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第十章极地地区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推荐】第十章极地地区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1 13:1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十章 极地地区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目标
1.半球位置
地理位置
2.经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
半球位置
请同学们在地图中找到极地地区,并大致概括
一下极地的半球位置:
极地半球位置
地理位置
请同学们根据地图找出极地地区所属的大洋、大洲及具体方位。
海陆位置
经纬度位置
请同学们根据以前所学知识概括一下的极地地区,从经纬度方面巴西的纬度带、中高纬以及半球分布依据。
极地经纬度位置
经纬度位置
请同学们根据以前所学知识概括一下的极地地区,从经纬度方面巴西的纬度带、中高纬以及半球分布依据。
极地经纬度位置
1.地形地势
自然环境
2. 气候分布
3.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
1.南极地形:
南极:以“高原”为主,
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冰层平均厚2000千米,有“冰雪高原”之称
2.南极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南极地区地形地势
自然环境
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
北极地区
自然环境
1.极地地区气候:寒带气候
2.极地地区气候特点:气候寒冷干燥
3.南极独特之处:酷寒—世界寒极
干燥—白色荒漠
烈风—世界风极——风库
极地地区气候
南极要比北极冷多了,这是为什么?
A由于大陆位于高纬度地区,大部分地区每年有近10个月被厚厚的海冰包围,妨碍了大气—海洋—大陆之间的垂直交换,故形成了独特的气候。
B南极的气候既不属于海洋性又不属于大陆性,而属于一种陆地冰气候。气候特点是无论寒季还是暖季,平均温度或极端温度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低。年平均气温低于50℃,可称为世界的“寒极”。
自然环境
1.这里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年平均气温-50℃
南极地区独到之处
自然环境
2.南极大陆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 000多米。
南极地区独到之处
自然环境
3.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
南极地区独到之处
自然环境
4.南极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 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南极地区独到之处
自然环境
1.南极地区:南极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2.北极地区:北极地区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
1.科学考察
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
2.科学考学意义
3.环境保护
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
南极地区科学考察
20世纪2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先后派出科学考察船或科学考察队,到南极地区进行考察。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每年暖季在南极基地上活动的人数达2 000多人。
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
北极地区科学考察
对北极地区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其规模远远超过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资源丰富。随着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
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
动手实践:请同学们在图中找一找极地地区中国的科学考察站。
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
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
南极地区中国科学考察
想一想:为什么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
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
北极地区中国科学考察
搜集有关材料,简要说明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 2004年7月28日,我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在北冰洋斯瓦尔巴群岛正式落成。
◎ 2018年10月18日, 我国第二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正式运行。该考察站由我国和冰岛共同筹建。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位于冰岛北部城市阿库雷里的凯尔赫
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
亲身实践考察极地地区
如果你去极地考察,请选择下列所需物品:
极地地区的环境变化
乱捕滥杀 环境污染 海洋生物种类减少
冰川融化
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1959 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国际上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