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跳水》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1 12:3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思维过程,品办法之妙
——17《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内容解析】
文章主要写了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猴子又去戏弄船长的儿子,孩子为了追回被猴子抢走的帽子,不知不觉爬上桅杆顶端的横木,情况十分危险。在紧急关头,船长急中生智,逼儿子跳水。这一沉着、机智、果断的处事方式,使孩子脱离了险境。课文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在情节的安排上十分巧妙。一方面具体而细致地描写了猴子“放肆”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辅以水手们“取乐”的笑声,在猴子的逗弄下和水手的笑声中,孩子从“笑得很开心”到“哭笑不得”,再到“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心情不断变化,直至不知不觉陷入了险境。
【教学目标】
借助流程图回顾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复述故事内容。
通过关联猴子的举动与孩子的心情变化,明白水手的几次“笑”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推波助澜的作用。(重点)
3、能客观分析形势发展,尝试还原船长的思维过程,明白船长办法好在哪,感悟船长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质。(难点)
【教学过程】
回顾故事,练习讲述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跳水》这一课,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谁来把起因、经过、结果再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流程图:水手拿猴子取乐 猴子逗孩子生气、孩子追猴子而遇险
船长逼孩子跳水)
根据流程图,练习讲述故事。
预设:
生1:水手“逗”猴子,猴子“气”孩子,孩子反过来“追”猴子,最后,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
生2: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水手们逗猴子取乐,猴子放肆起来,摘走船长儿子的帽子,故意气他。孩子因为猴子的挑 逗和水手们的哄笑而生气,爬上桅杆顶端的横木去追猴子夺帽子,而陷入险境。 最后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点评:整体回顾故事,符合认知规律,并为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意思打下了基础。】
二、关注水手的“笑” ,助推情节
1.师:是谁让孩子一步步陷入绝境?默读1-4自然段思考、批注,小组讨论后交流。
预设:
生1:我认为是猴子让孩子陷入绝境,首先猴子摘了男孩的帽子,然后还用牙齿撕、咬,逗男孩生气,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逗孩子生气,,孩子恼羞成怒追猴子陷入绝境。(师相机板书:猴子)
生2:我认为是孩子自己让自己陷入绝境,孩子在猴子的逗弄下,一点不冷静,气越生越大,控制不了自己去追猴子,最终让自己陷入绝境。(师相机板书:孩子)
生3:我认为是水手让孩子陷入绝境,故事中多次写到水手的笑,而且每一次都笑得更厉害,水手的笑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觉得自己似乎连一只猴子都对付不了,所以孩子才会不顾后果地追猴子,使自己陷入绝境。(师相机板书:水手)
你们看,让孩子陷入绝境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预设:水手的笑
3.课文多次写到水手的“笑”,把相关语句找出来,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生1:水手的第一次笑是因为一只猴子模仿人的动作,惹得水手们哈哈大笑,猴子知道水手在拿它取乐,因此变得更加放肆,孩子看到此笑得很开心。猴子放肆地去摘孩子帽子,。(师相机板书:哈哈大笑 笑得开心 放肆 摘帽)
生2:水手看到此,又大笑起来,水手的笑弄得孩子很没面子,哭笑不得。猴子更得意,用牙齿咬,用爪子撕,故意逗孩子生气,孩子吓唬它,猴子撕得更凶了。(师相机板书:大笑起来 哭笑不得 逗 咬撕 凶)
顺学而导:孩子朝猴子大喊大叫,说明他已经怎么了?
生:生气(师相机板书:生气)
生3:第三次水手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去追猴子,猴子逗孩子的劲更足了,直接爬到桅杆顶端更得意了,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怪样,,孩子气极了,才会不顾一切地放开绳子和桅杆去取帽子。(师相机板书:笑得更欢 逗 扭 龇牙咧嘴 脸红了 追 气极了 )
顺学而导:
师:脸红了还是一般的生气吗?
生:恼怒
师:气极了呢?
生:暴怒 怒不可遏
(师相机板书:恼怒 暴怒)
4.朗读再现危险的情景
(1)水手看似不经意的三次笑,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孩子遇险的关键。让我们继续走进危险的境地,朗读感受危险。
【出示: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抓住关联词“只要......就”“即使......也”体会读出危险。
三、走进船长思维过程,品方法之妙。
师:就在这个危机时刻,船长拿着枪从船舱里出来了。
(一)揣摩船长的想法
1.齐读5-6自然段,画出描写船长的语句。
2.指名读,读出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强硬的语气。
3.危险来临的时候,船长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呢?小组交流探讨。
【出示: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预设1:船长想,我得立刻想出好的办法,救下我的孩子,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不能犹豫,不然孩子凶多吉少。
预设2:船长想,孩子现在已经很害怕,无论向前走还是往后退,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时间紧迫,只有用枪逼孩子跳水才是唯一可行的。
预设3:船长想,现在海面风平浪静,跳到海里危险不太大,而且二十多个水手可以下海去救,生还的可能比较大。
预设4:船长想,其他的办法也来不及了......
同学们刚才是碎片的思维,能不能综合说说船长的思维过程,请看交流平台可以帮助你梳理。【出示交流平台】
师:平台中教会我们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船长应该是先观察眼前情况,先后分析情况,再想办法。按照这样的推测过程,你们来梳理船长的思维过程。
预设:
船长想,孩子现在已经很害怕,无论向前走还是往后退,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时间紧迫,不能等。现在海面风平浪静,跳到海里危险不太大,而且二十多个水手可以下海去救,生还的可能比较大。时间紧迫不能再等了,现在赶紧用枪逼孩子跳水,晚了就来不及了。
(二)梳理“跳水”这个办法的好处。
1.师:推断思维过程,让我们对船长佩服不已。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跳水这个办法好在哪里呢?
(1)小组合作分条梳理,再全班交流汇报:
跳水至少有如下优势:A因为时间紧急,孩子的腿都在抖,再晚一会儿孩子就有可能摔到甲板上。所以用枪逼着孩子马上跳,可以节约时间。B当时甲板上有二十多个经验丰富的水手,所以跳到海里,他们能很快地把孩子救上来,生存的可能性比较大。C现在风平浪静,孩子能清楚地听到船长的命令,海里的水有浮力,不会让孩子摔伤。D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
(2)你们很会学习,把交流平台中教的梳理方法都用上了!
2.(1)还有其他办法救孩子吗?
学生发散思维,其他办法预设:A可以在甲板上铺上软垫,男孩跳下时就不会有危险。B可以用长云梯去接男孩下来。C水手们手挽手,站在甲班上接着
但是,船长怎么就不采用这个办法?学生讨论后明白,还是船长的办法好。
顺势而导:由船长的办法好,推测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有着极其丰富的航海经验、沉着处事的惊人智慧和当机立断的非凡勇气。
四、课内课外 延伸阅读
文中没有一个“险”字,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对关键人物船长的描写,结尾才出现,寥寥数语,却刻画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列夫·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继续感受大作家的魅力!
板书设计:
17.跳水
逗 龇牙咧嘴 气 笑得更欢

;脸红
逗 更凶
咬、撕 我们 大笑起来
哈哈大笑
摘帽
猴子 孩子 水手
气极了

脸红了


哭笑不得
笑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