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为受尽苦难的祖国愤而创作出《七子之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他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去共同感受他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教学导入
第一课时
壹
1.了解讲演背景,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容。
2.理清结构,理解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学习目标
【闻一多 】
字友三,湖北黄冈人。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三美”的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蓄须明志, 抗战到底!
1.作者介绍
检查预习
2.背景资料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对和平民主的迫切要求,继续发动内战,并对爱国民主运动进行镇压。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这一演讲,于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3.文体知识
讲演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
特点:
1、针对性 2、 鲜明性 3、条理性 4、通俗性 5、适当的感彩。
诬蔑
屠杀
捶击
赋予
卑劣
恐怖
卑鄙
蛮横
毁灭
挑拨离间
miè
tú
hènɡ
chuí
bǐ
jiàn
yǔ
liè
huǐ
kǒng
4.字词正音
李夫人带着悲泣走到台上,愤怒地控诉国民党反动派卑劣的罪行,报告时泣不成声,一千多听众大都愤然泪下。而竟有一些戴歪帽、黑眼镜的特务分子不顾纠察队的一再制止,在会场中抽烟、说笑,无理取闹,想造成混乱,趁机杀闻先生,但因为人多不敢下手。闻先生本来并不准备讲话,现在看到敌人这样猖狂实在抑不住心头的愤怒。
初读课文
1.材料链接
愤怒
痛斥
痛恨
2.听读课文
我们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情感来读本课呢?
特务
昆明青年
3.整体感知
闻一多先生的演讲有谁在听?
这篇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部行径和罪行;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
4.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赞扬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
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制造白色恐怖的虚弱本质,揭示人民必胜,真理永存,阐述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6-12段):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第一部分
(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
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
②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只会偷偷摸 摸地暗杀;
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
初读课文
(2)第③自然段中同时列举“一二·一”事件和
李公朴被害惨案的用意是什么?
连续列举正义人士被害的典型惨案,赞扬李先生和昆明青年的伟大献身精神,同时揭露了反动派反革命、反人民、搞谋杀的险恶企图。
(1)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
有什么根据?请根据选段分点说明。
① 敌人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是自己在慌在害怕,是他们自己在恐怖。
②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③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第二部分
(2)人称由“他们”变为“你们”,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用“你们”直斥敌人,痛斥的色彩更强烈。表明演讲者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和对反动派的极度愤怒和蔑视的感情。
第二部分
(3)“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
公朴站起来!”,试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作者对敌人的愤恨蔑视、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第二部分
(4)“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
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请赏析这句话所用修辞手
法的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表明反动派在垂死挣扎,斗争会更残酷;表达人民必胜和前途光明的信念。
第二部分
(1)作者说:“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思考:“我们有力量”在哪里
第三部分
(2)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继承传统,争取民主和平的胜利。
第三部分
(3)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决心?
表明闻先生为追求光明和民主,决心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斗争精神,随时准备为真理献身的斗争精神。
第三部分
本文题为“最后一次演讲”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请结合全文内容回答。
感悟主题
资料链接: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先生在参加李公朴的追悼会之后,在返回家的途中遭到特务的暗杀。中国人民的光荣的儿子——闻一多,面对着法西斯特务的枪口,坚贞不屈,横眉冷对,英勇牺牲了。
表明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最后一次的讲演,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和鲜血写就的文字,体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感知到:这是一篇冷峻如铁,热情如火的讲演词,是声讨反动派的檄文,是赞扬烈士的颂歌,是呼唤斗争的号角。作者在文中贯注了什么样情感?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我们下节课将进一步去探讨。
阅读推荐
为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各位同学可以去阅读一下闻一多先生的作品。
第二课时
贰
1.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2.揣 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演讲的特点。
学习目标
鲁迅先生说过:“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众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闻一多先生这篇怒斥敌人的演讲,就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
教学导入
(一)从文中找出作者喷扬正义的语句,并试着读出其中包含的情感。
1.说到李公朴先生,反复称喷他“光荣”,他的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他的血“不会白流”等。
2.他倒下了。“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3.“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
情感体验
分析:语气热情,满怀装敬。
分析:歌颂人民的力量,语气更是洋溢着激情。
分析:对胜利充满信心。
1.说他们的心理:“在慌”,“在害怕”,“在恐怖”。
2.说他们的罪行:“最卑劣最无耻”。
3.说他们的结局:“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二)从文中找出作者斥责邪恶的语句,并试着读出其中包含的情感。
小结:在用语的感彩上,表明了作者强烈的爱憎。
分析:在斥责敌人时,语气充满蔑视、愤怒和仇恨。
1.设问句:“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2.反问句:“这成什么话?”“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三)交替使用大量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
分析:设问句主要用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分析:反问句主要用来揭露敌人无耻卑劣的行径,语气凌厉。
3.感叹句:“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分析:对敌人罪行的谴责。表现出一种面对面,短兵相接的气氛,把演讲者义正词严的指斥,反动家伏尴尬龟缩的情态表现得很充分。
分析:这些语句有的是对人民力量的赞颂;有的是对胜利前景的展望;有的是决心和号召。
分析:首先连用七个“他们”,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反动派“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的虚弱本质;紧接着用十个“你们”当面警告敌人,“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并列举史实证明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是历史发展的规律;还用十个“我们”自信而自豪地宣布“光明就要出现”,“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品味语言
(一)人称的变换
小结:在演讲中不断变换人称,有力地配合讲演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出讲演者毫无畏惧,直接向敌人挑战,向敌人发起攻击。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极其愤怒的感情和轻蔑的态度。鼓动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的、战友般的感情。
细读第4、5段,注意人称的变换。
本篇文章作为演讲词很具有感染力,找出感染你的句子加以品析。
(提示:可以从修辞、句式、用词等角度赏析)
(二)语句分析
1.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2.“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明确:既用反复的修辞揭露了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方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
明确:运用比喻,表明反动派在垂死挣扎,斗争会更残酷;表达人民必胜和前途光明的信念。
3.“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4.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明确: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作者对敌人的愤恨蔑视、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明确:连用反问句和感叹句,指出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
5.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明确:表明闻先生为追求光明和民主,决心为革命事业献身的斗争精神。将本来抽象化的前仆后继的决心形象化,让人印象深刻。
小结:对比、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与设问、反问、感叹句式的结合,更能增强表达效果。
1.有明确的观点。
2.有很强的针对性。
3.有特定的对象。
4.语言慷慨激昂,情感爱憎分明,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
(三)归纳这篇即兴演讲词的特点。
本堂课我们一起体会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揣摩了作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明确了本篇即兴演讲的特点。演讲并非单纯的口头表达,它与一个人的读写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息息相关,连为一体。可以说,演讲能力体现出一个人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希望各位同学以后多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课堂总结
闻先生死了,在国民党反动的阴谋下死了,但闻先生的精神是永远不会死的。快要死的,是日暮途穷的反动派。闻先生是活着的,他的精神,他的意志,他的理想,已经成全中国人民的精神,全中国人民的意志,全中国人民的理想。他的方向,也是中国人民的方向,全中国人民将会以更坚强更勇壮的行动,为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而努力。
----- 西南联大《除夕副刊》
1.有些同学总以为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请说一段劝告他的话。
2. 国家号召我们“珍爱生命,善待自然”。请你在所住的村镇或小区发表一场演讲,你想说些什么呢?试着撰写一篇演讲稿吧!
作业布置
感谢观看
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