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113张PPT+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一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113张PPT+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21 16:19:27

文档简介

合格演练测评(一)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坐在火车里的人看到窗外相邻轨道上的另一火车启动了,此时他感到自己坐的火车在后退,实际上,他坐的火车并没有动.”这句话的描述中,所选择的参考系有几个(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C “坐在火车里的人看到窗外相邻轨道上的另一火车启动了”,另一火车在动是以乘客所乘火车为参考系;“他感到自己坐的火车在后退”是以另一火车为参考系;“他坐的火车并没有动”是以地面为参考系.故该题中描述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有3个,C对.
2.很多手机APP可以帮助人们记录跑步、骑行等锻炼的时间、路程等运动信息,如图所示是手机软件记录的某次跑步者的运动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01:03:26”是指跑步运动的时刻
B.图中“8.42公里”为此次跑步锻炼运动的总位移
C.研究跑步者的跑步姿态时不能把跑步者看作质点
D.本次跑步的过程中,跑步者的平均速度约为2.2 m/s
C 图中“01:03:26”是指跑步运动的时间.故A错误;图中“8.42公里”为此次跑步锻炼运动的路程.故B错误;研究跑步者的跑步姿态时不能把跑步者看作质点.故C正确;本次跑步的过程中,跑步者的平均速率约为=≈2.2 m/s故D错误.故选C.
3.地球同步通讯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同步卫星绕地心转动,地面上观察者却发现它是静止的,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择的参考系是(  )
A.太阳 B.月球
C.地球 D.卫星
C 因为同步卫星的转动和地球的转动是同步的,地球怎么转动卫星也怎么转动,它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若以太阳,月亮或宇宙飞船为参照物,卫星与太阳,月亮或宇宙飞船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C正确;A、B错误;选取其他同步通信卫星作为参考系时,做匀速圆周运动,因同步,则相对静止;若选取其他不同步的,则存在相对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
4.以下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
A.2018年11月19日2时07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两颗北斗全球导航卫星发射升空
B.某同学百米赛跑时在14 s末冲过终点线
C.物理期中考试时间为90 min
D.开往上海的动车于07:42从济南站发车
C 2018年11月19日2时07分是指某一瞬间,不是时间间隔,是时刻,故A错误;14 s末指一个瞬间,是时刻,不是时间间隔,故B错误;物理期中考试时间为90 min,90 min是时间间隔,故C正确;07:42是时刻,是指一个瞬间,故D错误.
5.下列物理量中,哪个是矢量(  )
A.质量 B.时间
C.路程 D.位移
D 质量、时间和路程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选项D正确.
6.如图所示,甲、乙两只蚂蚁分别同时从水平桌面上的P、M点出发,它们的爬行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10 s后它们分别到达图中的Q、N点,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路程相同
B.甲的位移较大
C.乙的位移较大
D.它们的位移方向相互垂直
D 因为=,所以甲、乙两只蚂蚁的位移大小相等,选项B、C错误;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选项A错误;甲的位移方向由P指向Q,乙的位移方向由M指向N,相互垂直,故选项D正确.
7.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
A.雨滴落地时的速度
B.汽车通过汕头海湾大桥的速度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D.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
B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内的速度,A、C、D都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均表示瞬时速度,所以只有B正确.
8.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就是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标量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
A 平均速度指的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矢量,B项错误;瞬时速度是矢量,C项错误;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瞬时速度大小的仪器,D项错误.故选A.
9.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兔子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D “跑得快”是指瞬时速度大,兔子在跑动的过程中比乌龟跑得快,但兔子中途睡觉的过程中瞬时速度为零,就比乌龟跑得慢了,故选项A、B错误;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但乌龟先到终点,用的时间短,它们的位移相同,故乌龟的平均速度大,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10.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率.某同学假日乘汽车到南京观光,在公路上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如图所示,则该同学乘坐的汽车在该段时间内行驶的平均速率为(  )
A.60 km/h B.29 km/h
C.19 km/h D.9 km/h
A 20 min= h,故平均速率v== km/h=60 km/h.
11.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大小为8 m/s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大小为10 m/s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Δt=1.2 s,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15 m/s2,向上 B.15 m/s2,向下
C.1.67 m/s2,向上 D.1.67 m/s2,向下
A 取着网前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1=8 m/s,v2=-10 m/s,则a== m/s2=-15 m/s2,负号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向上.
12.有研究发现,轿车的加速度变化情况将影响乘客的舒适度,即加速度变化得越慢,乘客就会感到越舒适,加速度变化的越快,乘坐轿车的人就会感到越不舒适.若引入一个新物理量来表示加速度变化的快慢,则该物理量的单位是(  )
A.m/s B.m/s2
C.m/s3 D.m2/s
C 新物理量表示的是加速度变化的快慢,所以新物理量应该等于加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所以新物理量的单位应该是m/s3,所以C正确.
13.如图为四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vt图像,那么由图像可以看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C vt图像的斜率就是物体的加速度,选项A中图线平行于时间轴,斜率为0,加速度为0,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中图线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物体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由图象可看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而减小,所以物体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选项C中图线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物体的速度随时间而增大,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D中图线不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不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4.如图所示,四个坐标系中的图线的形状均为半圆,其中表示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半圆的是(  )
A y-x图像是质点的运动轨迹,则知该图表示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半圆,故A正确;x-t图像、v-t图像、a-t图像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只能表示直线运动,不能表示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半圆,故B、C、D错误.
15.如图所示,一辆正以8 m/s的速度沿直线行驶的汽车,突然以1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则汽车行驶了18 m时的速度为(  )
A.8 m/s B.12 m/s
C.10 m/s D.14 m/s
C 由v2-v=2ax和v0=8 m/s,
a=1 m/s2,x=18 m可求出:
v=10 m/s,故C正确.
16.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路旁观测,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整列火车通过他历时6 s,则这列火车的车厢有(  )
A.3节 B.6节
C.9节 D.12节
C 设一节车厢的长为L,则L=at,nL=at,将t1=2 s,t2=6 s代入上面两式,解得n=9,选项C正确.
17.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频闪照片中符合事实的是(  )
C 由于苹果和羽毛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故任意时刻都在同一高度,且是加速,故频闪间距不断变大,故C正确.
18.下列哪位科学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B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伽利略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19.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利用长直尺测量反应时间,甲用一只手在直尺的10.00 cm处做捏尺的准备,从他看到乙同学放开直尺开始,到他捏住直尺为止,他发现捏住的位置正好在30.00 cm处.则这次测量出甲的反应时间是(g取10 m/s2)(  )
A.0.2 s B.0.1 s
C.0.04 s D.0.02 s
A 根据h=gt2得,时间t==0.2 s,故选A.
20.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速度定义式v=,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极限法
B.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C 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极限法,选项A正确;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选项B正确;在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选项C错误;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的是微元法,选项D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1.某同学在玩具赛车的赛车场看赛车比赛时,用相机连拍功能对经过的某玩具赛车进行了连拍,然后他把连拍后的照片对应赛道位置排列好,排列好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照相机的连拍频率是每秒10张,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为了判断该赛车的运动情况,该同学对整理好的照片进行了研究.请根据图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照相机连拍时,其拍摄周期为T=________s.
(2)图中从左向右玩具赛车在第二个位置的速度v2=______m/s,赛车在第五个位置的速度v5=______m/s.
(3)该玩具赛车在连拍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a=__________m/s2.
解析:(1)每秒拍10张照片,则拍摄周期T= s=0.1 s.
(2)(3)设题图中前两段的位移为x1,最后两段的位移为x2,玩具赛车在第二个位置的速度为v2= m/s= m/s=2.6 m/s.
玩具赛车在第五个位置的速度为v5== m/s=3.2 m/s.
则a==2 m/s2.
答案:(1)0.1 (2)2.6 3.2 (3)2
2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导线、交流电源、复写纸.其中在本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02 s,其中x1=7.05 cm,x2=7.68 cm,x3=8.33 cm,x4=8.95 cm,x5=9.61 cm,x6=10.26 cm.
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F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D、E两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位置 B C D E F
速度(m/s) 0.737 0.801 ______ ______ 0.994
(3)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图坐标系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
(4)根据画出的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本实验中还需要刻度尺,测量纸带的点距.
(2)相邻两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
T=5T0=0.1 s.
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D==×0.01 m/s=0.864 m/s.
打下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E==×0.01 m/s=0.928 m/s.
(3)用描点法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如答案图所示.
(4)小车的加速度a== m/s2=0.65 m/s2.
答案:(1)刻度尺 (2)0.864 0.928 (3)如下图
(4)0.65
23.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
(1)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________s,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物块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1=________m/s2,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2=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5=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0.02 s;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计数点6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计数点7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由纸带可知,
物块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a1==×
10-2 m/s2=2.01 m/s2.
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逐差法得a2==
×10-2 m/s2=
-2.0 m/s2,
所以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2.0 m/s2.
(3)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v5==×10-2 m/s=1.00 m/s.
答案:(1)0.02 6 7 (2)2.01 2.00
(3)1.00
PAGE(共113张PPT)
专题一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考点展示 知识网络
1.参考系、质点(Ⅰ)
2.位移、速度和加速度(Ⅱ)
3.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Ⅱ)
计数点序号 B C D E
对应的时刻t/s 0 0.1 0.2 0.3
小车的速度v/(m·s-1) 0.25 0.45
合格演练测评·点击进入
基木概念:参考系、质点、时刻、时间、位移、路程、平均速度=S
基本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图像:s-t图像
基本公式:℃:=十t
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2as
变速直线运动
运动图像:0-t图像
特例: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
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物体的大小
研究平动物体
形状可以忽略
的运动情况
质点
物体转动不
题目中有特殊
起主要作用
说明的物体
4色4甲量n中
来。P果”由黄
.·●·44

■女西西中
ttv
A.马拉松
B.跳水
C.击剑
D.体操

A
B
O
A
B
9
杭州
100km
义乌
80


@以7
奕炫EVS
A2/m·s1)
2

1

I
0
2
4
t/s
养)
1
I
I
0
t1
t2
t
A
)
0
t
t
t
A
B
C
D
X
春x
t
t
0
A
B
)
)
t
t
0
0
C
D
↑ms-1)
25
20
I
I
15
I
I
I
10
I
1
5
0
2
4
6
8
10
x/m
30
20
I
15
0
I
I
1
0
1
2
3
4
5
t/s
接电源
纸带
0300℃
:B
D
5
I
:单位:cm
I
I
-5.0
I
1
I
9.0
I
I
1
14.0
20.0
Av/m·s-1
0.60
0.50
0.40
0.30
0.20
0
0.1
0.20.30.4
t/s
v/(m·s)
0.60
0.50
0.40
0.30
0.20
0
0.1
0.20.30.4t/s

A

P
2
3c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