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梅岭三章 配套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22年)(word版 无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2 梅岭三章 配套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022年)(word版 无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1 19:43:0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2课 《梅岭三章》同步教学课堂活动设计
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重点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难点 :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一课时
一.导入:
诗歌导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先秦《荆轲歌·渡易水歌》);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其一》);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
刚刚我们背诵的这些诗有一个共同特点你发现了吗?的确,这些诗都抒发了报效国家,为国捐躯的雄心壮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诗,这是由一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创作的《梅岭三章》,让我们去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
二.出示目标:
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
3.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
三.补充资料:
1.作者及背景介绍:陈毅名世俊,字仲弘,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敌人围追堵截的危难时刻,深陷困境的陈毅写下了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
2.字音:
旌旗(jīng) 阎罗(yán) 烽烟(fēng) 捷报(jié) 血雨腥风( xīng )应有涯(yīng )(yá) 取义成仁(rén) 丛莽(mǎng) 当纸钱( dàng) 即(jí)为(wéi)家
词语:
虑不得脱:估计不能脱险。
旋围解:不久围困解除了。旋,不久、随即。
意如何:心里想些什么呢?
捷报飞来当纸钱:希望幸存的同志们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和安慰我。
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3.解题:
《梅岭三章》中的“章”字,原意是乐曲告一段落。三章,就是三首,并且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因此这三首诗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每首诗各有侧重。接下来就让我们激情朗读这三首诗,体会每首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四.课堂活动:
活动一:激情朗读,感受革命豪情:
1.自读。勾画节奏与重音,思考各部分应该投入怎样的情感。
提示:这三首诗形式上与律诗相同,想一想七言律诗结构划分方法;注意重音与感情把握。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学生展示朗读,班级评价。
指导读好重点词句。比如“断头今日意如何?”这句设问,要统领全诗,奠定了“豪迈”的感情基调,我们要读出那种豪迈的感情来。
思考每一节在情感上有哪些变化?试着表达出这种情感。
提示:第一节读出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第二节有回忆,有激励号召;第三节高亢,充满希望。
再次结合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请学生加上动作,表演朗读。班级评价。
4.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请你给每一首诗起个标题。
学生探究、展示。
示例:
第一首:身陷绝境,死而后已
第二首:誓死卫国,激励战友
第三首:展望未来,革命必胜
活动二:抓住意象,感知内容:
1.知识积累:如何把握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1)看题目。题目中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2)看作者。作者的生平、写作风格、思想等等,无不影响着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相关背景等。
(3)看时代。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4)看意象。意象也就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5)看关键词。抓住了诗眼,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容易把握了。
(6)看典故。
(7)看小序、注释。
2.接下来我们按照这些方法赏析这三首诗。
齐读小序部分,说一说小序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结果。
(2)交代了环境、背景。是诗人的“绝命诗”。
(3)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4)从“旋围解”可以看出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 。
3.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诗人在生死攸关之时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那么这种豪情是通过怎样的意象表达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勾画诗中的意象,说一说这些意象是如何表达诗歌内容及情感的。
任务:依照示例,填写下表:
意象群 内涵 情感
泉台、烽烟、血雨腥风 概括革命征程的艰辛 英雄无畏
示例:
意象群 内涵 情感
泉台、烽烟、血雨腥风 概括革命征程的艰辛 英雄无畏
斩阎罗的十万旌旗、纸钱 表达不屈的革命意志 视死如归
捷报、自由花 表达革命必胜的信念 坚定乐观
分析:
“泉台”“阎罗”都是旧时说法,虽不存在,但为人们所熟知。“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阎罗”让人想到面目狰狞、残暴凶恶的阴间之王,这里借指人间的反动统治者。“旌旗”是旗帜的总称。这里是借代手法,代指军队。这一节表现出诗人即使死了也要集合旧部消灭反动者的决心,想象奇伟,感情强烈。
“烽烟”指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这里是借代手法,代指战争。“捷报”是胜利的消息,表达出革命必胜的信念。
活动三:探究与赏析:
1.自由赏析:找出你喜欢的诗句,试背一背,分享你的感受。
学生赏析。
2.分析重点词句,感受诗歌凝练的语言:
①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明确:“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
②捷报飞来当纸钱。(句中的“飞”能否换成“飘”或“传”?为什么)
明确:不能;“飞”字显得轻快,欢欣,联翩而至,富于生命力和感彩。用“飘”,太缓慢,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这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表达作者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③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明确:运用了借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血雨腥风”借喻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镇压,“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作者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小结:郭沫若评价陈毅的诗:“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元帅以其崇高的思想、炽热的情怀、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过人的文采证明了郭沫若的赞誉并不为过。诗中所体现出的为信仰而献身的从容与豪迈令人望尘莫及。
小结写作特点:
①现代诗歌是对古典诗歌的传承与创新。以毛泽东、陈毅、朱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家诗人,既有扎实的古典诗词功底,又受“五四”新文学的影响,沿用旧体诗格式进行创作,记征程,言壮志,现实、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
②借代和引用这些修辞的运用,形象贴切,暗含了诗人愿意为了革命做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信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梅岭三章
陈毅
第一章:意象群:泉台、烽烟、血雨腥风
内涵:革命征程的艰辛
三章互为一体 第二章:意象群:旌旗
内涵:革命意志的不屈
第三章:意象群:捷报、自由花
内涵:革命必胜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