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

文档属性

名称 开元盛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3-05 14:1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课、第四课
初 一 年级 历史 学科导学案(共案)
?
修改人签名
?
主备人所在单位
?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1.20 
课时
?
?
课 题
开元盛世
?
?
?
?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 
?
?
过程
方法
“开元之治”
?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
国家要繁荣,政治局面必须稳定。
?
学 习 重 点
“盛世经济的繁荣”
 
?
?
学 习 难 点
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
 
?
?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多媒体 
?
?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
 
?
?
自主学习
 (一)、“开元之治”
武则天以后,...................即位,在唐玄宗统治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唐朝制造了.................(用来耕地的工具),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2、手工业品方面:(1)瓷器有..................的青瓷和................的白瓷最有名;
(2)、......................是艺术的珍品。
3、唐朝著名的大都会有:.........、洛阳、..........和成都。...................成为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三)、唐朝的衰亡
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天宝年间爆发了............和............的叛乱。唐朝由盛转衰。公元9世纪后期,爆发的唐末农民起义瓦解了唐朝的统治,................年唐朝灭亡。
?
?
?
自我评价:我得了( )颗★
小组长评价:你得了( )颗★
?
?
合作探究
 1、唐玄宗统治的前期为什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他统治的后期却使唐朝由盛转衰?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今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说说唐朝时城市有那些美好的方面?
?3、唐玄宗在统治时期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
?
?
?
?
?
?
?
?
形成 结论
 我国是茶的故乡。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陆羽就被人称为“茶神”了。  
?
?
?
?
?
?
?
小组长评价:你得了( )颗★
?
?
精讲点拨
 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出示“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提问: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 出示筒车图片,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
?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
?
达标检测
 
?
?
?
?
教师评价:你得了( )颗★1、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史称“------”。
2、唐朝制造了-------(用来耕地的工具),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3、瓷器有:------的-------和-------的-------最有名; -------是艺术的珍品。
4、唐朝著名的大都会有:------、-------、------和------。(------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5、唐玄宗统治后期,------年间-----年的-----和-------的叛乱,又称--------。
唐朝走向衰弱的标志是:_______。--------(什么事件)瓦解了唐朝的统治,------年唐朝灭亡。
6、-----的《------》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称为“茶神”。  
7、材料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这是谁的诗句? 2)“开元”是谁的年号?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5)这种全盛局面是何时被打破的?
6)人们尊称这首诗的作者为什么?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
7)与这位大诗人同朝代的著名诗人还有哪些?
?
?
?
?
?
板书设计
 
?
?
初 一 年级 历史 学科导学案(共案)
?
修改人签名
李俊萍
?
?
王红 王秀平
?
主备人所在单位
寿阳二中 
?
主备人
温珍云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1.20 
课时
1 
?
课 题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修改栏
?
?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学习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并对科举制度进行具体客观的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过程
方法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
学 习 重 点
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
学 习 难 点
科举制度的作用、影响上,并对科举制度进行具体、客观的评价 
?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多媒体 
?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 探究 
?
自主学习
 1、观察"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2、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 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3、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了三分之二。这种变化说明   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 B. 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   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 D. 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4、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5、按照科举制度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②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③开始进行殿试和武举 ④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6、"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7、唐朝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是   A.辛勤耕作 B.作战立功 C.经商致富 D.参加科举考试   8、科举制度的影响,我们从侧面来分析,下面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科举考试最大的获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B.参加科举考试人数众多--科举考试笼络了一大批读书人。   C.科举考试明经科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科举制度控制了读书人。   D."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人们普遍推重明经考试。   9、我国由隋代开创直至清末才被废除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推举制
?
自我评价:我得了( )颗★
小组长评价:你得了( )颗★
?
合作探究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连中三元"。 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之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
?
?
?
?
形成 结论
 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
?
?
?
小组长评价:你得了( )颗★
?
精讲点拨
 科举制:诞生--隋朝(隋文帝、隋炀帝)
???????? 完善--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
科举制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的关系:
通过较为公平的考试,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为唐朝的繁荣提供了人才支持,促进了唐朝文化教育的兴盛,也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
达标检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一一《墨子》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1)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 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
?
教师评价:你得了( )颗★
?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