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伏特舞曲》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简谱)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为乐曲分段;在游戏与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出不同乐段的情绪变化,感受音乐的情绪与旋律的起伏。并能借助肢体语言,培养学生的聆听兴趣和习惯。
2、通过徒手画旋律线、感受音的高低、哼唱乐曲的主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记忆乐曲的主题;引导学生听辨出三部曲式的音乐结构。
3、通过带领学生欣赏《加伏特舞曲》,使他们感受乐曲活泼明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聆听和表演《加伏特舞曲》,感受音乐情绪,听辨乐段。
教学难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用多种方式表现乐曲的三个乐段。
教学准备: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舞蹈《小跳蛙》片段
二、聆听《加伏特舞曲》
1、初听全曲
2、带着问题听
(1)主奏乐器是什么?
师: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单簧管来模仿一下,请仔细聆听单簧管的音色,并记住它的音色。
3、学生模仿单簧管演奏,播放主题旋律。
3、听主题
(1)学生聆听音乐,随旋律跳跃,感受快乐的音乐情绪。
(2)学生自主编创动作,感受主题旋律。
(3)用beng唱主题
(4)用手的高低表达音高
4、分乐段欣赏A
(1)聆听A部分
(2)用拍手、跺脚的方法感受乐曲拍子,教师在大跳处,用手的高低来引导学生理解音高。
(3)在大跳处用手的高低来表达音高,在旋律135,246处用手的高低来表达,并让学生观察,在乐曲中老师都用到了哪些新动作,为什么要这样做 (音高是慢慢升上去的)为什么在乐曲快要结束时,教师用两臂画大圆的方式来表达什么 (长音,并且乐曲的速度是越来越慢的。“渐慢”)
(4)学生表现
5、分乐段欣赏B
(1)聆听B部分
(2)分析B乐段,前半段节奏连贯,旋律较平稳,后半段扔有大跳,很有风趣。
(3)由两位同学为一组,教师做示范。
(4)找跳的好的一对同学到前面带领大家。
4、分乐段欣赏A的再现
(1)聆听A再现部分
(2)分析,与A相同
(3)用律动的方式,表达乐曲。
三、总结归纳:单三部曲式
四、完整表达《加伏特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