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1 11:1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学设计
【单元介绍】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新课导入】
视频:归来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 望大陆》
【目录 教学目标 重难点】
目录: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几代领导人对台方针;掌握“九二共识”“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了解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通过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实际,联系港澳回归,认识到统一是大势所趋,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教学过程】
模块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台湾,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面积约36000平方公里(2300万人口),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形似纺锤, 日月潭是台湾岛上最大的湖泊。台湾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之交界, 风光绮丽,物产丰富,四季鲜果不断,地下矿藏丰富,被称为“宝岛台湾”。
回顾历史上的台湾
台湾问题的由来
(1)内战遗留问题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府,国民党败逃盘踞台湾。
(2)反华势力介入: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只能通过两岸人民自主解决。
请思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为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分别采取了哪些方针政策?
一、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材料1 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2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材料3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
⑴走向缓和:
⑵打破隔绝: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意义: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⑶“九二共识”
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
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意义:海峡两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⑷汪辜会谈:
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意义:
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⑸八项主张:
1995年1月,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的内容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对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
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⑹新发展: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内容: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意义: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意义: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相关史事 习近平在同马英九的会面中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面对新形势,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对台政策的演变 总结
随堂练习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A )
A. 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 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 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 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线索提示
1、抓取题干关键词“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2、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方针。
模块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海峡两岸的交流背景?
海峡两岸的交流主要在哪些领域展开?
哪些史实表明两岸交往正日益密切?
1988年1月,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激动地高呼:“到家了!”
经济交流
文化交流
去台湾的四川卧龙大熊猫“团团”“圆圆”
两岸“三通”
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有:
①1987年底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当年就有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
②2008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岸民众交往更加密切。
③2008年11 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
思考和平统一台湾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有哪些?
知识拓展 台湾同胞赴大陆寻根问祖
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的亲人经受了近40年的骨肉分离之苦。1987年,台湾同胞终于被允许回祖国大陆探亲,实现了与亲人团聚的梦想。回乡探亲寻祖的同胞大多已经年迈体衰,与亲人久别重逢,互相抱头痛哭,倾诉着太多太多的分离之苦。有很多人却只能跪倒在亲人的墓前痛哭失声。在一些亲人离散比较多的省份,广播、电视里不断地播送令人心酸的寻亲人的启事。我们中华儿女都期盼着祖国的早日统一,骨肉不再分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思考: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复兴做些什么?
随堂练来,两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两岸贸易同步上升,金融合作取得突破,人员往来规模迅速扩大,多项协议成功签署……这些都雄辩地说明( C )
A. 两岸政治经济交往障碍已经消除
B. 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日可待
C. 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D. “台独”分裂势力已经消亡  
线索提示
1、抓取题干关键词
“两岸合作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进展”;
2、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即可得出。
【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视频: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