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八章第二节 经济发展 教学设计
课题 8.2经济发展 单元 第八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珠江三角洲的一大特色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本节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点及由于经济发展迅速而产生的城市化和外来人口多两大特点,这是整章的重点。授课时要注意理清条理,分析透彻,让学生对家乡的经济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掌握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的特点;掌握外来人口多以及外来人口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2. 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过程;认识珠江三角洲便捷的交通;3. 结合实例说出区域合作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意义。
重点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点,城市化的过程以及外来人口多带来的影响。
难点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 说说你所知道的珠江三角洲的著名品牌。图片展示,学生抢答。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引入本课。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观看图片和文字材料,进入情境。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著名品牌引入经济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一、改革开放的前沿(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一框“改革开放的前沿”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2.读第83页图8.8,说一说珠江三角洲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3.读第83页图8.9,请你估算一下珠江三角洲201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多少倍?教师小结归纳: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1)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大陆南部,濒临南海,与东南亚隔海相望,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2)自然环境:地形平坦,河流众多;热量、水分条件充足。(3)著名的侨乡,便于吸引外资。(4)人口众多:庞大的人口总量有力地促进了广东消费需求,也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人力资本。(5)国家政策扶持。2.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经济高速增长,交通发达,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3.展示深圳改革开放前后图片,让学生感受时代变迁和沧桑巨变。出示深圳、珠海图片,并简要介绍。(二)探究交流1.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向哪些地方转移,为什么?2. 21世纪以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点拨: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向东莞并逐渐向粤东、粤北和粤西地区转移。原因是随着企业的增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发展密集型企业的优势已经不明显,而发展高科技产业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所以,企业向周边土地成本相对低的地方转移,而生产品种 向通讯,高科技方面发展。珠三角地区的工业结构由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向信息技术工业转变。二、城市与交通(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二框内容,读图8.16和图8.17,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1984年和2010年,1万~5万人口的城镇数目的变化。据此,推测城镇人口的数量和农业用地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点拨:3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城市人口奇迹般地高速增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用地面积逐渐扩大,已发展成为我国高度城市化地区之一。2.和同桌交流本地区的主要交通方式。(二)探究交流结合家乡城市化的发展,说说城市化带来的利弊。利: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交通和通信改善。弊:①环境质量下降;②无业人口增加,社会问题增多;③人均绿地减少。三、区域合作讨论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合作对本区和周边地区起到了什么作用?明确:有利于发挥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阅读相关地图,和教材资料,完成学习内容。举手回答,小组展示。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课堂展示。学生小组交流,积极发言,课堂展示。学生小组交流,积极发言,课堂展示。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图习惯,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课上展示环节让学生讲的更精彩。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实践探究能力。
课堂练习 粤港澳大湾区背靠中国大陆,面向东南亚,是世界四大湾区之一,读粤港澳大湾区位置和组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城市不属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是( )A. 江门 B. 厦门 C. 广州 D. 佛山2.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湾区南临南海 B. 位于珠江三角洲C.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 全部都属于广东省3.从地理视角出发,下列不符合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是( )A.大力发展重工业 B.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 进一步扩大开放 D. 走绿色低碳道路4.珠江三角洲区域曾发生“民工潮”现象,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来到这里工作,其主要原因是这里( )A. 旅游资源丰富
B. 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C. 农业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D. 加工制造业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5.近年来,针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出现“用工荒”的问题,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减小企业投资规模 B.关停高新技术产业C. 进行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 D. 迁移大型先进制造业参考答案:BDADC
课堂小结 结合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构建。 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做好知识构建。小组交流,积极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理清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完成本节知识建构。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7张PPT)
第八章 珠江三角洲
粤教版 八年级下
第2节 经济发展
新知讲解
-01
新知导入
学习目标
01
02
03
掌握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的特点;掌握外来人口多以及外来人口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出区域合作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意义。
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过程;认识珠江三角洲便捷的交通;
新知讲解
改革开放的前沿
城市与交通
01
目 录
02
区域合作
03
01
改革开放的前沿
新知讲解
-01
珠江三角洲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是广东省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地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阅读课本82~85页,讨论并归纳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新知讲解
-01
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大陆南部,濒临南海,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
新知讲解
-01
自然环境
地形平坦,河流众多
热量、水分条件充足
新知讲解
-01
珠江三角洲每个市,县都有十几万至近百万人旅居海外,尤以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五邑地区(台山,开平,恩平,鹤山,新会)旅外华人最多,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仅台山市就有海外华侨,华人100多万,超过现在台山市的总人口。
海外华侨华人历有回乡建设的传统。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华侨和华人回乡投资办厂或建设公益事业。
著名的侨乡
华人华侨回乡投资办厂建设公益事业
新知讲解
-01
著名的华侨华人名人
新知讲解
-01
20世纪初,五邑华侨华人在家乡建设的民居——碉楼,已于2007年被正式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新知讲解
-01
近几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目前,该地区户籍总人口已达8679万,劳动力资源丰富。
人口众多
十年来,广东人口总量继续位居全国
首位。其中,广深莞三市人口超千万,
人才加速向珠三角集聚,珠三角核心区
常住人口占比达到61.9%。劳动年龄人
口数量仍居全国首位。
十年来,广东省外户籍净迁入人口达312.02万人。此外,全省常住人口中,外省流入人口达2962.21万人,比2010年增加812.34万人,年均增长3.26%,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人口‘红利’是推动广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庞大的人口总量有力地促进了广东消费需求,也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新知讲解
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划出一定的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以便吸引外资,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而建立的出口加工区。我国除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外,还建立了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
国家政策扶持
新知讲解
-0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全国的3倍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经济高速增长,交通发达,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新知讲解
-01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沧桑巨变
新知讲解
-01
深圳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间,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新知讲解
-01
珠海,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东与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南与澳门陆地相连。
新知讲解
-01
改革开放初期,港澳同胞带着大量的资金、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经验,到珠江三角洲投资办厂,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为,产品主要通过港澳出口到世界各地。到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世界信息产品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改革初期珠江三角洲制造业
新知讲解
-01
21世纪以来,珠三角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不再明显;
制造业人员平均工资
1998-2015年土地出让金(亿元)
新知讲解
-01
粤东
粤北
粤西
制造业由珠三角深圳→ → 。
东莞
粤东、粤西、粤北
珠江三角洲制造业产业迁移示意图
随着企业的增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发展密集型企业的优势已经不明显,而发展高科技产业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所以,企业向周边土地成本相对低的地方转移,而生产品种 向通讯,高科技方面发展。
新知讲解
-01
21世纪以来,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已不明显,珠江三角洲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技术,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改革开放的第二次腾飞。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知讲解
-01
深圳“高交会”
1999年以来,每年在深圳举办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
“高交会”集成果交易、产品展示、高层论坛、项目招商、合作交流于一体,为海内外客商提供寻求项目、技术、产品、市场、资金、人才的便捷通道。
“高交会”已成为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以及促进国家、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交会”上展出的智能机器人
第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开幕式
新知讲解
-01
华为总部
腾讯总部
新知讲解
-01
从“机器换人” 到智能工厂
02
城市与交通
新知讲解
-01
1984年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
2010年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
推测城镇人口的数量和农业用地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城市化主要表现在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用地规模的扩大。
新知讲解
-01
随着珠江三角洲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田变成了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昔日的乡镇发展为众多的大中小城市。
珠江三角洲昔日的桑基鱼塘
曾经的农田变成了工业园
新知讲解
-01
珠江三角洲的乡镇都建有自己的公园
过去鱼塘现在高速公路和立交桥
新知讲解
-01
珠江三角洲四处可见的崭新住宅区
春运期间的广州火车站
新知讲解
-01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交通、通信的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以广东为中心,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合的交通运输网络,成为广东省交通运输最发达的地区。
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的崖门大桥
珠江三角洲交通图
新知讲解
-01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珠江水路运输
新知讲解
-01
广州
广东省人民政府驻地——广州,简称“穗”,又称“羊城”,是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广州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迄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
广州现代交通发达。白云国际机场是我国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广州铁路枢纽是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以广州为中心的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网加强了珠江三角洲各城市之间的联系。
新知讲解
-01
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一小时生活圈”
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是以广东、深圳、珠海为主要枢纽,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的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
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的建成与开通,使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之间相互往来的时间缩短为一小时左右,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一小时生活圈”,极大地促进了各城市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方便了市民出行与生活。同时,缓解了广州、深圳等大都市居住难与市区交通拥挤的压力。
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图
新知讲解
-01
港珠澳大桥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于2009年12月动工兴建,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在大桥建后,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左右。港珠澳大桥的兴建,加强了珠江口东岸与西岸的联系,有利于形成深港、广佛、珠澳核心都市圈。
新知讲解
-01
结合家乡城市化的发展,说说城市化带来的利弊?
利: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交通和通讯条件改善。
弊:环境质量下降,无业人口增加,社会问题多,人均绿化面积减少······
03
区域合作
新知讲解
-01
近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不同地区的区域条件优势,开展区域内外的经济合作与互补。珠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还把目光瞄准了国际市场,积极建立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贸联系,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发挥了“桥头堡”的作用。
中国——东盟贸易合作
新知讲解
-01
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政府2013年提出并逐步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政策。“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伙伴关系。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珠江三角洲,通过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开放合作区的作用,深化与港澳台的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内陆地区及“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联系,推动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成为“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主力军。
“一带一路”路线图
珠江三角洲与“一带一路”
归纳总结
课堂练习
粤港澳大湾区背靠中国大陆,面向东南亚,是世界四大湾区之一,读粤港澳大湾区位置和组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课堂练习
1.下列城市不属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是( )
A. 江门 B. 厦门 C. 广州 D. 佛山
2.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大湾区南临南海
B. 位于珠江三角洲
C.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 全部都属于广东省
B
D
课堂练习
3.从地理视角出发,下列不符合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是( )
大力发展重工业 B.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 进一步扩大开放 D. 走绿色低碳道路
A
课堂练习
4.珠江三角洲区域曾发生“民工潮”现象,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来到这里工作,其主要原因是这里( )
A. 旅游资源丰富
B. 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C. 农业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D. 加工制造业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D
课堂练习
5.近年来,针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出现“用工荒”的问题,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减小企业投资规模
关停高新技术产业
C. 进行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
D. 迁移大型先进制造业
C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2 经济发展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的特点;掌握外来人口多以及外来人口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2. 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过程;认识珠江三角洲便捷的交通;
3. 结合实例说出区域合作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意义。
【学习重点】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点,城市化的过程以及外来人口多带来的影响。
【课内探究】
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
说说你所知道的珠江三角洲的著名品牌。
图片展示,学生抢答。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引入本课。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二、知识梳理、构建框架
知识点一:改革开放的前沿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一框“改革开放的前沿”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读第83页图8.8,说一说珠江三角洲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
3.读第83页图8.9,请你估算一下珠江三角洲201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多少倍?
(二)探究交流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向哪些地方转移,为什么?
2. 21世纪以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知识点二:城市与交通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二框内容,读图8.16和图8.17,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1984年和2010年,1万~5万人口的城镇数目的变化。据此,推测城镇人口的数量和农业用地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和同桌交流本地区的主要交通方式。
(二)探究交流
结合家乡城市化的发展,说说城市化带来的利弊。
知识点三:区域合作
讨论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合作对本区和周边地区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基础练习,巩固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背靠中国大陆,面向东南亚,是世界四大湾区之一,读粤港澳大湾区位置和组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城市不属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是( )
A. 江门 B. 厦门 C. 广州 D. 佛山
2.下列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大湾区南临南海 B. 位于珠江三角洲
C.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D. 全部都属于广东省
3.从地理视角出发,下列不符合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是( )
A.大力发展重工业 B.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 进一步扩大开放 D. 走绿色低碳道路
4.珠江三角洲区域曾发生“民工潮”现象,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来到这里工作,其主要原因是这里( )
A. 旅游资源丰富
B. 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C. 农业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D. 加工制造业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5.近年来,针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出现“用工荒”的问题,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减小企业投资规模
B.关停高新技术产业
C. 进行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
D. 迁移大型先进制造业
参考答案:BDADC
四、课堂总结
结合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构建。
五、自主检测
1. 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前沿的主要地理优势是( )
A. 热带季风气候的水热条件好
B. 京广、京沪铁路直通本地区
C.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且毗邻港澳
D. 矿产资源和能源充足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 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是( )
A. 台湾地区 B. 东南亚地区
C. 港澳地区 D. 其它地区
3. 珠江三角洲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具有的优势是( )
A 矿产资源丰富 B. 水资源充足
C. 地势平坦 D. 毗邻港澳华人华侨多
4.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回答问题。
(1)本区与图中A行政区形成了________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2)珠江三角洲发展对外贸易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
(3)在本区与A行政区经济合作中,不可能从A行政区输往内地的是________。
A.资金 B.技术 C.管理 D.劳动力
参考答案:1.C 2.B 3.D 4(1)前店后厂(2)靠近港澳和东南亚,很多地方是侨乡
(3)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