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1 16:1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如何
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习目标
明确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基本内涵
掌握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常用方法
1
2
1、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王夫之(明末清初)
这告诉我们,写议论文,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观点。
2、如何确定自己的观点呢
即使同一个蛋,只要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
——韦罗基奥(达 芬奇的老师)
这就是说,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问题,
进而确立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述。

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从浪漫的理想主义出发,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因而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从军事得失、人心向背的角度出发,认为项羽大势已去,败局已定。
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从当时特定的政治、军事形势出发,认为要“打过长江去”,不能学习沽名钓誉的项羽。
这些充分说明了身份不同,立场不同,选取的观点就不同。选取的观点不同,在具体阐述的时候就不同。
1.针对问题,确立观点
2.多面思考,纲举目张
3.比较探究,突出优势
4.梳理思路,确定结构
阐述
观点
一、方法指导
总体而言,阐述清楚自己的观点,主要有三个部分:
想清楚
理清楚
写清楚
( 一)想清楚
阐述自己的观点,首先得把观点想清楚,“想”是“写”的前提。写之前,把要表达的观点梳理一下,看主要针对什么,解决哪些问题,观点是否正确,有没有说服力。有时还要设身处地想想读者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是否能接受,如何才能以理服人。只有预先“想明白”,下笔才能“说得清”。很多时候,文章观点含糊不清,牵强附会,很可能是因为自己事先没有“想明白”。
1、观点清晰明确
含糊不清?
有歧义?
……
2、阐释角度多样
哪些角度?
有无说服力?
……
聚焦事件,明确观点,多向思考
活动探究1:《孔子家语》记录,楚王打猎时丢了一张弓,左右请求前往寻找,楚王却认为“楚人遗弓,楚人得之”,无须寻找。
事件:
楚人遗弓
思考:
楚王角度——
楚人遗弓,楚人得之。(观点)失弓的是楚国人,得弓的也是楚国人,虽为一国之君,但在他眼中,君王与臣民皆为平等之“楚人”,既为楚人得之,又何须寻找?(阐释)
怎么想
如何多向思考
活动探究1:《孔子家语》记录,楚王打猎时丢了一张弓,左右请求前往寻找,楚王却认为“楚人遗弓,楚人得之”,无须寻找。
思考:
楚王角度
多向思考:(练习已有知识)
(多向联想)假如孔子、孟子、庄子三人在场,他们将如何评价楚王做法?
代入其中一人角色,给出看法并阐释观点。
选择三位人物中的一位,根据材料明确自己的观点,并找理由。
本单元文章中蕴含的诸子思想:
孔子的大同社会愿景
孟子的保民而王主张
庄子的顺应天道理念。
(以此为依据代入思考。)
如以孔子为例:楚王遗弓,人人皆可得之。(观点)大同社会,强兵富民,慎守礼节。冠者童子,安居乐业。得弓之人,何必限于地域之别(阐释)。
本单元文章中蕴含的诸子思想:
孔子的大同社会愿景
孟子的保民而王主张
庄子的顺应天道理念。
(以此为依据代入思考。)
如以庄子为例:楚王失弓或得弓,他本身犹如故往,无所谓失或得。庄子认为道通万物,从道的角度看,根本没有失去和得到的说法。“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切得失、生灭的变化都在大道之中。
1.观点要鲜明清楚
2.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4.要有明确的思路、恰当的结构
核心观点阐述的具体方法
揭示本质法
比喻阐释法
事例阐释法
全面地看问题
联系地看问题
发展地看问题
并列式论证结构
层进式论证结构
正反对照式论证结构
3.要有充足的论据
论据来自积累
论据需要概述
论据必须分析
1.观点要鲜明清楚
揭示本质法:
对话题概念进行定义、特征说明、名词诠释、划分举例等。
独立是一种光亮却不耀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但不腻耳的声响,是一种不向周围的人申诉穷苦的大气,更是一种不向周围的人阿谀奉承的清高,它是一种风格,一种自然。
沉浸早已不止与静默端坐的不言不语,不是所谓高冷的姿态,不是对繁华不屑一顾的看似超脱,而是一种看透事物本质努力去追寻巅峰的状态,一种持久的状态。
语言标志:①××是……,是……,更是……。②××不是……,不是……,而是……。
1.观点要鲜明清楚
比喻阐释法:
作者在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后,采用比喻的方式把观点阐述出来。这种比喻阐释把物象和哲理巧妙融合在一起,既可以使说理形象生动,又可以增添文章的哲理美和画面美。
虽然“摔跤”了,但是小孩子敢于大胆尝试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因害怕摔跤而墨守成规,那么社会文明怎么进步?历史长河又怎能向前?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害怕“摔跤”。
不怕“摔跤”,犹如老鹰敢于向蓝天白云冲刺,在天空画下美丽的弧线;不怕“摔跤”,犹如腊梅迎着霜雪依然暗香满乾坤,令人心旷神怡;不怕“摔跤”,犹如青松咬定山崖不放,挺立于危崖涧畔,展现了一幅迎客松的华美图画。
优秀作文《不怕摔跤》
1.观点要鲜明清楚
事例阐释法:
作者借助事例从各个角度阐释观点。事实胜于雄辩,运用令人信服的事例,从各个角度来阐释论点,让事实说话,既可以使论点的提出有根有据,又可以扩大论证的范围,增强说服力。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圆使我想到了循规蹈矩、稳定、规范。有人认为这样是死板,有人却偏爱这个圆形,认为这才是个性的张扬。
什么是个性的张扬呢?周杰伦手无双节棍唱着“哼哼哈嘿”,是一种个性;女子十二乐坊站着拉二胡,是一种个性;梵高的《向日葵》又是另一种个性……其实,个性就是展现自我风采,展现自我才华,展现自我的见解。我们应当承认,个性张扬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2.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全面地看问题,
避免片面地看问题
晴与雨对不同的生意有不同的影响,只看到不利的一面,或者只看到有利的一面,都是片面的,只有既看到弊又看到利才是全面的。只看到不利的一面,是消极悲观的,而只看到有利的一面,则是盲目乐观的。
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洗染店老板,小女儿嫁给雨伞店老板。老太太天天为女儿忧虑:雨天,担心洗染店的衣服晾不干;晴天,担心生怕雨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后来有一个聪明人开导她:“老太太好福气啊,雨天,小女儿生意兴隆;晴天,大女儿顾客盈门。您哪一天不快活啊!”
世界是对立统一的,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肯定的、主要的、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否定的、次要的、消极的一面,这样才能正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否则,就会出现看问题片面、以偏概全的错误。
2.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联系地看问题,
避免孤立地看问题
人们孤立地看待孔子学生的行为,因而赞美他;而孔子却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其行为,因而严厉地批评他。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件事: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行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因为人们如果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德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仅要看到矛盾的各个方面,而且要看到各个方面的联系和统一,否则,就会出现孤立地看问题的错误。
2.要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发展地看问题,
避免静止地看问题
箕子以发展的问题看问题,所以能从象牙筷子这样小事预见到后来发生的事。
《智囊(选录) 明智部 箕子》记载了一件事情:商朝的时候,商纣王想用象牙做筷子,大臣箕子非常担心。当别人问他为何害怕时,箕子说:“有了象牙筷子就得用犀角美玉做的碗,有了这样的碗就得吃山珍美味,而不能再吃普通的饭菜。有这样的菜肴就不能再住茅屋,就要造高台美宫,穿绫罗绸缎了。我是担心其结果,因此对其开端感到恐惧。”过了5年,纣王又造了用于制作美味佳肴的设施,每日里酒池肉林,最终商王朝灭亡了。
世界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仅要看到事物存在的稳定性,更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变动性,看到事物的量变与质变;否则,就会出现静止地看问题的错误。
论据来自积累
论据需要概述
论据必须分析
3.要有充足的论据
4.要有明确的思路、恰当的结构
并列式论证结构
①诚实是做人的根本
②诚实是处事的原则
③诚实是求知的唯一途径
中心论点:诚实就是财富
是什么
4.要有明确的思路、恰当的结构
并列式论证结构
中心论点: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①没有规矩,个人不能成才
②没有规矩,集体不能稳定
③没有规矩,国家不能发展
为什么
4.要有明确的思路、恰当的结构
并列式论证结构
中心论点: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①要具备挑战时代的理想
②要练就过硬的本领技能
③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怎么办
4.要有明确的思路、恰当的结构
层进式论证结构
《谈惜时》
分论点①:珍惜时间是珍惜生命的表现
分论点②:珍惜时间是学有所成的保证
分论点③:珍惜时间应落实到行动中去
(思想认识)
(作用)
(做法)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4.要有明确的思路、恰当的结构
正反对照式论证结构
《看人不可求全责备》
鲁迅先生说:“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这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是有所短长的。因此,看待一个人,我们不能只看到其自身的不足,而忽视他的特长。
汉文帝生前仁孝宽厚、勤政爱民,死后极其简朴、大赦后宫,是备受推崇的千古仁君。然而在贾谊一事上还是为人诟病,贤明有损。被后人李商隐写诗讽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只怜悯贾谊有才而未受重用,却不去考虑汉文帝是否有什么苦衷。蓝图描绘容易,实现的道路却障碍重重。求全责备,岂不太过?
然而,历史上也有“不以一眚(shěng ,过失)掩大德”的秦穆公,有“七擒七纵孟获”而让其自治边境的诸葛亮,有宽容忠臣直谏失礼的唐太宗。林肯更幽默,当他启用格兰特为司令时,有人说格兰特贪杯误事,林肯笑言:“那我就以香槟相送”。是的,格兰特有贪杯的缺点,但林肯看中的是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后来北军的胜利证明了林肯的正确选择。
作文
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从以下两个话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话题1: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是以保四海”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
话题2:经典寓言的寓意是丰富的。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这则窜言的寓意?
[参考例文] 示例1
人治与法治
战国时期群雄相争,孟子主张统治者靠道德的力量统治天下,实行仁政,提倡贵民、爱民、保民、养民、教民、乐民等民本思想,强调“法先王”“与民同乐”“推恩”“轻徭薄赋”“养民施教”,然后才可以为民父母。这不仅为后世有为的统治者提供了治国的基本方略,而且其中所蕴含的民主思想更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但孟子把“仁政”的实现完全寄托在封建统治者的“仁爱之心”上,具有一定的幻想色彩。
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孟子的“仁政”思想有待完善和提高。其一,孟子的思想是围绕“人治”社会而展开的,而中国目前是提倡“法治”的。简单来说,“人治”社会就是政令围绕君主及管理者展开,而“法治”社会是政令围绕政治体制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展开。其二,在“仁政”体系中,“明君”或“贤君”的存在至关重要。
因为儒家的政治是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的,所以很强调君主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在如今的“法治”社会中,掌握行政权力的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执政行为是要遵循法律制度的,个人的主观意识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不起关键作用,即使想要在政治运行的过程中表现自己的偏好,也必须通过正当的政治程序和法律程序实现。孟子的“仁政”思想对于当前处于“法治”社会的中国来
说,只能提供其积极的价值。“仁政”的“人治”思想与当前的“法
治”理念是不同的,但在“法治”的框架内,“仁政”还是有可供借鉴之处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事实证明,在“人治思维”根深、“特权意识”蒂固的人那里,法规制度就像“绳子”一样,让他们感到被捆住手脚;而在崇尚“法治思维”、习惯依法管理的人那里,法规制度就像“法宝利器”一样,让他们用起来得心应手。
示例2
顺应自然与顺应时代
读完《庖丁解牛》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为庖丁的高超技术感到惊叹,而且还会从这篇文章中悟出一点道理。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 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为什么庖丁能达到如此境界?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庖丁之所以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的一个因素。庖丁经过长期解牛,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已经认识并掌握了解牛的内在规律。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时,只有很好地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才能游刃有余。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规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必须要像庖丁解牛那样善于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去办事。当然,顺应自然并不意味着消极应对,得过且过,而是应积极地顺应时代,顺时而上。在科技发展、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我们要勇于拼搏、勇于创新,面对困难,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气,也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还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
一个人如果能够顺应时代,那么他就会处于有利地位;一个民族如果能够顺应时代,那么它就会经久不衰;一个国家如果能够顺应时代,那么它就会强盛不息。
精彩示例:捍卫母语,迫在眉睫
近些年来, 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 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 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 有懂得镭射而不知何谓激光的……母语, 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捍卫母语, 珍爱母语, 是我们的责任。有人说: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的确, 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 一旦丧失, 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 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汉语之于我们, 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它连接起中华民族, 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 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而国外逐渐兴起的汉学热, 只能让我们深刻反思。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幸的, 而一个有语言却弄丢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发展国语, 净化母语, 是我们的使命。毋庸置疑, 汉语必然而且应该与时俱进。汉语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永葆生机。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掌握汉语发展方向的问题。徐寿当年引进西方科学, 特别是引进化学的时候, 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元素命名, 至今仍使我们受益无穷。相比之下, 当代科学界则逊色得多。时常可见科学文献中出现连串的英文字母, 而在日常生活中放着“电视”不用而要用“TV”的就更加令人发指。所谓“恐龙”、“粉丝”、“PK”,其实只是幼稚与浅薄, 而非时尚 。这是对汉语的亵渎。捍卫母语 ,必须从还母语纯洁开始。
弘扬母语, 传承母语, 是我们的荣耀。汉语要在世界语林立足, 需要华人的共同努力。在这一点上, 坚持讲汉语的杨振宁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最近吵得沸沸扬扬的韩国江陵端午申遗事件已经凸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之严重, 不知下一场文化侵略的矛头是否会指向汉语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汉语从远古之河一路流来, 浸入我们的血液里。昨夜梦魂里有诗人吟唱, 血脉里翻滚着长江黄河的波涛。
点 评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范文中的三个分论点“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弘扬国语, 传承母语,是我们的使命”、“发展国语,净化母语,是我们的荣耀”,是典型的并列式结构。