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压强 教材版本:鲁科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依据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对物理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考虑、系统规划与预先策划,并根据实际反馈的信息不断地调整物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压强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它既是已学过的密度、质量、重力及二力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学习浮力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一是突出了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是通过科学探究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章已经学习有关力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并且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因素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结论,总结评价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会观察、会体验、会思考、会操作、会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对压力、压强概念的理解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归纳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形成与理解。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大图钉、气球、铅笔、指压板、小桌、面粉、矿泉水、一盒钩码、津威酸奶、ppt课件 研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由教师演示实验大胆的改为学生实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的教学思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都有收获。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谈论、设计、操作盒总结,使实验更趋合理、科学,使学生有创新的意识,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民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观察法、探讨法、体验法、学生实验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并说出在实验中彼此的感受。 2、提出问题: (1)哪位同学受到的力大(学生回答后引导:图钉静止,受力平衡)? (2)为什么他们在相同的力作用下效果不相同?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压强。 1、观看学生表演 2、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两位同学收到的力是一样的。 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初步认识压力、压强
师生合作,共同探究 师生合作,共同探究 师生合作,共同探究 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我会观察 (1)用一只手掌平压在气球上,另一只手的 食指顶住气球,观察气球何变化? (2)提问:气球两端所受力大小什么关系? (3)追问:既然所受力大小相同,为什么气球形变的程度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不同)。 我会体验 活动一:(1)用力压,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2)两手压力加大,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活动二:(1)一个同学站在指压板上; 背上背一个同学站在指压板上; 背上背一个同学单脚站在指压板上。 提出问题:通过游戏我们猜测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那么在实验中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探究? 3、我会探究(仪器自选): 实验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选择仪器: 控制的物理量: 改变物理量: 压力作用效果通过____________显示: 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 有关。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实验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是否有关 选择实验仪器: 控制的物理量: 改变物理量: 压力作用效果通过__________显示: 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 有关。压力一定时,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总结实验结论:(板书展示) 大量实验表明:当受力面积大小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强; 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强。 教师引导:通过实验得出,压力作用效果的强弱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在物理学上,把压力作用效果的强弱叫压强。 三、压强 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1、定义:定义: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用p表示。 2、公式: 3、 单位:帕斯卡(Pa) 1 Pa含义: 1平方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为1牛。 5、我会运用(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菜刀的设计及运用 提问:切肉切不动,有哪些方法 提问:通过上面的现象,你能总结出减小压强的方法吗? (2)书包带为什么做的很宽 (3)展示图片盲道 进行情感教育,关爱身边的残疾人。 (4)破冰自救 冰面破灭时,人为什么要匍匐前进,不能站立直行? (5)玩游戏,插吸管比赛,将吸管插入酸奶中,比一比谁插得最快,获胜同学将获得奖品酸奶。 老师展示吸管,让同学分析获胜的原因? 学生观察:气球会发生形变,而且两边形变的程度不同。 受力大小相等 受力面积不一样 学生体验。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学生回答:控制变量法 学生小组进行思考讨论,选择他们所需要的仪器,然后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结束后选择实验仪器不同的两个小组进行展示实验操作过程,与同学进行交流;并总结实验结论。 压力大小 压力 受力面积 受力面积越小 学生思考。 学生听讲、理解;整理学案 减小受力面积或增大压力 学生分析求解 同学分析盲人通过什么识别路 两位同学开始比赛 观察两位同学的吸管,分析其获胜原因。 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慢慢引导学生建立形象压强的作用效果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与动手实验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理解压强的概念,并在对压强公式的讲解时引导学生想要改变压强的大小,可以从两方面下手:压力和受力面积,为之后学生的运用埋下伏笔。 通过身边现象的解释,加深对压强公示的理解,同时总结出减小和增大压强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运用和升华。
课堂小结 我会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你还想世道什么? 同学先回顾一分钟,然后进行交流总结。 培养学生会自己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课堂检测 1、某轿车的质量是1.6 t,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0.02m2。(g=10 N/kg)求: (1)轿车自身的重力; (2)轿车对地面的压强。 学生思考练习,并请完成好的同学上台展示。 培养学生对公式的应用能力和对习题的分析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强;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强; 二、压强: 1、定义: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2、公式: 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受力面积 (2)减小压力 增大压强的方法:(1)减小受力面积 (2)增大压力
教学设计特点
1、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地位。这与传统的教学不同,这节是按新课程理念和目标,将学习的重点转化为知识的探究过程。 2、要转变教学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学探究,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以达到教学目的。本节课的实验探究采用学生自主选择仪器进行实验,老师在旁只做指导,充分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3、本节内容重在学生的体验和表达,然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