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B A B B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D D A B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7.(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8分)
(1)血浆、组织液、淋巴(3分) 呼吸 下降 (2)降低 增加 (3)会
18.(除说明外,每空2分,共15分)
(1)免疫器官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细胞毒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浆细胞
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结合,抑制病毒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答案合理即可)(3分)
(3)疫苗(1分) 抗体(1分)
19.(除说明外,每空3分,共13分)
(1)外负内正(2分)
只有神经元PI细胞膜形成的突触后膜上才有与CNMa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2)脑间神经元PI(1分) 下丘脑(1分)
一些内分泌腺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垂体的促进作用
20.(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12分)
(1)标志重捕法 生态位 协同进化
(2)分解者 主动运输 DNA、RNA、磷脂、ADP、ATP、NADPH(任写两种)(2分)
食物链(网) P元素以含P有机物(2分)
(3)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2分)
21.(除说明外,每空3分,共12分)
(1)信息(2分)
(2)B(2分) 通过促进NAA的作用进而抑制侧枝生长(2分)
(3)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
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普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科试题
本试题共 6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
说明: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
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考场号”、“座位号”栏内填涂考场号、座位号。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
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
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脑脊液充满在各脑室内,能不断产生又不断被吸收回流至静脉。它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
养,并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脑脊液属于细胞内液
B.脑脊液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直接媒介
C.脑脊液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
D.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
2.某人下楼梯时脚下一滑,突然后仰导致头部着地,致使呼吸和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结合所学生物知识,你认为受伤部位可能是
A.小脑 B.大脑 C.下丘脑 D.脑干
3.小明家里的宠物狗,听到主人某种特定的声音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宠物狗无需通过学习和训练便能建立此反射
B.食物引起味觉属于反射活动
C.该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
D.完成此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4.采指血时,人会感觉疼痛但不缩手。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 (
.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B.参与该过程的神经元均兴奋
C.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 D.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控制
5.家鸡受激素等影响偶尔会发生雌鸡雄性化的性反转现象。雌鸡发生性反转会表现出鸡冠增
大、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与此有关的激素及其主要作用是
A.雄激素,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B.肾上腺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促进鸡冠等雄性特征形成
C.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羽毛生长鲜艳
D.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雌鸡雄性化转化
6.“冰桶挑战赛”是一项慈善活动,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身体会作出一系列的反应,下列有关
描述不正确.的是 (
.
.
)
A.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B.体温下降,代谢减弱
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此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7.艾滋病(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在青少年中广泛宣
传艾滋病的危害并有效预防已成为重要任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要通过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合成所需蛋白质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性传播,也可由母亲遗传给子女
C.艾滋病病毒突变率高,变异类型多,给疫苗研制带来困难
D.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如使用避孕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8.种植过大片草莓的农田闲置多年后,被柳等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
)
A.该农田朝着木本植物方向进行次生演替
B.光照在该农田的演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C.演替就是一种生物代替另一种生物的过程
D.草莓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在争夺阳光、空间等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9.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号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植物对日照时间的感知与光敏色素有关
B.该现象说明光为植物的开花提供能量
C.日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调节本质上是对基因程序性表达的调控
D.可以通过人为地控制光照时间达到使花卉分批上市的目的
10.下述古代诗句中,部分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其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变化产 (
.
)
生影响的是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C.昨夜雨疏风骤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二级期终教学质量测试生物科试题 第2页(共6页)
11.东北某林区,山底是落叶阔叶林,中部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我国植被分布规律从东到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导致这种分布现象的主导因子
分别是
A.阳光、水分 B.水分、水分 C.土壤、阳光 D.温度、水分
12.某有机蔬菜园中的菜青虫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13.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
神经和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情况 90
阻断副交感神经 180
阻断交感神经 70
A.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减慢
B.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
D.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像汽车的油门
14.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菌种群基数小,扩增缓慢
B.转速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可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抽
样检测
D.培养后期,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场所由胞内转为胞外
15.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林园艺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生
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一致的是
A.玫瑰葡萄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提高葡萄结果率
和单果质量,提高果实无核化程度
B.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得到无子番茄
C.生长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
D.适当处理黄瓜茎端,使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低——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
高二级期终教学质量测试生物科试题 第3页(共6页)
16.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
A.蜣螂同化的能量属于生产者的能量
B.最高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分解者C.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N5/N2×100%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8分)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
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是由 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
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系
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 ,尿量 ,从而
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填“会”或“不会”)
发生变化。
18.(15 分)最近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出现,美国等多国确诊病例数明显增加。钟南山
院士指出:奥密克戎让世界慢慢体会到中国疫情防控做法是对的。下图表示人体对抗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Ⅰ~Ⅶ表示不同的细胞,Th为辅助性T细胞,a~g代表不同的物质。
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安全保卫部”,它拥有一支强大的“部队”,图中没有体现出
来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级期终教学质量测试生物科试题 第4页(共6页)
(2)人体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后,机体需要通过 (填免疫方式)
同病毒作战,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Ⅲ细胞的名称是 ,它可以识别并接
触、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释放病毒,使病毒失去藏身之所。激活图中Ⅴ细胞需要
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一些病毒和Ⅴ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 ,
同时在d的作用下,Ⅴ细胞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和分化,其中大部分分化为 (填名
称),并分泌g,g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钟南山院士认为,当前为了更快地控制疫情,当务之急要做好三点:一是通过接种
实现群体免疫,通过接种加强针来提高 水平;二是继续加大药物研究;三
是呼吁全球合作,科技战胜疫情。
19.(13分)炎热的夏季,“被热醒”的体会我们大概并不陌生,果蝇也会出现与人类相似的
在温热状态下觉醒的现象。 2021 年 3 月 19 日,东南大学韩俊海研究团队发表论文,以果蝇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被热醒"的原因。研究发现夜间环境温度升高时,果蝇的 AC 神经元感知温度变化并产生兴奋,此兴奋传递到背后侧神经元 DNlps,DN1ps 分泌的神经肽 CNMa 作用于脑间神经元 PI(相当于哺乳动物的下丘脑结构),抑制脑间神经元 PI 的活性,促进夜晚觉醒。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果蝇的 AC 神经元上存在可被高温激活的阳离子通道感温蛋白 TrpA1。高温刺激下,TrpA1 使阳离子内流导致神经元细胞膜电位处于________ 的状态而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背后侧神经元 DN1ps 而促进神经肽 CNMa 的合成,CNMa 特异性的作用于脑间神经元 PI 而调控觉醒,CNMa 特异性的作用于脑间神经元 PI 的原
因是______。
(2)由题干信息可知,________作为果蝇体温调节中枢,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_________。
在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该结构中的一些具分泌功能的细胞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激素,进而调节垂体分泌激素,该过程说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在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过程中存在两种相反的作用共同维持
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这两种相反的作用是 。
20.(12分)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珠江三角洲某城乡结合部利用农田、鱼塘等,构建了含植物
(芦苇、藻类植物等)、动物(青鱼、浮游动物等)、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的人工湿地,用于治理由排放的粪便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并将净化后的水再排入自然水系,保护水体。经过几年治理,该区域呈现“鱼翔浅底”“水鸟翔集”等美丽景象,从而成为居民喜爱的湿地公园。请回答:
(1)调查该鱼塘中青鱼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鱼塘每种生
高二级期终教学质量测试生物科试题 第5页(共6页)
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这是群落中物种
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 的结果。
(2)粪便污水中的含 P有机物被湿地的 (生态系统成分)转化为磷酸盐,一
部分被植物通过 方式吸收进入体内,最终形成 (写出两种)等有机
物,各级消费者沿着 捕食利用,从而将 的形式进行
传递。
(3)湿地公园的建成,大大改善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在增
强,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21.(12分)独脚金内酯是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在根部合成后向上运输,影响侧枝生长。
为研究独脚金内酯的作用机理,研究者利用拟南芥进行了一定浓度 GR24(独角金内酯类似物)和NAA(生长素类似物)对侧枝生长影响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 2,实验结果如图3。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 的分子。
(2)实验探究过程中,GR24应加在图2的琼脂块_________(A/B)中。图 3中NAA+GR24
处理组侧枝长度明显小于只用NAA的处理组,则GR24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3)培养过程中,一些拟南芥受病毒感染,叶片出现失绿斑点,变形、皱缩、扭曲等病症。
为确定病毒是DNA病毒还是 RNA病毒,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开展实验探究以确定病毒的类型(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
①实验思路:
甲组: 。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检测其放射性。
乙组: 。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检测其放射性。
②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高二级期终教学质量测试生物科试题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