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演练测评(二)
(地球上的大气)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近年来,生活在南美洲南端一些岛屿上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透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完成1~2题。
1.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高度的增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加
2.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臭氧总量随着纬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在50°S~60°S达最大值,其位置基本保持不变,高纬度地区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递减明显,低纬度地区变化幅度较小。因此C正确,A、B错误,而D项图中未反映,D错误,故选C。第2题,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臭氧总量减少,平流层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会有所降低,射向地表的紫外线辐射增多。B正确,太阳紫外线辐射不会改变,A错误;酸雨与臭氧没有关系,C错误;地面辐射强度增加,D错误。故选B。
答案:1.C 2.B
一位游客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北京—巴黎国际航班,飞机正平稳地飞行在1万米的高空,透过窗外看到纯净湛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据此,完成3~4题。
3.此刻,该旅客乘坐的飞机正飞行在( )
A.对流层底部 B.平流层底部
C.高层大气 D.对流层顶部
4.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的大气运动的显著特点是( )
A.对流运动显著 B.水平运动显著
C.上升运动显著 D.下沉运动显著
解析:第3题,据材料可知,此刻飞机的飞行高度是1万米,北京、巴黎均位于中纬度,该航班飞行线路主要位于中纬度,该飞机应飞行在对流层顶部。第4题,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是对流层,其大气运动显著特点是对流运动显著。
答案:3.D 4.A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5~6题。
5.b层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A.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
B.对流强盛,输送热量多
C.地面是该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吸收大量地面辐射
6.下列关于b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②吸收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③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④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b层为平流层。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是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而使该层增温,故A项正确。第6题,对流层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平流层中的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平流层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答案:5.A 6.D
下图为2021年4月8日14时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7~9题。
7.控制图中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A.低压槽 B.冷锋
C.高压脊 D.暖锋
8.上图中刮东南风的是( )
A.丁 B.丙 C.甲 D.乙
9.未来银川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降低 B.气压降低
C.连续性降水 D.风力减小
解析:第7题,据图中信息可知,此时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受到冷高压控制,冷空气向东南方向推进,在银川附近形成冷锋,而图中阴影部分位于冷锋的锋后,出现降水天气,B正确、D错误。图中降水区并不是位于低压槽或高压脊的控制下,A、C错误。故选B。第8题,先根据等压线分布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依据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转一定角度(小于90°)就可得到风向。据此方法可知,甲为下沉气流,无风或微风;乙为东南风;丙和丁为东北风。D正确,故选D。第9题,读图分析,此时冷锋正往银川方向移动,未来几天银川将经历一次冷锋天气过程,风力会变大,气温降低,气压升高,A正确,B、D错误。连续性降水一般出现在暖锋或准静止锋控制下,而此处为冷锋,降水强度较大,C错误。故选A。
答案:7.B 8.D 9.A
2020年5月27日,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三极”,利用先进的机载航空相机获得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结合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为珠峰精确地“量身高”。 据曾参与攀登珠峰的人介绍: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山营地,可能随手就会捡到一块海洋化石(三叶虫等)。据此,完成10~12题。
10.对于登山队员在登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较低—高层大气层底部
B.冰雪深厚—平流层,多云雨
C.严重缺氧—海拔高,氧气少
D.窗口期短—板块边界多火山
11.在珠峰测高的过程中,使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
①遥感技术 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高山营地附近有三叶虫化石的岩石可能是( )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解析:第10题,珠穆朗玛峰气温低主要是由于海拔高,位于对流层的上部,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保温作用弱,A错。冰雪深厚,主要是由于位于对流层,天气多变,山顶多降雪,B错。登顶过程中,由于海拔高,含氧量低,会出现严重缺氧现象,C对。位于板块边界地震多发,登顶窗口期主要与天气状况有关,火山与窗口期关系不大,D错。故选C。第11题,根据题干,利用先进的机载航空相机获得高分辦率的影像数据为遥感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使用了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①②正确;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已获得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预测,材料无明显体现,③错;数字地球是将地理信息数字化后,借助计算机系统来进行管理的技术,不是珠峰测高的过程中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④错。A正确。故选A。第12题,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高山营地附近有三叶虫化石的岩石可能是沉积岩,B正确。侵入岩、喷出岩是岩浆岩,变质岩和岩浆岩没有化石,A、C、D错误。故选B。
答案:10.C 11.A 12.B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完成13~14题。
13.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A.O→P→M→N→O B.P→O→M→N→P
C.M→N→P→O→M D.N→M→O→P→N
14.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位置的是( )
解析:第13题,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海拔及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第14题,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A项正确。
答案:13.A 14.A
读“近地面的等压线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A.a B.b
C.c D.d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
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
C.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
D.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解析:第15题,近地面风向的判定应首先判定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的特征是垂直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其次观察风向,由于是近地面,所以风向应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风向右偏。D正确,A应是南半球近地面风向,B应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C由低压指向高压,A、B、C错误。故选D。第16题,A项,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直接动力,风力大小主要受其影响,故不符合题意;B项,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故不符合题意;C项,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可以忽略其对风向的影响,故正确;D项,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影响风向,减弱风力,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15.D 16.C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17~18题。
17.图中A、B、C、D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
A.A B.B
C.C D.D
18.图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第17题,根据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北半球向右偏,故只有C箭头正确。第18题,图示四地中,C处的等压线最密集,故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C正确。
答案:17.C 18.C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关于图示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丁>丙 B.气压:甲>乙>丙>丁
C.密度:乙>甲>丁>丙 D.海拔:丙>丁>甲>乙
20.此时,图中M地吹(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解析:第19题,根据高压向高处凸,低压向低处凹的原则,同一水平面气压值:甲>乙,丁<丙。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增大;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密度变小,气压减小。对于同一地点,不同海拔的甲丁、乙丙,海拔低的大气密度大,气压高,气温高,因此气压值甲>乙>丙>丁,密度甲>乙>丙>丁,气温乙>甲>丙>丁。图示为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示意图,海拔无法判断,所以B正确。第20题,由图中等压面分布可知,近地面等压线应大致东西延伸,甲处气压高于乙处,故M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由北指向南,此地为北半球,风向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东北风。故选A。
答案:19.B 20.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列各题。(20分)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2分)
(2)A层大气在气温、气流状况及与人类关系方面,各有哪些特点?(6分)
(3)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指的是哪一层?为什么?该层空气的主要运动方式是什么?气温在垂直方向上如何变化?(6分)
(4)电离层分布在__________(填字母);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为什么?(6分)
解析:第(1)题,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大气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物理性质包括温度、密度等,运动状况指的是上升或下沉运动等。 第(2)题,读图,A层是对流层,气温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下部热,上部冷,空气不稳定,气流特征是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第(3)题,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指的是B平流层。该层中有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命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平流层的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平流层热量主要是臭氧吸收来自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在垂直方向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第(4)题, 电离层分布在图示C层,高层大气部分。利于高空飞行的是B平流层。该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平稳,飞行平稳。水汽杂质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答案:(1)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差异。
(2)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②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3)B平流层。该层中有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命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该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4)C B 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平稳,水汽杂质少,天气晴朗。
22.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20分)
(1)此时,我国首都北京受________(填“高压脊”或“低压槽”)控制。(2分)
(2)此时,Q、R两地风力较小的是________地,试说明判断理由。(6分)
(3)指出此时①②两地的风向。(4分)
(4)③④两地中,该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地,为什么?(8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北京附近的等压线由高值向低值弯曲,为高压脊。第(2)题,风力的大小可根据等压线的疏密和地面性质判断。第(3)题,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右偏,据此可判断两地的风向。第(4)题,图中③地位于沿海,且受低压控制,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④地位于内陆,且受高压控制,以晴天为主,气温日较差较大。
答案:(1)高压脊
(2)R R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R地位于陆地上,摩擦力大。Q地等压线密集且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
(3)①地为西北风,②地为东北风。
(4)④ ④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且④地位于大陆内部,气候的大陆性较强;③地受低压控制,且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
PAGE(共64张PPT)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展示 知识网络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3.大气的受热过程。
4.热力环流的形成。
5.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及其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合格演练测评·点击进入
干洁空气
水汽
杂质
对流层
热力
环流
组成
平流层
垂直
地球上
分层
的大气
运动
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风
高层
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保温作用
140r高度/km
120
100
80
C
60
40
b
20
a
温度/℃
-100-50
0
50
100
高度/m
50
4
①
2
3
12
-60
-40
-20
0
20(℃)
个高度/km
气温
大气
天气
变化
运动
现象
60
40
晴朗
20
多变
-50050温度/℃
集温度/℃
100
50
-50
100
0
20
40
60
80100120
高度/km
火箭
人造卫星
层
800km
章
极光
85
km
中间层
久漫篓
55 km
波」
苏N
1
平流层
12
km
高山
积雨云
对
流
层
100
602001204060
温度℃
高度/km
人造卫星
火箭
11111
极光
\流星
550
短波
B
12
A
积雨云
-100-80-60-40-20.0.20,40.60
气温/℃
高度km
140r
a
b
C
120
100
D
层
80
C层
60
40
B
层
20
A层
-100-50050100
气温/℃
7777777777777777777
热
冷
A
B
陆
海
叨
郊区
市区
G
D
3
甲
乙
4尘
2
丙
丁
1
沙漠
YY
绿洲
大气层
B
地球表面
→低气压高低
高
→低
一高气压高低
aaaizzaiiaaaaimaazzaaaa44地面
冷
热
冷冷热状况
黑色塑
料薄膜
白色塑
料薄膜
图1
①
3
贪
2
拙
害
④
图2
太阳
太
翻
大气对太阳辐射
地面
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保温作用
宇宙空间
大气
米
太阳辐射
大气上界
2
3
地面
乙
1025
1015
1035
1,005
2
丙
甲。
北京
8
020
●
3
1008(百帕)
④
-1006
3
2
①
1004
1002
厦12%g坚
福建
台
湾
合
湾
北回归线
海
峡
鹿茸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