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报歌》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卖报歌》是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第四册的歌曲,歌曲是我国音乐家聂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作的一首脍灸人口的儿童歌曲。歌曲四二拍,有四乐句组成的一段体,虽然歌曲内容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距离,但因歌曲结构短小,曲调明快,朗朗上口,而且歌词铁警当时的生活常态,有助于学生达到了解歌曲背景下报童的生活,记忆歌词并适合做歌表演的目的。并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辛辣诙谐的笔调,深刻德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对光明生活的渴望。
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学生们的音乐素质较差。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但不大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教学中,我会用一些小的音乐游戏,加强对乐理知识的学习,用丰富多彩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使学生的各方面都有稳定的提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听辨童声音色,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卖报歌》,并背唱歌曲。
2、能按四二拍的强弱规律边唱《卖报歌》边拍击;并正确掌握前八后十六节奏的演唱。
3、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介绍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以及歌曲《卖报歌》创作的社会背景。
用打击乐器并创编节奏型为《卖报歌》伴奏,以及进行歌表演。
重点难点:
感受歌曲四二拍的强弱规律,掌握前八后十六的节奏。
根据歌词内容的不同给歌曲作速度变化的处理。
用打击乐器并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琴、报纸、书包、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学生展示自己课后收集的废旧报纸和旧布做的书包。
【设计思路:体现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想学歌曲的兴趣。】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卖报童的故事。并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设计思路:学生了解歌曲创作的社会背景,理解卖报童的苦难生活,引起学生兴趣,为学唱歌曲打下铺垫。】
学习歌曲
教师播放课件,介绍聂耳。
【设计思路:了解认识聂耳,学生进一步想学歌曲。】
拍手节奏游戏,学生互相介绍自己。
师:大家好,大家好,你的名字叫什么?
生:大家好,大家好,我的名字叫XX X。
【设计思路:学生初接触前八后十六节奏,用拍手感觉出来节奏。】
3、教师出示X XX,教师拍击,学生模仿拍击。
【设计思路:学会前八后十六节奏,解决重点,为学唱歌曲做准备。】
4、教师出示XX XXX | XXX|,学生充当小老师拍击节奏。
【设计思路:由浅入深解决重点,展示学生的荣誉感。】
学生找出歌曲中出现的几处节奏型,学生按节奏读词。教师出示课件。
2/4 XX XXX | XXX|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不等天明去等派报
大风大雨里满街跑
耐饥耐寒地满街跑
教师敲双响筒,学生有的敲双响筒,有的拍手和拍腿,一起按节奏读词。强调四二拍的强弱规律。
教师提示“行家”含义,师生对答(师:你是什么的小行家。生:我是XX的小行家。)
教师出示课件,师生接龙按节奏朗读歌曲歌词。
【设计思路:师生同加深对前八后十六节奏的理解。】
教师弹奏有感情地范唱,学生边听边思考每段的情绪,并给教师伴奏。出示课件。
师生处理歌曲每段情绪,并随琴演唱每段歌词。
第一乐段:高声卖力地、焦急的,速度稍快地。
第二乐段:情绪低落难过,速度稍慢、音量稍弱的。
第三乐段:渴望幸福光明,激动兴奋地,速度先慢、弱,后快,强。
教师弹奏,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思路:学会演唱歌曲,用声音表现出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创编延伸
1、创编沙锤、手铃、三角铁、双响筒的节奏型,学生小组合作。
2、学生展示小组用打击乐器演唱歌曲。
3、师生一同背上书包,拿着报纸,自由表演唱歌曲。
【设计思路:通过各种形式演唱歌曲,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性,体现了小组合作精神,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
小结
1、教师出示课件,介绍“小毛头”——杨碧君。
2、进行弟子规思想教育。
【设计思路:通过了解“小毛头”本人,更深了解了旧社会卖报童生活的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用行动来回报社会和父母们。】
学生叫卖报纸,随音乐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们一起互动学习,孩子们在玩中学,调动了他们积极主动性。利用学生们小组合作,提高了他们互帮互爱的精神。学生对《卖报歌》非常熟悉,但要唱出歌曲的情绪还有一些难度,通过讲故事,了解歌曲创作的社会背景,学生更能表现出歌曲的不同情绪。通过师生同台打击乐器,歌表演演唱歌曲,体现了学生自己当家做主精神,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能轻松地学会歌曲,并能加深印象。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例如学生演唱歌曲还有些节奏不是那么准确的,还有待于以后多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