派”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1.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2.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3.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2.作者:舒婷,1952年生,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当代女诗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1979年开始发表诗作。她善于运用象征、暗示、通感、联想、比喻等艺术手法曲折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和精神世界,于温柔宁静中传递出感情的潜流,在含蓄朦胧的艺术氛围中透露出思辨的力量。代表作有《致橡树》。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散文集《心烟》等。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她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其抒情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
背景: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在1976年4月24日,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的坎坷经历的青年诗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1979年,诗人面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情景,以自己独有的抒情方式写下了这首诗。
活动一:诵读感知
1.积累生字词:
隧洞suì dòng 蜗行wō xíng 淤滩yū tān 驳船bó chuán 簇新cù xīn 笑涡xiào wō
喷薄pēn bó 伤痕累累shāng hén lěi lěi
2.词语: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全新。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不知怎么办。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
伤痕累累 :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
2.听范读,学生默读,标注重音与停顿,了解朗读方法。
朗读方法:
①停顿。诗歌诵读要有音节的停顿和标点符号间长短不同的停顿,这样才会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②语速。情感不同,诵读的速度也应该不同。一般,高兴、激动、愤怒、焦急、紧张、慌乱时语速较快;悲伤、失望、痛苦等时语速较慢。值得注意的是一片文章中语速快慢会交替进行,才会富于节奏感。
③语调。指声音的高低升降。一般类型有: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
④重读。某些词语为了突出,为了强调,为了更好地抒发感情要念得比较重。
朗读全诗,注意停顿、语速、语调、重读,作好标记。
提示:
(1)语速要适中。根据诗的内容,注意音调或低沉或高昂。
(2)修饰语、中心词注意要重读,语速放慢。比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
(3)朗读时要注意节拍和停顿,四个小节,四个“祖国啊”每一节诗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一节诗之间需要转换感情。
3.学生以多种形式读诗,整体感悟诗歌,思考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
讲述了祖国艰难的历史,赞美祖国正在蓬勃发展的现在,表达为祖国“富饶”“荣光”“自由”的未来而努力的决心。
4.学生个别朗读,配乐,师生点评。
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体会到了诗人抒发的情感。那么这种情感是如何传达出来的呢?就是诗歌中的意象。接下来我们就来解读这些意象。
活动二:解读探究
1.意象就是意中之象,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
它的特点是:以外部感觉为基础,使主体不可感的感情,变成可以用五官感知,变得看得见(如矿灯)、摸得着(如隧洞)、听得到(如疲惫的歌)------接下来我们来探究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活动:自读第一小节,思考:本节出现的意象有哪些?注意它们前面的修饰语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该节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
意象:“老水车”“稻穗”“路基”“驳船”。这首诗的意象以意象群的形式出现。
修饰词语:“破旧”“熏黑”“干瘪”“失修”“淤滩上的”
这些意象群都与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相关;修饰语色调黯淡,语意沉重,给人以贫困、落后的感觉。
这节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朗读本节。(注意:语速舒缓,音调低沉。重读修饰语及中心词)
2.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第二小节,说一说这一节写了怎样的内容。
学生讨论明确:
关注“飞天”“花朵”重要意象,体会其寄托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补充:“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了百姓对生活的祈愿。“花朵”指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希望,然而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像“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不能成为现实,所以是“痛苦的希望”,但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
追问:你觉得在朗读时,与第一小节相比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明确:除悲哀愁苦的情感外,转为亢奋,读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指名学生朗读,班级点评。
3.研读第三四小节,赏析意象群,理解其意蕴。
引导学生明确:
神话的蛛网:蛛网,象征“束缚”,“神话”指历史的浩劫——个人崇拜、盲目冒进的时代。“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象征祖国刚刚从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落后思想束缚中艰难地挣脱出来,焕然一新的生活即将开始,这一切值得期待,让人民看到了新希望。
雪被下的古莲的胚芽:“胚芽”指国富民强的美好理想被唤醒。
起跑线:象征蓄势待发的精神力量。“新刷出”“雪白”强调崭新,一切重新开始。
4.说一说这一节的感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明确:
感彩由悲哀愁苦变为欣喜亢奋,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请学生读出这种情感。
5.如何理解“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这句看似矛盾的诗句?
明确:
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对祖国的挚情。诗人虽然是祖国人口的“十亿分之一”,但她对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充满挚爱。
再次有感情朗读全诗:整体基调是先抑后扬,由悲哀、低沉,转为欣喜、高昂。“祖国 啊”反复咏叹,逐层推进。最后一句为全诗高潮,音调较高,“啊”要拖读,饱含激情。
活动三:问题探究
诗中的“我”仅指诗人自己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讨论明确:
这个“我”不仅仅指诗人自己,也代表那些和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大家一起从苦难中走过,面对新的历史机遇,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承担起重任。“我”的形象,熔铸在祖国这一大形象中。“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既是祖国机体的一部分,也是伟大祖国形象的代表。
活动四:拓展训练
(一)去掉第四节诗中的意象,学生朗读,比较有何不同。
我是你亿万儿女中的一个
你的全部都在我的心中
你喂养了 我
就让我把一切都献给你,
为你换来富饶、荣光和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小结: 可见,诗歌因意象丰富而感情深厚,并具有多义性和启示性。没有了这些意象,诗歌流于平庸,堕入抽象化的空泛,诗歌情感也由原来的饱满变得苍白空洞。
(二)诗中所描写的意象,有些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些则没有(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课文,在下面的横线处添加一句,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句承接紧密,和谐一致。
1.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是失修的路基,托起你艰难坎坷的步履。
六、课堂小结
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最后,让我们再次发出我们心底最深情的呼唤吧——
全班一起大声朗读课题: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