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赤壁赋》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05 14:4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赤壁赋苏轼 说课人: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中学包明顺第9课 赤壁赋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课题: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已学散文后续学习本节内容古代山水游记散文赤壁赋第一单元现代写景状物散文表达交流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材地位景情理结合的典范整散结合声韵和美的文赋儒道兼济的人文价值课题: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依据三维目标课标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①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知识虚词及文言句式.
②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深入探究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诵读感悟,背诵积累
2.学习景情理三者的有机结合 课标要求诵读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使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刻骨铭心在自己的脑海中。强调用语文课程所特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固本厚根”。教学难点知人论世,了解苏轼儒道兼济的思想依据:教材内容、高一学生的年龄小的特征和知识储备不够等综合因素确定的.教法学法教 法依据:
A、针对文赋的特点,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B、以情境问题导学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C、适应高中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强的特点. ①诵读法
②情境问题教学法
③讨论式教学法教法学法学 法依据: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苏轼的一些诗文,如《水调歌头》和《江城子》,主要停留在低层次的鉴赏阶段,理解流于肤浅,缺乏深度。但从总体上,学生对苏轼的作品还是具有浓厚的兴趣。高中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和独特感悟能力大大加强,因此,完全可以用语文课程所特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使学生能感悟苏轼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旷达乐观的情怀并受到启迪。 ①诵读—研读学习法
②整体感知深层评价法
③从感性到理性学习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教学过程整体感知:1.教师声情并茂背诵全文
(5分钟)
2.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6分钟)
3.学生再读全文把握脉络
(7分钟)
4.教师诵读指导(15分钟)
5.学生个性诵读展示(6分钟)教学过程整体感知:1.教师声情并茂背诵全文
好处:校正字音,为学生诵读和背诵起到榜样作用,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赋语言的特点。教学过程整体感知:2.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依据:在读中再次感受文赋的语言特点,为理解文章的感情线索做准备。教学过程整体感知:3.学生再读全文把握感情脉络
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教师就提示学生找过渡段、句子或词教学过程整体感知:4.教师诵读指导四个方面:
A.韵脚 B.对文
C.层次 D.感情依据:让学生在美读中体会到文赋的语言美、音韵美,理解品味“对文”的韵味,产生诵读的欲望,受到美的陶冶感染,为个性朗读做准备,为背诵打下基础。教学过程整体感知:5.学生个性诵读展示依据:既是检查指导的效果,也是培养学生中的榜样力量,让学生得到锻炼。教学过程课堂小结、作业布置(3分钟)课堂小结:
《赤壁赋》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读的过程就是综合理解并享受美的过程。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赤壁赋
苏轼
乐甚---愀然---喜而笑教学过程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
2.画出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导入新课(2分钟) 难耐的是寂寞,尤其是有满腹才华却偏偏处于形同流放之地;难抛的是荣华,何况是有青云之志而偏偏被打入人生的谷底,在遭受了北宋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给他泼来的脏水之后,不惑之年的苏轼来到黄州,来到赤壁,面对无言的山水,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求对话,他在寂寞中开始反思自己,进行自我调节,终于他从变与不变,取与不取的辩证关系中,悟出道理,变得达观起来,成熟起来。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他的“精神胜利法”。
依据:高度浓缩文章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同时,点到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人文价值。
也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什么思想让苏轼成熟起来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合作探究1.结合3、4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合作探究一:1.结合3、4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依据:检查上节作业,同时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山水游记
散文景情理三者之间关系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合作探究2.有人认为,文中“主”、“客”实为一体,你怎么看待?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合作探究一:2.有人认为,文中“主”、“客”实为一体,你怎么看待?明确:一个苏轼,两种心态,矛盾的苏轼最终战胜自己,变得达观,看似宽慰对方,实则宽慰自己,赋的传统形式以主客问答为主,抑客扬主。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合作探究3.客“喜而笑”,与前问“乐”有何区别?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合作探究3.客“喜而笑”,与前问“乐”有何区别?明确:由“山水之乐”转向“身心之乐”,境界得以提升。教学过程合作探究儒道兼济思想《赤壁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入了浓郁的传统文化。通过本文可以解读苏轼的儒道兼济思想,进而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苏轼。苏轼真复杂!1.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文中哪些语句是苏轼儒家思想的体现?身临其境2.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文中哪些语句是苏轼道家思想的体现?教学过程合作探究儒道兼济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崇尚入世。结合我们对苏轼的了解,纵观苏轼一生,虽被一贬再贬,不断迁徙流离,可始终没有放弃从政为民、服务朝廷、有用于世的执着。苏轼真了不起!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身临其境2.对曹孟德的感叹
3. 对周公瑾的羡慕教学过程合作探究道家思想的核心是崇尚出世,打开心灵枷锁,顺应自然,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矛盾。苏轼真轻松!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身临其境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 教学过程课堂小结苏轼是我偶像!角色转换 苏轼吸取了每一种传统文化的精髓,使自己既入世又出世,既坚持了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追求超脱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在无数的宦海风波和人生挫辱中锻炼了旷达乐观的胸怀。 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向苏轼学习!角色转换我们应该汲取苏轼的人生智慧,
以入世的态度做事,堂堂正正,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轻轻松松,
既积极进取,又淡薄名利。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
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
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
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板书设计堂堂正正主儒家客道家轻轻松松苏轼教学过程作业布置应该好好学习!角色转换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背诵全文
3.小作文:永远的苏轼,我眼中的苏轼教学过程第三课时检查作业应该好好学习!角色转换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抽查背诵全文
3.展示小作文:永远的苏轼,我眼中的苏轼 特别鸣谢赵立兵主任——临行叮嘱,诚挚祝福
杨国华主任——大力推荐,热情鼓励
廖有利主任——通盘指导,技术把关谢谢观赏!请多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