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学习与探究之三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学习与探究之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3-05 12:16:1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清潭中学 陈兰芳
教学课题 16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二、教材分析
(1)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课标解读:课程标准突出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中应以课标为依据,并以此为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2)教材地位:本课内容是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中的重点课。课本内容包括三个子目:“中原王朝同匈奴的和战关系”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本课的主题是中原地区与祖国西北边疆地区不可分割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这一主题集中地体现在张骞通西域这一重点问题上。张骞在西域的活动明显带有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的政治经济交往和联系的目的。此后,汉朝和西域的联系日趋密切,终于形成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子目。丝绸之路有海陆之分。陆上“丝绸之路”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丝绸之路的开通,带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同时,从世界范围来说,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可以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并重。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综合上述,第二目和第三目是本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凸显课标,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调整,第一目学生课后阅读,课堂教学第二目和第三目的内容,第二目与第三目之间的有因果关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在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能正确识读、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能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l、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认识张骞出使西域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
2、通过有关丝绸之路问题的讨论,深刻体会丝绸之路对历史的贡献。
3、通过张骞出使西域动画演示,加深印象,感受张骞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分析、讨论、交流认识到张骞不辱使命克服困难终于达到目的,来培养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献身精神和坚强意志。
2、秦汉时期,我国对外交往中就已实施了开放的政策。
3、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认识西汉时期在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的交流,以及吸取他国先进科技文化对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突破重点的方法:通过列表对张骞两次出使的时间、原因、结果进行分析;以讲述的方法来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对加深对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
教学背景:(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注意力容易分散,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我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可以应借助多媒体增强历史的直观感,使学生加深对史实的理解记忆,学生都爱听故事,课堂可以请学生讲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七年级学生比较爱发表见解,好胜心强,也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教学中应尽量的创造条件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质疑。
七年级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总体比较生疏,特别对地理位置生疏。准备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解决这个问题。
六、教法和学法
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问题探究法 表格归纳法 情景教学法
学法 观察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分析归纳法 模拟导游法
七、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我们欣赏了一段视频,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沙漠、骆驼、石雕像 )这组石像是西安旅游的标志建筑,知道跟谁有关。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将学习有关张骞的历史,(媒体显示:课题)
(二)新授:
一、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媒体显示)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 阳关、玉门关可联系语文中的诗句来突出西域的偏僻。这么偏僻的地方为什么张骞要去?西域有50多个小国,为什么汉武帝要联络大月氏呢? (大月氏人曾受到匈奴的驱赶,背井离乡,大月氏人的首领被俘虏后头盖骨被匈奴人当酒器喝酒,很痛恨匈奴。)前往大月氏,这是一条前人未走过的路,我们根据地图,结合当时的情况,你能想象出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吗?(1)路途遥远,经过匈奴区,九死一生,祸福难料。(2)有荒芜人烟的戈壁,茫茫无际的沙漠。(3)有难以行走的高山,雪山。(4)交通工具简陋,经常要遭受饥饿,干渴等等。那么张骞有没有遇到刚才我们说的那些困难昵?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首先请同学讲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故事,对这段历史,你觉得什么地方印象最深?为什么?(1)张骞不怕艰难,机智勇敢完成使命 。(2)张骞做事有始有终,坚持不懈。(3)张骞忠于职守。不忘祖国,爱国。这些优秀的品格都值得我们学习,将来我们无论走到哪,都不能忘本,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今天,也许我们有的同学成绩还不理想,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如意,但我们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去克服困难,定然能走向成功。所谓“有志者,事竞成”。
张骞第一次出使有没有完成任务?没有完成任务,是不是就没有意义?那意义在哪里?他对西域各国有了许多了解,这是无形的财富,为再次出使西域奠定了基础。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小字82页小字的内容,了解一下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与第一次一样吗?制作表格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时间
目的
影响
那么张骞出使西域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司马迁称之为“凿空”。为什么司马迁称它为凿空”,我们来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
3、历史意义
开辟道路,加强联系。所以在司马迁的《史记》中,称张骞为凿空,打通了西域这堵墙,张骞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汉西域各国和汉朝发生联系后,他们仰慕中原先进文化,渴望中原王朝的保护,于是公元前60年,有了一件大事,这就是?
(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这说明新疆已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开通后,一条贯穿东西的交通线出现了,那就是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
你知道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吗?
l、路线 从哪儿出发,沿途经过哪些地方?最远到达什么地方?你能讲述丝绸之路的路线吗?请你根据地图讲述,并注意古今地名的对照。师生共同讲述丝绸之路的路线。过程中适当提问:如北山南山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安息、条支、大秦是今天的什么(媒体显示)看着这路线,把我们的思绪也拉到了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我们似乎看到了丝路上人来人往,我们似乎看到了悠悠的驼队,茫茫的沙漠,你能想象出当年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什么人在往来奔波吗?如果你是一位大秦的商人,你准备沿丝绸之路从大秦出发到长安来,
1)、你想带哪些货物去长安,又准备带些什么货物回去呢?(老师还想推荐你带些东西:(媒体显示)胡的意思,生活中还有什么带胡字的?
2)、你知道你来往一次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吗?(10000公里278天)
商人也是非常的不容易,需要冒险、机智、勇敢、坚强的意志。所以我想,.尝我们今天品尝着西域传来的瓜果蔬菜时,我们也应该感谢这些丝路上的商人,当然了.要感谢张骞。
3)、你知道你这样在丝绸之路上来往奔波会给东西方带来怎样的影响吗?
在学生回答第1题时,教师展示西域与中原的物品交流图,提问胡的意思,生活中还有什么带胡字的?(带西域的特产来,带汉朝的特产回去。带魔术师来,带能工巧匠回去等等,答案会非常多。胡指北方少数民族。胡桃(核桃)、胡瓜(黄瓜)、胡麻(芝麻)、胡豆(蚕豆)、胡萝卜、胡椒粉、)
在学生回答第2题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当时的交通工具,步行的时速及时间。可比较现在如果坐火车、坐飞机要花多少时间?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地球越来越小了。(10000公里285天,以每小时3.5公里,每天10小时计算。来回需要570天。
火车时速100公里,来回不到4天,飞机时速1000公里,20个小时来回不到1天。
3、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
2、影响
商人对丝路的影响,也就是丝路对历史的贡献。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之路,把东方的文明传向西方,把西方的文明传向东方,是一条传播文明之路,把地球上最大的一块大陆欧亚大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也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更加深刻的体会丝路的对历史作出的贡献。(媒体显示)
美丽的丝绸之路,它曾经的辉煌是中国历史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最光亮的一环。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古老的丝绸之路已深深的堙没在历史的尘沙中。代之而起,是又一条横贯亚欧的现代化交通——亚欧大陆桥。(媒体显示)比较亚欧大陆桥和丝绸之路,哪些地方比较接近,哪些地方又有延有“现代丝绸之路”之称。(与丝绸之路的北线非常接近。已被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全长10900公里的国际铁路线所取代。)
那么我们古老的丝绸之路在今天日益发达的交通运输下,还能发挥作用吗?(旅游价值,文化价值,考古价值。让西部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发展中获得更为永久的生命。)
确实尽管丝路的辉煌已远,丝路如歌的驼铃不在,但沿途的风光还是那样美丽。沙漠还是那样粗犷、绿洲还是那样温柔、高山依旧巍峨、长河依旧奔流、还有那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真的让我们心驰神往(媒体显示)。旅游路线有我们自己来设计,导游有我们自己来担任。导游要讲解沿途的历史地理名胜古迹、断壁残垣和美丽的传说,为了更具体生动,可以通过图片、课件等来展示。(布置作业)试一试,你也能做导游。请各小组课后收集资料设计丝绸之路的旅游路线,并写好导游词,地图可蚕开地图册的26页。下节课我们将进行“丝绸之路”旅游的活动课。下面做一些针对性练习。
(三)巩固小结:设计一些问题,通过让学生抢答的方式完成本课小结。其中突出两点,第一点:张骞和班超对我国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第二点: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到达欧洲,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四)作业反馈:进行一些针对性的选择、填空练习(媒体显示)。
(五)自主提问:学生对本课学习有问题的地方自主提问质疑。
八、教学反思:本课为了突出重点第二目第三目把第一目略去需要学生课外去阅读,这个阅读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贯彻,比如复习或预习都可以实现。
本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本”,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和锻炼,问题的设计注意层次性,合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在教学中注意综合学生的语文、地理、数学等多种知识,对学生思路的拓展大有裨益。通过对张骞通西域的艰辛和丝绸之路内容的学习,培育学生的历史感以及对自然、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认同民族文化,具备开放的世界意识,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