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详解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单元试卷(含答案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难点详解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单元试卷(含答案详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21 19:0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月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位置开始在水平面上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2s~4s内,物体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4s末两物体的运动速度恰好相等
C.在0~2s内,甲物体比乙物体运动得快
D.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2、如图所示,是志愿者在野外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根据图片可以判断这棵小树的高度约为(  )
A. B. C. D.
3、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7~20s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10s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
C.在0~5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小
D.经过5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4、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得图中细铜丝的总宽度为18.90cm
D.实验中采用了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5、在100米短跑竞赛中,运动员沿直线运动,摄像机A拍摄了一段影像,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获得冠军的B运动员一直在屏幕中央。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以B运动员为参照物,跑道是静止的 B.以跑道为参照物,B运动员是静止的
C.不论以什么为参照物,B运动员总是运动的 D.摄像机A与B运动员保持相对静止
6、某同学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到路边的站牌向后运动,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经过的路面 B.路边的花坛 C.所坐的汽车 D.远处的房屋
7、为了使测量更准确,在实验中应该(  )
A.尽量使每一次的测量结果完全一致
B.按实验要求认真测量,如实记录数据
C.记录数据和计算时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越多越好
D.当发现测量数据相差太大时,可以修改数据
8、无人机在抗击疫情期间大显身手,可进行航拍、监控等工作,被称为“会飞的照相机”(如图)。在一次航拍中,小明从监控画面中看到树梢在向上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地面上的建筑
C.无人机 D.树干
9、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m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83s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此项目决赛的中国运动员。图所示是他参加60m和100m的十场短跑比赛成绩;下列关于这十场比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十场比赛中,苏炳添在2015年的60m短跑中跑的最快
B.在2018年的60m短跑中,每秒跑过的路程一定是9.35m
C.在2021年的两次比赛中,100m短跑的平均速度较大
D.若苏炳添用2021年短跑比赛的平均速度跑完60m大约用时5.90s
10、如图是沿直线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0s内甲做减速直线运动 B.t=30s时,甲乙速度相等
C.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 D.甲乙同时、同地出发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一架飞机以600km/h的速度匀速飞行,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如果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
2、东方明珠塔尖的高度为441m=______km=______cm
3、下图中物体长为___________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
4、如图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_分___________秒。
5、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A牌表示汽车在此路段行驶速度不超过___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_________小时才能到达机场。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已突破,世界领先。“蛟龙号”潜水器在某次下潜之前,用声呐向该海域的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声呐接受到回声信号,“蛟龙号”从海水表面匀速竖直下潜到米深处,需小时分秒的时间。(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求:(1)该海域的深度为多少?
(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多少?
2、长为200米的列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匀速从一座长为3800米的铁路桥上驶过,则列车从车头上桥到整列车全部驶离大桥需要多少秒?全部列车在桥上的时间为多少秒?
3、某跨海大桥全长55km,汽车限速100km/h。
(1)汽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的路程?
(3)若汽车在0~2min运动的路程是2km,求汽车在0~6min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4、某人乘坐出租车的发票如表所示。根据发票提供的信息,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多少小时?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车费发票
车牌号 渝F9K899
日期 21-12—3
上车 11:32
下车 11:56
单价 2元
里程 12km
金额 30.00
5、一列长20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桥,已知桥长1.3km,整列车通过桥的时间是1分钟。
求:(1)该列车的速度?
(2)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以下是小车到达甲,乙,丙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5:25:20、15:25:23、15:25:25。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v乙丙=_____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丙点后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甲丙段的平均速度v甲丙偏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甲丙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t甲丙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2___________v1(选填“>”“<”或“=”)。
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使用______和_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减小误差: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实验中测得总路程s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用“>”比较)。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在2s~4s内,乙物体的s-t图像是水平直线的,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位置开始在水平面上向东运动,第4s末两物体的图像相交,表示两物体经过的路程相同,到达了同一位置,此刻乙物体静止,故B错误;
C.在0~2s内,甲乙两物体的图像都是倾斜的直线,说明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倾斜程度更大,说明乙的速度更快,故C错误;
D.前4s内,甲乙经过的路程都为8m,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 可知,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
普通成年人的身高基本在1.7m左右,图中扶树的志愿者的身高比小树要低一些,故小树的高度大约为2m,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
A.由图像可知,7~20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不变,故可知此时间段内乙车静止,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10s时两车的运动距离相等,因两车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故可知0~10s内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B符合题意;
C.由图中可知,0~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通过的路程,故由可知,该时间内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中可知,经过5s,乙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车通过的路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
A.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中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为1mm,分度值是1mm,故A错误;
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刻度线垂直,故B错误;
C.由图示刻度尺可知,线圈总长度是
18.90cm-15.00cm=3.90cm
故C错误;
D.铜丝的直径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为了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图中实验运用累积法,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
AB.运动员在跑道上奔跑时,运动员和跑道之间的位置是变化的,即以B运动员为参照物,跑道是运动的,以跑道为参照物,B运动员也是运动的,故AB不符合题意;
CD.通过A摄像机的拍摄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获得冠军的B运动员一直在屏幕中央,则B运动员相对于电视机屏幕和A摄像机是静止的,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要选择参照物,物体的位置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物体的位置与参照物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站牌向后运动,则站牌与选择的参照物的位置要发生变化。站牌与经过的路面、路边的花坛 及远处的房屋的位置均没有发生变化,而站牌与所坐的汽车位置发生了变化,则选的参照物是所坐的汽车。
故选C。
【点睛】
7、B
【详解】
ABD.测量物体的长度要尊重客观事实,认真测量,如实记录数据,不能凑数,更不可以随意修改,故A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保留就是错误数据,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
一个物体相如果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是静止的。无人机在空中拍摄时,树梢相对于无人机上的照相机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小明从监控画面中看到树梢在向上运动,是以无人机为参照物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CD
【详解】
AC.根据题意,在路程相同时,可以通过比时间,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00m时,2021年的时间最短,由速度公式可知,速度为
60m时,2018年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知,速度为
即这十次中2021年100m的速度最快。故A错误,C正确;
B.跑步过程一般为变速运动,因为无法确定其运动状态,无法确定每秒运动的距离和速度,故B错误;
D.根据题意,2021 年100跑的最好成绩为,由速度公式可知其如果以此速度跑完60m,时间为
故D正确。
故选CD。
10、C
【详解】
A.用线段ab代表甲、乙的运动路程,由图中可知,甲的运动距离在0s时最大,在40s时为零,随时间均匀减小,故可知甲的运动距离s甲代表甲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即甲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均匀地减小,设甲是从a到b运动,可知甲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均匀的增大,即0~4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中可知,t=30s时,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为
可知此时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
C.由图中可知,t=10s时,乙的运动距离随时间均匀增加,可知乙的运动距离s乙代表乙与出发地之间的距离,结合A中分析可知,乙是从b到a运动,t=0s时,s甲=400m,即ab=400m,t=30s时,甲距离b100m,即甲运动了300m,此时乙也距离b100米,即乙运动了100m,此时甲、乙运动的距离之和刚好等于ab的距离,可知此时甲、乙相遇,此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故C正确;
D.由图中可知,t=0s甲就开始出发,而t=10s时乙才开始出发,故甲、乙不是同时出发,且由C中分析可知,甲、乙也不是从同地出发,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1∶5
【详解】
飞机和汽车的速度之比
v1∶v2=600km/h∶60km/h=10∶1
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
2、0.441 44100
【详解】
[1][2]因为
1km=1000m,1m=10dm=100cm
所以东方明珠塔尖的高度为
441m=0.441km=44100cm
3、2.75(2.76或者2.74均可) 1mm
【详解】
[1][2]如图,刻度尺1cm分成了10等份,每份为0.1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对准9.00cm,右端的读数为11.75cm,物体的长度
4、5 37.5
【详解】
[1][2]由图中可知,小表盘的指针位于“5”和“6”之间,且偏向“6”一侧,故可知小表盘的示数为5min,大表盘的指针指向37.5,故大表盘的示数为37.5s,故可知停表的读数为5min37.5s。
5、100km/h 0.3
【详解】
[1]由图示知,此路段汽车限速100km/h,即汽车行驶速度不超过100km/h。
[2]由图示知,A牌处距离机场30km,则此处到机场所用时间至少为
三、计算题
1、(1);(2)
【详解】
解:(1)因为声音传播到海底的时间为总的时间的一半,所以
因为,所以海的深度
(2)“蛟龙号”的下潜时间
“蛟龙号”的下潜速度
答:(1)该海域的深度为;
(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
2、200s;180s
【详解】
解:汽车的速度
v=72km/h=20m/s
列车从车头上桥到整列车全部驶离大桥的路程
s1=3800m+200m=4000m
列车从车头上桥到整列车全部驶离大桥需要的时间
列车完全在桥上的路程为
s2=3800m-200m=3600m
全部列车在桥上的时间为
答:列车从车头上桥到整列车全部驶离大桥需要200s,全部列车在桥上的时间为180s。
3、(1)0.55h;(2)6km;(3)80km/h
【详解】
解:(1)由 可知汽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的时间为
(2)由图可知在2~6min,汽车的v﹣t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此段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汽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2=90km/h,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由可知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的路程为
(3)若汽车在0~2min运动的路程是s3=2km,汽车在0~6min通过的总路程
s=s3+s2=6km+2km=8km
则汽车在0~6min的平均速度为
答:(1)汽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0.55h时间;
(2)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的路程为6km;
(3)汽车在0~6min的平均速度是80km/h。
4、(1)0.4h;(2)30km/h
【详解】
解:(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t=11:56-11:32=24min=0.4h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0.4h;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30km/h。
5、(1)25m/s;(2)44s
【详解】
解:(1)列车全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
s=l桥+l车=1300m+200m=1500m
则列车通过大桥的速度
(2)列车全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
s′=l桥﹣l车=1300m﹣200m=1100m
列车全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
答:(1)列车通过大桥的速度是25m/s;
(2)列车全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为44s。
四、实验探究
1、 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更长,减小实验误差 0.2 小 <
【详解】
(1)[1]根据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即路程与时间的比,故“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原理。
(2)[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更长,减小实验误差。
(3)[3]由图知,乙丙段的距离为
所用时间为
小车在乙丙段的平均速度为
(4)[4]如果让小车过了丙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则测得甲丙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5]小车从甲位置由静止滑下时,做匀加速运动,即小车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所以,由可知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大于总时间的一半,即达到v1所用的时间大于总时间的一半,则小车在达到v1时所用的时间比v2所用的时间要长,由于小车是做匀加速运动的,当初速度为0时,末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故。
2、刻度尺 停表 同一位置 v3>v1>v2
【详解】
(1)[1][2]如果测量出物体通过的距离和运动的时间,根据可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停表,即练习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
(2)[3]由(1)知,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3)[4]实验中多次测量可减小误差,每次实验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4)[5]小车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v3>v1>v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