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从军行 课件+教学设计(1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从军行 课件+教学设计(1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2 10:30:08

文档简介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9.古诗三首:从军行 年 级 五年级
课 时 1课时 备 课 人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从军行》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整首诗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表现了将士们戍边时间之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塞环境之荒凉,表达了戍边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古诗内容,学会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借助课外资料和工具书,通过学习,正确理解这首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铺垫渲染
1.引入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王昌龄的边塞诗《从军行》。谁对他有些了解的?(指名说)出示作者简介
2.解诗题
师: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一起读读题目,谁读懂了?你是怎么读懂的?(指名说,强调看注释是古诗和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3.在你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指名说)
过渡:王昌龄在他的笔下,又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边塞风光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a.请大家捧好课文纸,把这首诗大声的地读一读,要读得字正腔圆。(生自读)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师相机点评指导) b.读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诗的节奏,(出示画节奏的诗),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师强调读诗要做到声断气连范读。 c.师小结提问: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理解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指名说(看注释、联系诗句理解没有注释的字词、看图画、想象画面) d.下面同学们结合注释,读读古诗,思考古诗讲了什么?(生自读诗了解大意。)
2.析字词、明诗意
指名交流,谁来分享一下。指名说 师评价 小结过渡:这首七绝诗共四行,分为两部分。前两行写的是景,后两句是写人的。 出示:(一)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①自己轻声读一读,说说你脑海里呈现出哪些画面?诗中写了哪几个地方?指名说,相机出示地图 问:大家能看懂地图吗?师边指地图边作讲解。补充青海湖、雪山这里是指祁连山,海拔4000——5000米,终年积雪,雪光闪耀,异常壮丽。玉门关的资料。)
②追问:说说你脑海里呈现出哪些画面?指名说 指导读 ③从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环境的恶劣,当时将士们生活艰辛圈画出来。自读前两行。自读圈画 指名说 带着体会再读 ④重点体会“暗”字,你还从暗字体会到什么?指名说,再读。(你不仅走进了边塞,也走进了将士们的心啊!)
⑤戍守玉门关的将士们会想些什么?指名说 把你体会到情感融入这两句诗再读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诗人王昌龄借景抒情,更加衬托了戍边战士们的艰苦生活和孤寂的心情,然而一旦听到战斗的号令,就会一跃而起,冲锋陷阵,保家卫国。 (二)出示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齐读 ②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说,相机点拨“百战”“穿”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金属制作的盔甲会磨破!不可思议呀!
边塞将士是怎样把金甲磨破的?(环境艰苦、时间之长、战争频繁、敌人彪悍、凶残战争激烈) 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指名读、男女生 读三四行。
③过渡:艰苦的环境,惨烈的战斗,令许多人都望而生畏,可是这些将士们都发出了誓言,齐读第四行。 问:“不还”是什么意思?,那“终不还”呢?他们是不想回家吗?那这为什么又终不还呢?指名说 过渡: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决心是那样坚定,齐读最后一行。 同学们看就这样的两行诗,让我们看到边塞环境恶劣,战争频繁与残酷,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决心,让我们齐读这两句。
3.练习背诵
过渡:短短的二十八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戍边将士的豪迈情怀,让我们再次走进古战场,自己练读全诗。指名读,齐读。练习背诵。指名配乐背诵,齐背。 三、拓展延伸 1.以往我们学过哪些边塞诗?(指名说) 2.其实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七首诗七幅不同的画面,我们今天学的是其四,课后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品一品,也可以适当地背一两首,相信会收获更多。
板书设计 从军行 玉门关 雪山 决心 青海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课件
1(共13张PPT)
从军行
执教者:南京市浦口区新浦实验小学 刘宏珍
从军行
(唐)王昌龄
王昌龄,边塞诗人,字少伯,江宁人,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称号。其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
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青海】指青海湖。
【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
【穿】磨破。
【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孤城】当时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孤城。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