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娄底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1 14:21:40

文档简介

娄底市2022届高考仿真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古装影视作品中的工艺品,其功用主要不是供生活所需,现实中的工艺品则
不然。)》
2.B(A项,“艺术化发展方向是行不通的”错误,原文为“艺术探究与生活化回
归…后者体现工艺的‘需要”:“只有…才…”说法绝对。C项,“如今传统
工艺的地位已经远超于工业化生产”无中生有,文中并无此依据。D项,强加因
果,“导致市场中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工艺美术品”的原因并非是“人们对具有
生活实用价值的工艺美术品的依赖度增加”。)
3.D(A项,是工艺回归生活、服务生活的要求。B项,是提高工艺品质的途径。
C项,是对手工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D项,有实用性,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4.①首先引出话题,互联网时代我们依旧要思考:在当下,是什么人在什么环境中
为什么使用工艺?②接着指出工艺制作的目的一一在于提高生活的质量,满足
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③然后再探寻传统工艺如何满足当代生活的需求、融入
生活,如何依靠创新转化来获得活力。④最后对工艺品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
提出期许。(每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
5.①工艺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工艺制作的目的在于提高生活的质量,满足人对美
好生活的需求。
②工艺不只是艺术品,从非遗的角度来说,回归生活才是最有力的传承。
③工艺美术的艺术审美性、生活装饰性是承载文化意义、传承美学精神的重要
方面。
④工艺美术只有回归生活,才能真正走入人的内心,体现出历史和时代价值。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可得满分。)
6.A(“反衬手法”错,此处为正衬。)
7.D[“这一点和楚国文学家屈原极其相似”错,根据原文“而这‘忧’中,蕴藉的则是
“心生结而不解(屈原《九章·哀郢》)的人生况味”可知,此处是理解错误。]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
8.①“暖灯”指徐开垒先生,自“我”踏上文学征途,徐开垒先生就像灯一样为“我”带
来光明和温暖,以它为题,表达了“我”对徐开垒先生的感激和赞美之情。(2分)
②“岁月深处的暖灯”用语富有文学色彩,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9.①文本一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选择了徐开垒先生写信指导“我”写作,婉
辞要求“我”不要给他买东西,鼓励“我”、温暖“我”的小事,这些选材来自真实的
生活,平凡而普通,但渗透着徐开垒先生给“我”的温暖及“我”对徐开垒先生的感
激之情,体现了“无味之味,是为至味”的散文特点。②文本一语言朴素、自然、真
实,即使是赞美徐开垒先生的话语“忠厚善良”“诚恳”“给我送来人间的光明和温
暖”也真诚、自然,不做作;语言也达到了“无味之味,是为至味”的境界。③“暖
灯”平凡普通,作者将徐开垒先生比做暖灯,在平常之物中蕴含着深切情意,令人
琢磨,可谓“无味之味,是为至味”。(每点2分)
10.C(原文标点符号为:李密之亡也,往依郝孝德,孝德不礼之。又入王薄,薄亦不
之奇也。密困乏,至削树皮而食之,匿于淮阳村舍,变姓名,聚徒教授。)
11.B(“麾下”可作敬辞。)
12.A(“表达了对自己犯罪的悔过之意”错,应为“表达了对黄君汉救助自己的感激
之意”。)
13.(1)黄君汉当即打开枷锁放他出狱。翟让于是逃到瓦岗,当了盗匪。(“破”“出”
“亡命”各1分,句意1分。)
(2)于是通过王伯当的关系拜见翟让,给翟让出谋划策,并游说其他的小股盗
匪,使他们都归顺了翟让。(“因”“画策”“下”各1分,句意1分。)
14.①出身不能决定命运。刘邦、项羽二人都是平民百姓出身,最后都做了帝王。
②分析国内形势,认为时机已至。君主昏庸,百姓怨愤,精锐官兵战死在辽东,
国家危机四伏,正是起事的好时机。③指明翟让优势,鼓励其起兵反隋。他夸
赞翟让有雄才大略,兵士和战马精锐,可以起兵消灭暴虐的国君,灭亡隋朝。
(每点1分)
15.D(用语“明白、朴实”错误,本诗用语较为含蓄,抒情达意时运用了借景抒情和象
征手法;“朴实”的语言特征指用语时没有过多的修辞和渲染,也没有华丽的辞
藻,本诗不符合此特征。)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娄底市2022届高考仿真模拟考试
处食一下意出角出京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眼下,艺术的创作与商业运作正积极拥抱互联网。短视频、公众号、电

商平台等,缩短着艺术与受众、商品与消费者的距离。然而就工艺而言,“物”的属
性难以跨越屏幕的阻隔,即使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依旧要思考:在当下,是什么人在
什么环境中为什么使用工艺?
从古至今,工艺制作的目的在于提高生活的质量,满足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一段时期以来,部分工艺品种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艺术化发展方向,随后又开始探索
回归自身并服务于生活的合适路径。工艺不只是艺术品,从非遗的角度来说,回归
生活才是最有力的传承。以刺绣为例,姚建萍从苏绣艺术家到创建姚绣艺术品牌、

艺术生活空间的发展过程,颇具启示意义。艺术探索与生活化回归,是当代工艺的
一体两面,前者致力于解决工艺的“可能”,后者体现工艺的“需要”。
传统工艺要满足当代生活的需求,并不是易事。这要求工艺家深入理解当代
生活空间,包括家居空间和公共空间。我们常在古装影视剧中看到刺绣等工艺的
使用,它们也常陈设在各类博物馆里给人以观赏的愉悦。作为“古色古香”之物,它
语文试题第1页(共12页)
们在这里的功用主要不是供生活所需,而是在向我们讲解过去的生活。但是,对于
现实生活来说,工艺还能带来什么?这几年,上海、苏州等城市陆续出现了一些较
具影响的手工艺市集,博物馆和书店所开设的手工艺生活区并不违和,一些品牌自
然成长为艺术生活空间。它们所得到的广泛认可和市场反馈表明,工艺的实用性
并没有完全消失,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它融入今人的生活。
衣食住行的需求日新月异,传统的工艺呈现形式许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
需要。设计、材料、审美趣味都需要因应变化。刺绣、织锦、雕刻等,在家居化的进
程中离不开革新选代,通过尝试更多的呈现方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以苏绣
沙发为例,丝绸的娇贵特性与沙发的使用本有强烈冲突,但依靠科技进步和材料革
新,推出具有耐磨性的人造丝绸和绣线,就能使之前的不可能成为可能。工艺品跳
出画框、展柜,可以转化为日常物品以及根据消费者需求定制的产品。工艺在这里
通过产品来呈现,依靠创新转化来获得活力,是工艺振兴卓有成效的表现。
工艺品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让人期待。人们在发明、改进、运用和消费它的
过程中,也进行着这样的探求:传统工艺为何有灵且美?怎样提升传承和再创造能
力?如何实现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传统工艺因为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
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可替代的特性,故而通过它可以提供一个让人感受
温情、更新表达的环境。工艺是人与物之间重要的连接方式之一,人们依旧需要通
过它精确地传递造物的智慧和温度,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让好的工艺品成为人的长
久陪伴。
(摘编自张志勇《回归生活是最有力的传承》)
材料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蔡元培先生受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影响,将“包
装饰品”等带有实用功能的美术品类归纳为“工艺美术”,此后伴随社会发展和人民
生活需要的转变,工艺美术的内涵不断丰富、形态更加多元、外延得以拓展。如今,
传统工艺的传承观念从自发走向自觉,传承内容与传承主体更加多元,社会公众逐
渐树立文化自觉,形成了包括行业传习、学校教育、社会传承等多种形态的传统工
艺活态传承体系和传播氛围。
工艺美术兼具艺术和经济价值,融合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集成中华传统造物
体系和造型体系,既是当代“大美术”视野下具有特色的艺术门类,也是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和美术基础的传承载体,其中蕴含丰富的科学技术、本元文化、生态价值和
语文试题第2页(共1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