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2 10:4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秩序的变动。
一、一战——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
(一)大战酝酿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奉行殖民扩张,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一)大战酝酿
我们无意将任何人推入阴影,但是我们也要在阳光下取得一席之地……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
——德国外交部长在议会演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
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矛盾激化。
(一)大战酝酿
“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国际局势日趋紧张
(一)大战酝酿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大战导火线
一、一战——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
(一)大战酝酿
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主要原因:列强间的矛盾最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直接原因: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
其他因素: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战争爆发。
战争在收获的季节来到欧洲……年轻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兴高采烈……哲学家罗素评论说,英国人一般是赞成战争的;法国作家阿兰·福尼尔指出:“战争是美好的、正义的和伟大的”。 当欧洲国家政府正式宣战后,首都的人们在街头跳舞。当先遣队奔赴前线的时候,人们向士兵投以鲜花,希望他们很快凯旋归来。
——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一、一战——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
(二)大战爆发
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
塞尔维亚宣战
8月1日
德国对
俄宣战
8月3日
德国向
法国宣战
8月4日
英、法向
德国宣战
8月6日
奥匈帝国
对俄宣战
8月10日
法国对
奥匈帝国宣战
日本、美国、中国
等33国先后参战
地区战争
欧洲战争
世界战争
西 线
东线
南 线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德奥
巴尔干半岛
俄、塞←→奥匈
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
英法←→德
(二)大战爆发
9
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第三 阶段
意大利倒戈,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德奥军队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其它
法德 马恩河战役
西线
1914
(德国“速决战”破产)
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中国山东;1915年“二十一条”
1915
东线
南线
1916
西 线
(“凡尔登绞肉机”、飞机、毒气)
凡尔登战役
(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日德兰海战
索姆河战役
(“索姆河地狱”、首现机枪和坦克)
1917
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参战
1918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
1918同盟国投降
(二)大战爆发
第一阶段:1914年,战争的重心在西线
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德国进攻法国),德军失败而告终。马恩河战役是一战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决战,是一战的第一个转折点。标志德国在6周内打败法国的“速决战”计划宣告破产。
(二)大战爆发
施利芬计划
施利芬,德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该计划。目标是:避免两线作战,要先发制人,迅速决战,各个击破(6个月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3—4个月结束战争。
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德皇威廉二世
第一阶段:1914年远东地区,日本对德宣战
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
9月初,日军在龙口地区登陆
10月初日军占领胶济铁路全线
11月10日占领青岛
中日山东问题形成
(二)大战爆发
1915年
1916年
5月果尔利策战役,俄军败,撤回本国
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2月凡尔登
战役
5月日德兰海战
6月索姆河战役
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困境
德军在凡尔登进攻的失败,标志战略主动权已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6月夏季攻势
第二阶段:1915—1916年,战争呈胶着状态
1917年
4月美国
对德宣战
8月中国
对德、奥宣战
俄国十月革命后
退出战争
1918年
11月11日
战争结束
第三阶段:1917—1918年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战争,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勇往直前”“鞠躬尽瘁”虽死犹生”“流芳百世”等字样,默默记录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
(二)大战爆发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代表在福煦车厢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一战时期与中国相关的史实:
经济: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有了短暂的春天。
政治:美日争夺中国,府院之争。
外交:1914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引发山东问题;1915年“二十一条”;1917年中国参加一战;1919年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思想: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反思西方文明。
15
(二)大战爆发
(三)大战影响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双方目的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奴役他国)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成了工业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极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对欧洲:给欧洲带来重大打击(经济地位下降,爆发无产阶级革命)
(三)大战影响
战争使……德意志帝国被摧毁;奥匈帝国废墟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的国家;土耳其的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占地球陆地1/6 的土地上进行试验;英国的鲜血已流干;法国躺在手术台上。
——熊伟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
对世界格局:战争催生了一个新世界;确立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欧洲衰落,美日崛起(美国大发横财,日本乘机扩张)
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俄国十月革命,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掀起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
(三)大战影响
对人类社会: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人类提供进步的契机。
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
社会主义理想和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二、凡华体系——极不稳定的国际秩序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 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华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自决的原则
二、凡华体系——极不稳定的国际秩序
(一)“凡尔赛体系”
时间:1919.1.18—1919.6.28
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代表: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蒙梭等
成果:签订以《凡尔赛条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北非的统治秩序
巴黎和会上各国的野心
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博学多才,工于辞令,手拿十四点原则,人称“百灵鸟”。主张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犀利。被称为“狐狸”。主张削弱德国,剥夺其殖民地,让其支付战争赔款,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维护欧洲均势。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外号“老虎”。主张最大限度削弱德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赔款以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对与意大利利益有关的问题谈起来滔滔不绝,对其他的问题少开尊口。被称为“无足轻重的伙伴”。
日本代表牧野伸显,对涉及东亚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漠不关心。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要求合法占领原德国太平洋诸岛和中国山东的权利。
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年轻的使节,据理力争,态度坚决。主张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
二、凡华体系——极不稳定的国际秩序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中国爆发五四运动
结束一战后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
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时间:1921.11.12—1922.2.6
地点:美国华盛顿
代表: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代表团
成果: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
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军备竞赛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二、凡华体系——极不稳定的国际秩序
(二)“华盛顿体系”
二、凡华体系——极不稳定的国际秩序
(三)国际联盟
意图
性质
宗旨
评价
实质
美国企图利用国联领导世界(称霸世界)
凡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1)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 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2)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3)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4)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式,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为后来的国际组织提供了经验教训;
(5)美国没有加入,使国联丧失了坚定的支持力量。
是英法操纵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二、凡华体系——极不稳定的国际秩序
(四)评价
积极:确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国际局势缓和,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消极:未能根除矛盾,无法长久地维持世界和平,反而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
《凡尔赛条约》激起德国人的极大愤怒,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勒索德国的“强制的和平”。巴黎和会刚刚结束,德国的复仇主义者就喊出“打倒《凡尔赛条约》”的口号
二、凡华体系——极不稳定的国际秩序
思考:为什么说凡华体系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瓜分德国、土耳其;
战胜国与战胜国的矛盾:英法之间、英美之间、美日之间;
协约国与苏俄的矛盾:策划武装干涉;苏俄长期遭排斥;
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列强的矛盾:战后中国、印度、埃及人民的反抗运动;
欧洲新兴国家诞生出现新的民族矛盾:战胜国没有真正按照民族自决原则,而是根据自身利益来处理欧洲领土问题。
本课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与世
界大战的酝酿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表现:帝国主义列强矛盾重重
结果: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的开始
一战的进程(1914-1918):三条战线、三个阶段
一战的结束(1918.11.11)
【一战的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标志: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条约》为代表的一
系列国际条约的缔结
主要内容
特点
国际联盟:地位、宗旨、决议原则、评价
1.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是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因此我们不怕别人说我们是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这一说法反映出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
A.民族自决 B.势力均衡 C.绥靖主义 D.严守中立
B
2.《新全球史》记载:“1914年8月的最初几个星期,2000万青年穿上军装,扛起步枪,开赴前线。他们中的许多人期待能够迅速升职,快快回家。一些人梦想荣耀,他们相信‘上帝和我们在一起’。”“他们”认为这场战争( )
A.是民族解放战争 B.能够迅速取得胜利
C.是长期的阵地战 D.德国必将取得胜利
B
3.有学者云:“1917年出现于全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实际上,1917年因两大发展……而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正是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欧洲阶段转变到全球阶段。”下列项中与该材料无关的是( )
A.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B.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C.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D.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
A
4.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民主化。这一民主化表现在(  )
A.用集体缔约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之间的争端
B.用集体提供安全保障的办法维护世界和平
C.用召开国际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间的矛盾
D.用集体威胁的办法遏制企图发动侵略的国家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